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下這本《空·城·紀》去記錄城市的某個成長階段。它的框架有著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它的某些片段如同斷線的珍珠,連貫成“我城”。我相信不管時代如何變化,城市如何更新再生,人們的智力和活力、美感和趣味總會幫助我們挑選出那些能夠放進記憶中的生活場景,我的紀錄僅僅只是一個開端。
空城紀好像怎么念都有點兒灰,為了讓讀者更多地感受到“我城”的精神,我特別把三個字拆開了一點兒,你需要有一點點停頓地把它們念出來:空·城-紀。“空”說的是精神,“城”是環境,而“紀”是敘事。空有一種虛空空靈的意思,有點兒哲學上的“自信空無和幻想宛然”的追求,它是一種無限可能性的狀態——城中之空。我描繪的是這樣一群人,他們是城市的覺醒者,追求城市生活的溫度、質感和美感:他們是空城中的不妥協者,但他們從不與城市對立,他們就像栽城中的微生命體,形成城中獨特和諧的微生態系統:他們并不需要整天嚷嚷著逃離城市和遠行他鄉,他們就在栽城中的每個縫隙中生長發芽。換言之,他們擅長在城市中尋找滋養和內容。他們的生活不在彼岸,他們就在城中。他們正是我城中那一撥強悍的順應天道者。在城市冰冷的物理肌理中,正是這些城市覺醒者建造著我們的,心靈智趣和美感之城,如果你把整個過程當作一個造城的非虛構小說,并參與其中,你也會發現很多樂趣。體會在哪兒讀這本書,它是你的城市中的一個有溫度的地方嗎?歡迎把這本書放在你讀書的地方,拍張照片發給我,我會把這些照片做成一張有溫度的城市地圖,
趙茜,資深媒體人,長期關注藝術、設計領域。曾任《藝術界/EAP》、《安邸AD》專題總監,現任職干《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
廣場
鼓樓東大街北京式Vintage
在上海:年輕時裝設計師生存狀態
新舊三里屯:緩釋膠囊
前門巨變:我們在哪兒
攪動城市
尋找景德鎮
城村·村城
雙年展:一個供人想象的上海
5號線:地鐵經絡學
敦煌:在別處
碧山計劃
后花園
創意市集和菜市場
廣場
鼓樓東大街北京式Vintage
在上海:年輕時裝設計師生存狀態
新舊三里屯:緩釋膠囊
前門巨變:我們在哪兒
攪動城市
尋找景德鎮
城村·村城
雙年展:一個供人想象的上海
5號線:地鐵經絡學
敦煌:在別處
碧山計劃
后花園
創意市集和菜市場
戶外音樂節的伍德斯托克夢想
南鑼鼓巷:兩坊間的生活
小經廠:胡同一家
搬到喜洲去
楊柳村蓋房記
一個小城和它所倡導的攝影節
動物園
大理隱士
承孝相:這個時代的建筑師
王軍:在現實中尋找歷史的答案
李國修:臺灣小劇場蒙太奇
丹尼爾·布魯:廚師總是此美食評論家更為長久
洪磊:攝影和它的另一個世界
值得·蔡瀾
歐陽應霽:香港DNA
jimmy Choo的高聳世界
皮三:國產動畫青春期
取合的智慧
優人神鼓:心很靜
老宅流年
造夢者翁菱
概念店
20世紀20年代的上海之家
美術館的深圳樣式
鼓樓深處
香港書房,幾葉扁舟
地道港式茶餐廳
西式中餐廳
滾石30:無歌時代的最后狂歡
菜市場
調出好味
有機農業的非鳥托邦理想
撖欖之路
格蘭杰賣酒
江南飲,碧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