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交換器是能源利用中的關鍵設備,在傳熱的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換熱表面形成的污垢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費和生產成本增加,已經成為換熱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書主要論述了熱交換器表面污垢的形成及采用表面改性防垢的理論及方法。《熱交換器防垢理論與方法》全書共分8章,內容包括:緒論,污垢結構與界面形態分析,制備工藝對Ni-P鍍層性能的影響,納米相含量對N-P鍍層性能的影響,Ni-P鍍層抗垢性及耐蝕性能研究,Ni-P鍍層對傳熱性能的影響。三元Ni-W-P鍍層表面防垢特性、三元Ni-Cu-P鍍層表面防垢特性。
程延海專著的《熱交換器防垢理論與方法》可供動力、化工、石油、造紙等工業部門中從事熱交換設備科研、設計、運行及管理的人員學習與參考.也可作為大專院校的選修課教材。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污垢的研究
1.2.2 換熱表面鍍層研究
1.2.3 凝結傳熱研究
1.3 存在的主要問題
1.4 研究的主要內容
1.4.1 研究的內容
1.4.2 研究的方法及章節安排
第2章 污垢結構與界面形態分析
2.1 污垢采集及量化理論分析
2.1.1 典型污垢的狀態分析
2.1.2 污垢量化分析理論
2.2 污垢的結構形態
2.2.1 厚層區污垢結構形態
2.2.2 薄層區污垢結構形態
2.3 污垢與換熱面的結合狀態
2.3.1 厚層區的界面形態
2.3.2 薄層區的界面形態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制備工藝對Ni+P鍍層性能的影響
3.1 鍍層基本工藝選定
3.1.1 試驗方法及設備
3.1.2 鍍層制備工藝
3.2 鍍層的基本性能
3.2.1 鍍層的微觀形貌
3.2.2 鍍層的微觀硬度
3.2.3 x射線衍射分析
3.3 本章小結
第4章 納米相含量對Ni+P鍍層性能的影晌
4.1 納米相鍍層的制備
4.2 鍍層表面形貌
4.2.1 SEM測試方法
4.2.2 表面形貌分析
4.3 鍍層結構形態
4.3.1 結構測試方法
4.3.2 結構測試分析
4.4 硬度分析
4.4.1 硬度測試方法
4.4.2 硬度測試分析
4.5 熱穩定性測試
4.5.1 熱穩定性測試方法
4.5.2 鍍層熱穩定性分析
4.6 接觸角及表面能測試
4.6.1 接觸角及表面能測試方法
4.6.2 接觸角及表面能分析
4.7 摩擦磨損測試
4.7.1 摩擦磨損測試方法
4.7.2 熱處理對結構的影響
4.7.3 熱處理對硬度的影響
4.7.4 熱處理對摩擦磨損性能的影響
4.8 本章小結
第5章 Ni-P鍍層抗垢性及耐蝕性能研究
5.1 抗污垢性能研究
5.1.1 污垢熱阻的理論分析
5.1.2 污垢黏附測試方法
5.1.3 鍍層表面生垢研究
5.2 污垢積聚的預測模型
5.2.1 模型結構特征化
5.2.2 模型計算
5.3 耐蝕性能研究
5.3.1 腐蝕測試方法
5.3.2 均勻腐蝕分析
5.3.3 電化學腐蝕分析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Ni-P鍍層對傳熱性能的影響
6.1 試驗裝置和流程
6.2 傳熱試驗結果分析
6.2.1 傳熱試驗數據處理原理
6.2.2 傳熱過程結果分析
6.3 傳熱過程的機理分析
6.3.1 表面能對傳熱性能的影響
6.3.2 蒸汽壓力對傳熱性能的影響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三元Ni-W-P鍍層表面防垢特性
7.1制備工藝對Ni-W-P鍍層沉積的影響
7.1.1 鍍層的制備工藝
7.1.2 鍍層表面形貌
7.1.3 三元Ni-W-P鍍層成分
7.1.4 三元Ni-W-P鍍層沉積速度
7.2 鎢含量對三元NNi-W-P鍍層硬度的影響
7.3 三元Ni-W-P鍍層結構形態及熱穩定性研究
7.3.1 結構形態分析
7.3.2 熱穩定性分析
7.4 三元Ni-W-P鍍層抗垢性能研究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三元Ni-W-P鍍層表面防垢特性
8.1 制備工藝對Ni-W-P鍍層沉積的影響
8.1.1 鍍層的制備工藝
8.1.2 鍍層的表面形貌
8.1.3 三元Ni-W-P鍍層成分
8.1.4 三元Ni-W-P鍍層沉積速度
8.2 銅含量對三元Ni-Cu-P鍍層硬度的影響
8.3 三元Ni-Cu-P鍍層結構形態及熱穩定性研究
8.3.1 三元Ni-Cu-P鍍層結構形態研究
8.3.2 三元Ni-Cu-P鍍層熱穩定性研究
8.4 三元Ni-Cu-P鍍層抗垢性能研究
8.4.1 三元NNi-Cu-P鍍層表面接觸角和自由能
8.4.2 抗污垢性能研究
8.4.3 污垢沉積過程及分析
8.5 本章小結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