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醫院心臟科醫生,傾力奉獻,帶你在心臟里溜達一圈,了解哪些藥該吃,哪些藥不該吃;哪些藥不該吃錯;哪些檢查要緊,哪些檢查結果不必心慌;如何了解心臟病的信號,抓住救命繩。
探秘心臟里的下水管道;解惑什么是心絞痛;該不該安裝心臟支架;帶你參觀心臟里的發電廠;知己知彼,不讓心臟偷停;追擊中風的元兇;練就火眼金睛,識別好壞膽固醇;吃對藥,保心臟;戲說偏方;該不該吃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能吃多少……
作者的話
常有人問我:惠大夫,你是一名三甲醫院的心臟科主治醫師,平時的工作量很大,總有做不完的手術、看不完的門診、做不完的研究,怎么會愿意并付出如此大的精力來做醫學科普呢?
我笑曰:源自切膚之痛。
……
如果說,患上哮喘是促使我學醫的主要原因,那么紅霉素事件在我的內心深處則成了我堅持醫學科普的始動因素。
科普遠重于臨床。醫生治病,只能救治患者一個人,而醫學科普卻能惠及更多讀者。試想一下,如果當初我了解是紅霉素導致了我的胃病,也不至于發展到需要休學治療的地步。
很遺憾,至少到現在,也很少有專業醫生有時間或愿意花時間投身于醫學科普事業中。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充斥著商業利益的冒牌科普醫生,他們打著科普的幌子來兜售自己的商品,甚至打擊現有的醫療技術。
我相信,有不少讀者聽過一些關于心臟支架的流言蜚語。其中的兩則科普曾刷爆朋友圈。其一,支架早就過時了,支架在幾十年前就已被發達國家淘汰了,所以千萬不能安裝心臟支架。其二,患上冠心病,千萬不要安裝心臟支架,因為一個神奇的偏方將洋蔥、黃瓜、胡蘿卜等果蔬搗碎成汁,連續服用數日,即可開通被阻塞的心臟動脈……更有甚者,少數醫生也在轉發類似科普,滑天下之大稽!
現實往往很殘酷,我曾經收治過的幾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是因為受到此類偽科普的影響,拒絕安裝心臟支架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在書中有詳細的講述)。這些血淋淋的事實是支持我進行科普的動力源泉。
2000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說:上醫治未病,中醫治預病,下醫治已病。這句話的意思是,最高明的醫生治療還沒有發生的疾病,中等的醫生治療將要發生的疾病,而普通的醫生則治療已經發生的疾病。或許,在骨子里,所謂的上醫才是我醫學事業的終極理想吧!
何謂科普?簡而言之,即科學普及化。
在我眼中,優秀的科普是老百姓真正能讀明白的科普,沒有過多的醫學術語,沒有復雜的邏輯關系,而是通過樸實無華的語言、生動的描述來講解專業的醫學知識,讓百姓帶著興趣來學習。
在本書中,我以此為目標,嘗試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講述在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實際病例,再結合專業知識,盡力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正如書名《學做知心人:心臟科醫生的傾情告白》一樣,我希望各位讀者通過閱讀我的科普文章能有所得、有所獲,能更了解心臟,熟悉常見心臟病的科普知識,讓《學做知心人:心臟科醫生的傾情告白》成為您的枕邊書。不過,因所學知識有限、筆觸過于淺弱,如有紕漏,在所難免。在此,惠大夫真誠希望您給予寶貴的指導和建議,以便再版時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