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偉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起源--近代以來中國社會主義思想的演進研究》立足于歷史和邏輯的統一這一馬克思主義基本方法和基本觀點,以思想規定性和物質規定性的關系為主線,全面系統地梳理和研究了從近代中國空想社會主義到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演變和發展。近代以來,中國社會主義的思想史歷程經歷了思想對物質的超越、思想與物質的平衡、思想對物質的背離以及思想與物質新的平衡四個階段,其中的主要內容具體體現為近代中國空想社會主義的源起、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與中國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轉變、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介入性影響以及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崛起和勃興。這表明,從近代中國空想社會主義到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具有自身內在規律的思想史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近代以來整個中國社會主義思想發展的必然產物,體現了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自身的歷史訴求和民族特色。
任曉偉(1974- ),陜西清澗人,法學博士,現為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共黨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近些年來,先后出版專著《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歷史和理論起源》《“歐洲共產黨情報局”與中國共產黨的關系研究》《<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研究》等,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共黨史研究》《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近年的研究重點主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史、馬克思主義政治思想和政黨建設理論。
緒論
第一章 思想對物質的超越:近代中國的三大空想社會主義
一 近代中國社會主義思想源起的特殊“歷史場域”
二 洪秀全的農民社會主義:近代中國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個形態
三 康有為的大同理想:近代中國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二個形態
四 孫中山的民生主義:近代中國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三個形態
五 近代中國空想社會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思想的“史前”特定性
第二章 思想與物質的平衡:中國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轉變
一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二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轉變的開始
三 從“二次革命論”到“一次革命論”:中國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轉變中的不成熟理論形態
四 陳獨秀晚年的社會主義思想:中國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轉變中的畸形理論形態
五 新民主主義理論與中國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轉變的完成
第三章 思想對物質的背離: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和觀念的介入
一 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及其觀念基礎
二 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和觀念在中國的確立
三 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和觀念在中國的強化
第四章 思想與物質新的平衡: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 “文化大革命”的特殊“遺產”與中國改革的任務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萌動與社會推動
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規定性與物質規定性新平衡的建構
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與兩種規定性的平衡
五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體制與兩種規定性的平衡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