《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礦產資源勘查學(第2版)》從成礦規律、成礦模型、勘查模型、成礦預測方法及勘查項目等方面系統地論述了靶區圈定戰略;從遙感技術和礦產地質填圖、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及探礦工程方面詳細地闡明了現代礦產勘查技術體系;從礦產勘查階段和資源量/儲量分類系統、勘查工程的總體部署、礦產取樣、綜合地質編錄及資源儲量估算等方面全面地歸納了礦產勘查的方法學體系。《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礦產資源勘查學(第2版)》既突出強調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又注重表現綜合分析、創新思維和前沿成果。資料豐富、體系新穎、方法精煉、詳略得當、圖件清晰、文句流暢。
陽正熙,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資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73~1976年在長沙冶金工業學校礦山地質專業學習;1982年獲成都地質學院礦產地質與勘探專業學士學位;1988年獲中國地質大學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碩士學位;1996年獲成都理工學院礦床學專業博士學位。1990~1991年以訪問學者身份在英國威爾士大學加的夫學院學習礦產勘查哲學;1997~1998年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專修經濟地質學;2001年在英國埃克塞特大學進修礦山環境保護;2001~2002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研修神經網絡在地學中的應用技術。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礦床學和礦產勘查地質學。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礦產勘查的目的和性質
1.2 礦產勘查所面臨的形勢
1.3 礦產勘查中的風險
1.4 礦產勘查地質工作者應具備的素質
本章小結
本章進一步參考讀物
第一部分靶區圈定
第2章 成礦地質規律分析
2.1 成礦規律分析
2.2 礦床的空間展布特征
2.3 成礦的時間演化規律
2.4 板塊構造環境與成礦的關系
2.5 控礦因素分析
本章小結
本章進一步參考讀物
第3章 成礦模型
3.1 成礦模型的概念
3.2 描述性模型
3.3 礦床品位一噸位模型
3.4 礦床成因模型
本章小結
本章進一步參考讀物
第4章 礦床勘查模型
4.1 概述
4.2 礦產勘查模型的種類
4.3 礦產勘查中兩個令人困惑的問題
本章小結
本章進一步參考讀物
第5章 靶區圈定及資源潛力評價方法
5.1 勘查目標決策
5.2 “三部式”礦產資源評價方法
5.3 數學模擬方法在成礦預測中的應用
5.4 全國礦產資源評價項目采用的方法體系簡介
本章小結
本章進一步參考讀物
第6章 礦產勘查項目
6.1 礦產勘查工作的主要內容
6.2 關于礦產勘查
6.3 礦權基本知識
本章小結
本章進一步參考讀物
第二部分 礦產勘查應用技術
第7章 遙感地質及礦產地質填圖
7.1 遙感技術
7.2 礦產地質填圖
本章小結
本章進一步參考讀物
第8章 地球物理勘查技術
8.1 概述
8.2 磁法測量
8.3 電法測量
8.4 重力測量
8.5 設計和協調地球物理工作
本章小結
本章進一步參考讀物
第9章 地球化學勘查技術
9.1 概述
9.2 地球化學勘查的主要方法及其應用
9.3 礦產地球化學勘查的工作程序和要求
9.4 異常查證
本章小結
第10章 探礦工程勘查技術
第三部分 礦產勘查方法
第11章 礦產勘查階段
第12章 固體礦產資源量/儲量的分類系統
第13章 礦產勘查工作的總體部署
第14章 礦產勘查取樣
第15章 礦產勘查綜合圖件的編制
第16章 礦體圈定
第17章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1 礦產地質勘查報告編寫提綱
附錄2 礦產資源儲量規模劃分標準
附錄3 度量單位換算
后記
而且形成了礦產勘查的基礎;經驗模型應用的關鍵是直接觀測和經驗。成因模型試圖描述導致礦床及其有關地質特征形成的物理和化學過程;成因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派生于對觀測資料的綜合分析和推測,但它們包括了實驗或計算的約束條件。新的觀測資料或概念可能會使某個成因模型發生漸變甚至發生根本的改變。
在礦產勘查過程中,應用成礦模型時應注意避免兩個方面的問題:
。1)不要過于強調成礦模型的經驗屬性中的局部性特征。對局部性特征給予過多的關注可能是由于某個重要礦床的發現。例如,1980年美國Homestake金礦公司在加利福尼亞發現了麥克勞林金礦床后,許多研究者強調超鎂鐵巖石的存在是控制這類礦床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后來的研究表明,麥克勞林是一個典型的熱泉型淺成熱液金礦床,超鎂鐵巖是該礦床成礦環境中典型的但不是必要的成礦特征。此外,局部性特征也可能在以某個礦床命名的礦床類型中被強調,如卡林型、別子型、奧林匹克壩型等。參考同類礦床共同特征確立成礦模型的經驗屬性的方法是很方便的,然而,相同礦床的實例往往不多,如果不加選擇地生搬硬套可能會造成失誤。
。2)過于強調成因模型中的某些因素并把它們作為唯一重要的準則可能會導致濫用,所選擇的準則常常作為某類礦床成因的統一理論,這種理論常常容易出現偏見或教條。由于無法直接觀測到成礦過程,只能基于間接的資料或理論來解釋礦床是怎樣形成的以及何時形成的,以這種方式建立的成因模型在所研究的地區內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如果把它應用到不適當的環境或者應用于地質情況尚不十分清楚的地區則屬于濫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