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終于成為了馬先生
你有沒有想過,十年前,你有現在這么好看嗎?
你有沒有想過,五年前,你有現在這么風趣嗎?
你有沒有想過,現在,是最好的時候嗎?
馬先生,恰恰迎來了最好的時候。
因為,十年前我就認識了馬先生。準確地說是十幾年前,不過也無所謂了。就像你們愛過一個人,不一定記得愛的細節,只記得愛本身而已。
于是,帥氣的馬先生,有趣的馬先生,把他的愛寫成了一本書。
十年前,馬先生還是北方海濱城市的清秀少年,煩惱不多,只想著愛,愛很多人。
后來他上了大學,我又與他在另一個城市相遇,聽他細細道來每一段愛,也和他當時的女友湊局吃飯,陪他去給她買禮物。
沒有iPhone 的年代,每一寸心意都刻骨銘心。轟轟烈烈的愛,轟轟烈烈的散,雖然我后來與他相隔千里,但也總聯系不斷,如讀新聞般知道他愛的經歷。
五年前的馬先生,日系花美男的打扮,經歷了大學畢業、工作,心中充滿著憤怒、熱情、理想。那些美或者不美的女孩,讓他成了一個詩人。
后來,他告訴我他也開始了創作,讓我很驚訝。曾經我以為他會在臺前工作,未承想他也開始埋首寫文字了。春蠶吐絲般寫著自己或者別人愛的經歷……
我很驚訝。
去年,冬夜,后海的酒吧,馬先生和我,十年數約在京華,醇酒華燈。話少,酒不多,但情深。那時的馬先生,已成了著名的自媒體作者,關于愛情,他一直知道得太多。
如果沒有狠狠地愛過,怎么能寫出這么多青春呢?
如果沒有狠狠地放下,又怎么能輕易寫出這么多愛情呢?
于是,我的眼前浮現出無數個關于馬先生的形象
很多年
前、很多年后,疊化、拼湊,卻又不是那個馬先生。
恰好,這本書里有很多馬先生的故事,他經歷過、遇見過的青春;等候過、放手過的愛情;希望過、失望過的人生,都會讓你似曾相識。
似曾相識就對了,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恭喜你,現在終于成為了馬先生。最好的馬先生。
愛,也是被愛。
每一段因為無話可說而終結的關系,都有過那么一段無話不說的開始兩個人總有聊不完的八卦,說不夠的閑話,每天晚上對著手機屏幕發微信到不知不覺地笑出聲,眼睛酸疼、哈欠不停,也不想說晚安。
我們都知道那種感覺,那種不想結束,讓人感到愉悅的交流。
然而,這一切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變了呢?
關于愛情,我們都曾抱有過這種幻想命中注定的兩個人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憑一個眼神認出了彼此,然后,就像適配的齒輪交扣,一起在人生中沒有任何沖撞地滾動下去。
可是,當面對真實的生活,經歷過時間和各種誘惑以及諸多瑣碎的考驗后,才發現自己以前把親密關系想得太簡單了。
伴隨著一句我跟你真的不合適,許多失望沒有安全感不信任接踵而來。起初的一句所有表面上的注定,都是靠努力得來的尚能安慰自己,但是努力久了,也許有一天就會想著放棄。
最后只能搖搖頭在裂縫上還要裝作若無其事是沒用的。
張愛玲說:對于大多數女人,愛的意思,就是被愛。
我們以為的婚后生活應該是電視劇里那樣的,和一個深愛自己,自己也深愛的人組建一個美滿的家庭,在那個干凈整潔的以為可以稱作家的房子里,住著乖巧的兒子,體貼的老公和因為被愛而總是掛著幸福微笑的自己。但其實不是的。至少不都是。
現實中老公總是有一顆蠢蠢欲動的心,兒子總是覺得自己是個啰唆的老太婆。你皺眉的時間,常常多過微笑的時間。我們到底要怎樣,才會在未來的日子里,不對今時今日的選擇后悔?
這是一本關于青春、關于選擇、關于成長的書。
這是一本關于已經失去的,或者正在經歷的,以及還未發生的書。
這也是一本關于相遇、相愛、相處的書。
都說善于編故事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有故事的馬先生用他獨特的視角,把一路走來自己所見所聞的那些故事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了下來。也許,你就是某個故事里的主角?
愿開卷的你,可以找到答案,讀后有所得。
30歲的時候,你會原諒18歲的自己嗎?
你小時候可曾想過今天的自己會活成什么樣子?
七八歲的時候覺得,等到了18 歲,成年了,就可以為自己做決定了。
到了18 歲的時候才發現,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決定是否有這項權利的,不是年紀,而是獨立生存的能力。
顯然,那時的自己并沒有。
想象著,25 歲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會改變吧那時候自己懂的一定比現在多,可以憑自己的能力找一份喜歡的工作,職場中的自己會變得成熟穩重,然后憑借自己的努力和魅力,身邊也能有一個像小包總那樣的人,如他迷戀安迪一般癡心于自己……
可真到了25 歲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又錯了。
其實自己還是什么都不懂,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心氣,一方面不愿意放棄自己的夢想,單純著、執著著;一方面又不得不向現實妥協
在一個自己并不喜歡的公司,應付著各種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拿著微薄的薪水,加班結束以后一個人去喝一杯,然后跌跌撞撞地回家睡覺。
工作不順心也就算了,就連戀愛也變得很難?傆X得,即使遇到了那個讓自己心動的人,也會如顧城的那句詩一樣:因為害怕結束,拒絕了一切開始。
然后在某一天,突然開始羨慕公司里那個35 歲還單身的女主管的生活
事業有成,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幾年的奮斗熬出了一點權威,不靠男人就可以養活自己。
多好啊,35 歲的時候,我也可以活成那個樣子。
幸運的話,也許真的有那么一天。
但如果運氣差一點,35 歲的時候事業依然沒有起色,
怎么辦?人到了三十幾歲的時候,就容易多愁善感。有的人就會在某個宿醉的夜晚,拉著朋友或是陌生人感慨:每當想到自己現在的生活,就覺得過去的自己真該為現在的自己謝罪。
當然也不全是矯情,也有生活帶來的成長,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蔁o論怎么樣,時間終究對年少輕狂實施了酷刑,刀頭還是鈍的。
年輕的我們,無從理解那些中年孤獨,但是當有一天我們回頭看時,發現一路走來,好像每一步都是錯的,一切都沒有按照預想的軌道前進,那時候,曾經的堅定感是否會動搖呢?
我們會不會問自己,此時此刻的無所畏懼、大步向前是否值得呢?
我們之所以活成今天這個樣子,都是在為自己之前的每一個決定買單。
面對未知的愛情、生活,究竟該如何選擇,才能在將來的某一天不后悔今天的決定?如何選擇?如何改變?
帶著這兩個問題,我用了5 年的時間,收集了很多看到的、聽來的關于愛情、關于生活的故事,加上一點點我自己對處在人生岔口時的思考,還有從這些故事標本中收獲的一點點感悟,于是就有了這本書。
我把它作為禮物,送給30 歲的自己,也送給此時此刻正在困惑中的你。并不是說要教誰怎樣去生活,只是想和你一起思考這兩個問題
如何選擇,如何改變。
然后,我們一起成長,做一個清醒而樂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