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耕地數量質量并重管理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貫要求。十多年來,國家逐步建立完善了耕地質量調查、評價、監測的技術標準和工作流程;發布了《農用地質量分等規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和《全國中低產田類型劃分與改良技術規范》等多項國家、行業標準;建立了“定期全面評價、年度更新評價、年度監測評價”工作制度;成果為加強耕地質量建設、管理等相關領域工作提供了支撐。但是,當前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工作面臨新的形勢和要求,需要進一步深化認識耕地質量的內涵,完善現有耕地質量調查評價與監測指標體系,健全與管理體制相適應的調查評價技術體系。因此,《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叢書》在梳理、總結耕地質量前期工作的成果與經驗的基礎上,希望在理論和實踐上都能對耕地質量建設、評價、監測、保護等相關工作進行提升和完善。
本書是《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叢書》第一冊,是華南農業大學地理信息工程研究所多年來針對廣東省耕地質量監測、整治、更新等工作的重要研究成果。華南農業大學地理信息工程研究所自2004年建所以來,就針對華南地區的土地科學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正是研究的重點之一。圍繞土地科學問題,研究團隊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土資源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以及廣東、青海等省的耕地質量調查、評價、監測等相關項目百余項;組建了廣東省土地利用與整治重點實驗室、國土資源部建設用地再開發重點實驗室和國土資源部華南土地綜合整治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
本書共七章,第一章、第二章介紹耕地質量的內涵,以及相關概念、定義;總結我國耕地質量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梳理當前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工作的理論方法體系。第三章~第六章梳理了當前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相關工作的內容,結合實例展示調查評價、建設、監測、信息管理的類型、過程、重點與存在的問題。第七章從政策角度出發,介紹了國內外耕地管理、保護工作的現狀與特點,指出當前我國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建議。
限于作者水平,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