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突出了人因工程的交叉學科性質、快速發展、實踐應用性強等特點,在深度、廣度上較以往的同類圖書都力求有所改進;同時,在內容上注意吸收最新的科研和應用成果,進行了及時而有針對性的更新。本書分為三部分,即概述、基礎篇、拓展篇。全書共13章,系統地概述人因工程的基礎、經典理論、知識和方法,對人因工程的主要應用領域,即人因安全、可用性、人員測評、腦力負荷與腦力工作績效、肌肉骨骼失調等主題內容分章節展開詳細論述。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管理科學與工程、工業工程、工業設計、藝術設計等學科(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人因工程等領域相關研究人員的入門用書,還可作為各類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參考用書。
本書分為概述、基礎篇、拓展篇三部分,共13章。概述對人因工程的發展歷史、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進行簡述;A篇圍繞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人的信息加工過程和作業環境、作業空間設計、工作研究、人機界面設計等方面對人因工程所涉及的基礎知識進行系統論述。拓展篇針對人因安全性、可用性、人力資源管理、腦力負荷、職業健康等一系列人因工程主題內容展開論述,對實踐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前言
第一篇 概述
第1章 人因工程概述
1.1 人因工程的概念與特點
1.2 人因工程的歷史和發展
1.3 人因工程的應用
1.4 人因工程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1.5 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
1.6 人因工程的研究工具
1.7 人因工程的實驗倫理
案例:人因工程與蘋果電腦的成功
第二篇 基礎篇
第2章 人體生理
2.1 神經系統
2.2 感覺系統
2.3 運動與呼吸——循環系統
2.4 能量代謝與作業疲勞
案例:人類的超感知覺
第3章 人體測量
3.1 人體測量概述
3.2 人體測量方法
3.3 中國常用人體測量數據
3.4 人體測量數據的應用
案例:基于人體測量數據的座椅設計
第4章 心理認知能力
4.1 認知心理學概述
4.2 人的信息加工模型
4.3 人的信息輸入
4.4 人的信息處理
4.5 人的信息輸出
4.6 記憶、遺忘和學習
4.7 思維與決策
4.8 注意和持續警覺
案例:人工智能的歷史及未來
第5章作業環境
5.1 照明
5.2 噪聲
5.3 溫度
5.4 空氣環境
5.5 運動環境
5.6 人性化環境設計
案例:人性化環境設計的典范:Google——工作就是生活
第6章 作業空間設計
6.1 作業空間設計概述
6.2 人體作業空間設計的考慮因素
6.3 作業空間設計內容
6.4 作業空間評價及改善
案例:土工試驗不擾動土取樣實驗室作業空間設計
第7章 工作研究
7.1 概述
7.2 動作分析
7.3 時間研究
案例:某噴油泵裝配線的時間研究
第8章 人機系統
8.1 人機系統概述
8.2 人機界面設計
8.3 計算機界面設計
8.4 人機系統設計
8.5 人機系統評價
案例:多通道atm交互界面設計
第三篇 拓展篇
第9章人因安全
9.1 人機系統安全性概述
9.2 人機系統有效性分析
9.3 人機系統可靠性分析
案例:汽車安全性的技術知識簡介
第10章可用性
10.1 可用性概述
10.2 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方法
10.3 可用性測試
案例:網頁可用性設計中的常見問題
第11章 人員測評
11.1 人員測評概論
11.2 測評流程與方法
11.3 常用人才測評技術和工具
案例:VTS心理測試系統在人才測評與選拔中的應用
第12章 腦力負荷與腦力工作績效提升
12.1 腦力負荷概述
12.2 腦力負荷的測量方法
12.3 腦力負荷的預測方法
12.4 腦力工作效率提升
案例:興趣對腦力負荷的影響
第13章 肌肉骨骼失調及其預防
13.1 肌肉骨骼失調概述
13.2 肌肉骨骼失調分類
13.3 肌肉骨骼失調預防
案例:電力行業登桿作業人員肌肉骨骼失調管理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