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思想家巴塔耶提出的耗費概念為我們重新審視物的意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新的視角。耗費是指“非生產性的消費”,即人對于物的純然失去。它意味著人從對物的依賴中脫離和人自身物性的消除。耗費概念得以成立,有賴于一系列相關理論的深層支撐。它們共同構成了作為整體的耗費思想。其中,“普遍經濟學”是對耗費的經濟哲學論證;“異質學”則作為新的思維范式,否定物性世界并重新審視社會歷史;“非知”和“內在經驗”意味著改變對存在的追問方式,在消解自我觀念和時間觀念的基礎上,勾勒了對生存方式的新探索和對生存狀態的新闡述。耗費最終指向人類“自主權”的復歸,然而,這種自主權不是挾物自恃,而是一種物我兩忘、無思無言的超然境界。對于巴塔耶耗費思想的探究,也提醒我們關注物質時代的虛無處境,從而為建設精神家園做出切中時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