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冶》根據我國古代園林的建造都以自然山水作為參照物,崇尚自然成為民族欣賞心理的重要特點,提出了“雖由人作,宛如天開”的造園觀點,意思是由人所造的園林能達到如天然生成的效果,這是造園家希望達到的高藝術境界,體現了居住條件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
本書遵循了《園冶》原著的章節目錄,但是每節后設立了“原典圖說”版塊,采用精美的園林實景圖與優美的文字,讓讀者真切感受和理解計成的造園觀點。每一章后增加了“本章鑒賞”版塊,從鑒賞的角度對每一章做了系統的總結與梳理,讓讀者產生美感的共鳴,同時在原文中適當位置插入與內容相關的美圖,通過美圖感受園林之美的具體應用。總之,本書既是建筑園林專著,又是美文作品,還是一部園林美景畫冊,將專業性、賞析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大大地提升了原著的閱讀價值。
本書適合園林規劃師、建筑設計師、藝術設計專業師生以及相關專業人員閱讀。
適讀人群 :本書適合園林規劃師、建筑設計師、藝術設計專業師生以及相關專業人員閱讀。
1.多名古建筑專家、媒體人聯袂傾力推薦。
2.內容完整。原著+注釋+譯文+原典圖說+現代彩色圖片,不僅完整地校注了《園冶》,還結合原著中的要點,給出現代建筑定義與圖片,通過對比,讓讀者深刻理解原著內容,多方面提升建筑素養。
3.可讀性、鑒賞性強,采用四色印刷,對原典中提及的古建筑,采用現代彩色圖片予以詮釋,直觀明了,漂亮美觀。
《園冶》作者計成,“少以繪名……喜關仝、荊浩筆意”,“所為詩畫,甚如其人”。作為優秀的造園師,他不僅營造了五畝園、寤園、影園等名園,而且創作了造園名著《園冶》。《園冶》初名《園牧》,曹元甫改為《園冶》,取“冶”字“開創、開拓”之意。《園冶》根據我國的古代園林建造都以自然山水作為參照物,崇尚自然成為民族欣賞心理的重要特點,提出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觀點,意思是由人所造的園林能達到如天然生成的效果,這是造園家希望達到的高藝術境界,體現了居住條件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
如果說建造園林的高標準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那么,達到此標準的具體造園步驟就是“巧于因借,精在體宜”。“因者”,即指“隨基勢之高下,體形之端正。礙木刪椏,泉流石注。互相借資,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徑,頓置婉轉,斯謂‘精而合宜’者也。”“借者”,指“園雖別內外,得景則拘遠近。晴巒聳秀,紺宇凌空。極目所至,俗則屏之,嘉則收之,不分町疃,盡為煙景,斯所謂‘巧而得體’者也。”作為造園“要者”的“借景”,有“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使“極目所至”互相緊密聯系起來,使園林不只是風景的代名詞,更是人的情感的棲息地,從而使造園不只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成為生命價值的實現方式。
中國傳統園林可分為皇家御苑、寺廟宮館、私家園林、天然名勝四大類,其中私家園林能代表中國園林的寫意特色。《園冶》作為中國現存早的、系統的造園著作,與中國悠久的造園傳統密不可分。《園冶》不僅在理論上有極高的水平,而且對造園實踐也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書中許多觀點和造園手法指導著一代又一代造園者的實踐,即使到現在,仍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書遵循了《園冶》原著的章節目錄,在編寫的過程中,為了增加美觀性、實用性,在每節后設立了“原典圖說”版塊,通過精美的園林實景圖與優美的文字,讓讀者真切感受和理解計成的造園觀點。每一章后增加了“本章鑒賞”版塊,從鑒賞的角度對每一章做了系統的總結與梳理,讓讀者產生美感的共鳴,同時在原文中適當位置插入與內容相關的美圖,通過美圖感受園林之美的具體應用。總之,本書是建筑園林專著,又是美文作品,它還是一部園林美景畫冊,將專業性、賞析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大大地提升了原著的閱讀價值。
本書由吳吉明譯注,張躍、楊承清、王玉靜、高海靜、葛新麗、劉海明、許春霞、劉夢然、李長江、江超、王丹丹、臧耀帥、呂君、陳凱、武鵬、李亞奇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對他們付出的勞動一并表示感謝。
由于編寫時間和水平有限,盡管編者盡心盡力,反復推敲核實,但難免有疏漏及不妥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以便做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冶序002
題詞005
自序008
卷一011
興造論——造園的整體構思/012
園說——造園的總原則/018
相地——園林地基的選擇/022
(一)山林地/025
(二)城市地/027
(三)村莊地/029
(四)郊野地/031
(五)傍宅地/033
(六)江湖地/035
立基——園林的布局/039
(一)廳堂基/041
(二)樓閣基/043
(三)門樓基/045
(四)書房基/046
(五)亭榭基/048
(六)廊房基/051
(七)假山基/053
屋宇——園林中的建筑物/057
(一)門樓/061
(二)堂/063
(三)齋/065
(四)室/067
(五)房/068
(六)館/069
(七)樓/070
(八)臺/072
(九)閣/074
(十)亭/075
(十一)榭/076
(十二)軒/078
(十三)卷/079
(十四)廣/080
(十五)廊/081
列架式——房梁的結構樣式/082
(一)五架梁/082
(二)七架梁/083
(三)九架梁/084
(四)草架/085
(五)重椽/086
(六)磨角/087
(七)地圖/088
(八)列架式/089
(九)地圖式/092
裝折——建筑物的裝修/095
(一)屏門/098
(二)仰塵/099
(三)戶槅/100
(四)風窗/102
(五)裝折圖式(風窗)/103
(六)槅欞式(風窗)/104
卷二115
欄桿——護欄的制作和樣式/116
欄桿圖示/118
卷三131
門窗——門窗的款式和裝修/132
門窗圖示/135
墻垣——圍墻的建造樣式/141
(一)白粉墻/144
(二)磨磚墻/144
(三)漏磚墻/145
(四)亂石墻/148
鋪地——地面的鋪設方法/150
(一)亂石路/151
(二)鵝子地/151
(三)冰裂地/152
(四)諸磚地/152
掇山——假山的施工方法和要點/159
(一)園山/162
(二)廳山/163
(三)樓山/164
(四)閣山/165
(五)書房山/166
(六)池山/167
(七)內室山/168
(八)峭壁山/169
(九)山石池/170
(十)金魚缸/171
(十一)峰/172
(十二)巒/173
(十三)巖/174
(十四)洞/175
(十五)澗/176
(十六)曲水/177
(十七)瀑布/178
選石——假山用石的選擇/181
(一)太湖石/183
(二)昆山石/184
(三)宜興石/185
(四)龍潭石/186
(五)青龍山石/187
(六)靈璧石/189
(七)峴山石/191
(八)宣石/192
(九)湖口石/193
(十)英石/194
(十一)散兵石/195
(十二)黃石/197
(十三)舊石/198
(十四)錦川石/200
(十五)花石綱/201
(十六)六合石子/203
借景——園林取景的藝術/207
自識212
參考文獻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