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規劃體系是以空間資源的合理保護和有效利用為核心,由各類空間規劃組成,具有時空邏輯一體和功能結構開放特性的綜合公共治理體系,是統籌國土空間開發,調控經濟社會運行,規避城鄉發展風險,平衡主體價值利益的重要手段,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空間規劃體系與空間治理/規劃時空維度叢書》界定了空間規劃體系的內涵,從人居文明分異的角度對世界空間規劃體系的模式進行了分析,并闡述了影響空間規劃體系的內在范疇和價值取向。同時,回顧了中國空間規劃體系的發展歷程,結合當下以“多規合一”為代表的改革實踐,提出了中國空間規劃體系的再造要進行世界觀和方法論層面的革故鼎新。立足生態文明視野,以易學中國哲學原理為依歸、西方空間哲思為參照,提出了基于權力結構和空間邊界清晰,空間規劃體系要走聯動多中心治理之路,通過守住底線、確定戰略、專項推進的規劃治理過程,將體系重構與空間治理有機結合,最終為形成空間規劃體系的中國范式提供借鑒。
《空間規劃體系與空間治理/規劃時空維度叢書》可供城鄉規劃、人文地理、建筑設計、公共管理、哲學社會、區域經濟等領域的學者、師生及相關專業人員參考,也可供對人居環境空間規劃問題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閱讀。
王金巖,1981年生,山東兗州人,城市規劃專業學士、碩士,人文地理學博士,中國哲學博士后,現任教于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建筑學系,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中國地理學會會員。主要從事城鄉規劃與設計的教學、科研和實踐工作,研究領域涉及城市形態與空間發展、人居哲學與規劃變遷等方面。先后在《城市規劃》《規劃師》、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城市發展研究》《城市問題》《現代城市研究》《華中建筑》等期刊發表文章20余篇,主編《規劃時空維度》叢書,出版《空間規劃體系論——模式解析與框架重構》《城鄉規劃時空筆記》《空間規劃體系與空間治理》等專著多部。
總序
序
前言
1 緒論
1.1 如何審視空間規劃體系?
1.1.1 審視的層次和視角
1.1.2 關注空間規劃體系的意義
1.2 誰在關注空間規劃體系?
1.2.1 外國研究進展
1.2.2 我國研究進展
1.2.3 研究綜合評析
2 空間規劃體系理論思辨
2.1 理論基礎
2.1.1 地理空間論
2.1.2 人地關系論
2.1.3 規劃論
2.1.4 理論綜合
2.2 概念界定
2.2.1 空間
2.2.2 規劃
2.2.3 體系
2.2.4 空間規劃體系
2.3 內涵思辨
2.3.1 空間規劃體系與哲學
2.3.2 空間規劃體系與科學
2.3.3 空間規劃體系與治理
2.3.4 空間規劃體系的屬性
3 外國空間規劃體系模式考察
3.1 概述
3.2 西歐區域
3.2.1 不列顛模式
3.2.2 拿破侖模式
3.2.3 日耳曼模式
3.2.4 斯堪的納維亞模式
3.3 美澳區域
3.3.1 美利堅模式
3.3.2 澳大利亞模式
3.4 東亞區域
3.4.1 日本模式
3.4.2 韓國模式
3.5 類型與價值綜合分析
3.5.1 形成機理
3.5.2 類型分異
3.5.3 范疇價值
4 中國空間規劃體系發展演變
4.1 古代與民國時期
4.1.1 古代范式
4.1.2 民國探索
4.2 新中國成立后的歷程
4.2.1 發展流變
4.2.2 價值取向
4.3 港澳臺地區的實踐
4.3.1 香港
4.3.2 澳門
4.3.3 臺灣
4.4 范疇與價值綜合分析
5 當代中國空間規劃體系考察
5.1 對實踐的考察
5.1.1 行政方面
5.1.2 運作方面
5.1.3 法制方面
5.1.4 兩點解釋
5.2 尋求突圍之道
5.2.1 “N規合一”歷程
5.2.2 “N規合一”經驗
5.2.3 從“N規合一”到“N規合一+”
5.3 時空范疇審視
5.3.1 基本范疇
5.3.2 派生范疇
6 當代中國空間規劃體系與空間治理
6.1 治理之道的辯證思考
6.1 1狀元卷與“天托邦”
6.1.2 從“邏各斯”到“道”
6.2 治理的基本原理框架
6.2.1 多中心治理的總體理路
6.2.2 多中心聯動治理的具體原理
6.3 體系治理的現實格局
6.3.1 空間規劃體系的核心構成
6.3.2 從空間規劃體系到空間治理
6.4 體系重構的行動選擇
6.4.1 認知覺醒
6.4.2 主體作為
7 結語:回歸棲居的世界
參考文獻
圖片來源
表格來源
附錄:我國多部門主導空間規劃類型對照參考表(截至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