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論
1.1 研究背景
1.1.1 愛的“失樂園”(兒童需要值得信賴并可以隨時玩耍的樂園)
1.1.2 城市化與兒童公共空間活動
1.1.3 城市與兒童安全
1.1.4 國外城市兒童公共空間的發展、活動需求和安全設計研究
1.1.5 國內城市兒童公共空間安全研究
1.1.6 研究評述
1.2 概念界定
1.2.1 兒童與兒童活動
1.2.2 城市公共空間與兒童活動空間
1.2.3 兒童安全價值意涵
1.2.4 兒童安全與兒童安全公共空間結構
1.3 城市兒童安全公共空間結構建構與設計相關理論綜述
1.3.1 兒童心理學
1.3.2 環境心理學與環境認知理論
1.3.3 犯罪地理學和CPTED方法
1.3.4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1.3.5 城市設計論
小結
2 城市兒童公共空間活動和安全研究
2.1 問卷調查
2.1.1 調查樣本
2.1.2 問卷設計
2.1.3 問卷發放與回收
2.2 兒童公共空間活動分析I
2.2.1 活動空間類型
2.2.2 活動距離和范圍
2.2.3 兒童獨立活動研究
2.3 訪談調查(襄陽市襄城區、樊城區)
2.3.1 訪談對象
2.3.2 訪談問題設計
2.3.3 有效樣本統計
2.4 兒童公共空間活動分析Ⅱ
2.4.1 兒童戶外活動類型和活動需求
2.4.2 獨立性活動研究
2.4.3 空間可達性和空間偏好研究
2.4.4 基于兒童心理的城市活動空間結構
2.4.5 公共空間中影響兒童活動偏好的因素
小結
3 兒童心理安全公共空間結構體系研究
3.1 基于安全視角的兒童公共空間心理映像
3.1.1 兒童“活動空間”經歷
3.1.2 兒童心理安全公共空間意象分析
3.2 兒童心理安全公共空間結構
3.2.1 兒童心理安全公共空間結構映像
3.2.2 兒童心理安全空間結構影響因素
3.2.3 影響安全空間結構的兒童主體因素
3.2.4 影響安全空間結構的兒童客體因素
3.2.5 心理安全空間印象反作用于兒童在空間中的活動定向
3.3 兒童心理安全公共空間分布模式
3.3.1 安全核心
3.3.2 安全連接體系
3.3.3 兒童心理安全公共空間模式
小結
4 基于兒童行為心理的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研究
4.1 空間類型設計
4.1.1 正式活動空間
4.1.2 非正式活動空間
4.2 空間要素和形態設計
4.2.1 設施
4.2.2 空間布局模式和空間組織
4.3 空間趣味性設計
4.3.1 啟發性活動設計
4.3.2 自然探索設計
小結
5 兒童公共空間安全設計研究
5.1 兒童安全公共空間設計的啟發——基于學校和家以及聯結空間的調查研究
5.1.1 居住區
5.1.2 小學入口
5.1.3 從學校到居住區的聯系通道
5.1.4 其他公共空間
5.2 兒童安全活動設計的啟發——基于傳統社區和現代小區的比較性研究
5.2.1 陳老巷——現代都市的里弄天地
5.2.2 家屬院——安全的兒童樂園
5.2.3 傳統社區對現代小區的安全設計啟發
5.3 主體安全設計
5.3.1 兒童心理安全設計
5.3.2 兒童活動安全設計
5.3.3 兒童導視安全設計
5.4 客體安全設計
5.4.1 看護安全設計
5.4.2 可達性安全設計
小結
6 城市兒童公共空間安全維護體系
6.1 社會監督及安全管理
6.1.1 社會監督
6.1.2 安全管理
6.2 兒童安全教育
6.2.1 教育內容
6.2.2 教育實施者
6.2.3 社會支持
6.2.4 法律保障
6.3 兒童參與空間規劃設計
6.3.1 兒童對規劃設計的參與
6.3.2 兒童參與空間建設的實施
6.4 基于空間因子的兒童安全空間設計適宜性評價
6.4.1 評價體系的構成
6.4.2單個空間適宜性評價
6.4.3 區域兒童空間品質總體評價
6.4.4 評價方法的展望
小結
附錄一 小學生調查卷(可多選)
附錄二 家長調查卷(可多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