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轉型期,社會公眾的精神需求更為復雜。本書提出媒介幸福感是心理能量的理論想象,并根據傳播學和心理學相關的認知及需要理論為出發點構建了媒介幸福感的理論。此外,根據媒介幸福感形成的心理機制,探索了“媒介—主觀幸福感”與“媒介—消極情緒體驗”的轉化模型,并從媒介養心的視野提出媒介對幸福感的培育途徑及具體措施,及由此建立了媒介幸福感的測評體系及預警機制。
袁愛清,女,江西瑞金人,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浙江大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媒介幸福感、特殊群體傳播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主持及參與省部級課題10余項,在《現代傳播》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她的教學融合了媒介幸福感的理念與操作技術,倍受學生的喜歡,是學校受歡迎的教師之一,多次被評為江西師范大學優秀教師,并受到江西日報,江西師大報,青春師大等媒體的報道。
第一章 命題:傳播如何守住人類的幸福
第一節 本選題的意義、由來及結構
第二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述評
第三節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的主要視角、研究方法及創新點
第二章 出發與歸宿:媒介幸福感研究的“心”視角
第一節 媒介幸福感研究的時代意義
第二節 媒介幸福感研究的社會意義
第三節 研究媒介幸福感的理論意義
第四節 媒介幸福感研究原則
第五節 媒介幸福感應用的領域
第三章 追問與回溯:媒介對幸福感的建構想象
第一節 幸福感
第二節 媒介與幸福感
第三節 媒介幸福感“正能量”的想象
第四節 媒介幸福感的建構
第四章 前因與后果:媒介幸福感的內涵與外延
第一節 媒介幸福感框架
第二節 媒介幸福感特性
第三節 媒介幸福感影響因素
第四節 媒介幸福感提升途徑
第五章 轉型與構建:媒介幸福感整合理論探新
第一節 媒介幸福感的基本理論
第二節 媒介幸福感的整合理論視野
第六章 中介與邊界:媒介幸福感的心理機制
第一節 媒介幸福感的內在基本要素
第二節 媒介幸福感機制影響模型轉化過程
第七章 流轉與規避:媒介養心的幸福感模型
第一節 媒介養心的結構
第二節 媒介養心的信任與依賴
第三節 媒介養心的動態模型
第八章 方向與引擎:受眾從媒介中尋求幸福感的研究
第一節 媒介幸福感信息尋求動機
第二節 從媒介中尋求信息的相關影響因素
第九章 擁有與超越:媒介幸福感的促進路徑
第一節 媒介幸福感促進
第二節 媒介幸福感促進的相關因素分析
第三節 媒介幸福感的促進策略
第十章 回歸與呼喚:媒介幸福感的干預策略
第一節 媒介干預因素分析
第二節 媒介干預的原則
第三節 建立媒介干預策略
第十一章 童年的回歸:流動兒童媒介幸福感的研究
第一節 研究問題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結論
第四節 促進流動兒童媒介幸福感的建議
第十二章 公平與正義:新生代農民工媒介幸福感的研究
第一節 研究基礎
第二節 研究方法、研究過程及研究對象
第三節 研究發現
第十三章 健康與幸福:離退休老人媒介幸福感的研究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研究文獻綜述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設計
第四節 研究發現
第五節 討論與結論
第十四章 總結
附錄 青少年媒介幸福感調查問卷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