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羅馬建筑師為世人做出了哪些貢獻?你能找出拱券和穹頂的區別嗎?什么是建筑學的面紗?你能闡述新藝術運動和藝術裝飾風格的不同嗎?你知道誰是摩天樓之父嗎?這一系列50個對于建筑的創新、理論、樣式和發展的解釋將會給你完整的答案,并且為建筑專業背景知識從古代陵墓到現代建筑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本書提供了建筑學的基礎知識和理論,書中解釋的每一個觀點,不管它有多么復雜,都濃縮成一幅圖、兩頁紙、三四百字,在30秒內向讀者進行講解。專業的作家所要面臨的挑戰是定義和描述建筑師所依賴的準則和建筑師在實際中運用這些準則所設計出的樣式。那么,如果你想知道拱的高度,還有從巴洛克到拜占庭的歷史,或者希望以一個關于仿生建筑的演講來結束一場晚宴,閱讀本書將是建立你個人建筑學觀點的快方法。
翻譯成20種文字暢銷全球;
一種全新的閱讀形式,每天30秒,探索各學科精華,適合全家人的科普書。
50個主題,一幅圖、兩頁紙、三四百字,幫你探索建筑學的知識,普及建筑學的流派和風格,了解古老的歷史文化建筑,培養對建筑科學的興趣。
前言
愛德華·丹尼森
建筑,對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意義。對于一些人而言,它意味著最高的藝術表現形式;對于另外一些人而言,它意味著需要面向科學。但是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它單單是一棟房子或者僅僅是一種樣式。在數碼時代,對于那些熟知建造虛擬而不是真實世界的人而言,建筑與房屋沒有任何關系可言。不論我們傾向于哪一方面,建筑在藝術實踐中是非常特殊的。首先,它必須具備功能性。其次,它的創作和欣賞過程是非常緩慢的。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對于這個最慢的藝術,卻需要在這里用30秒的時間內快速對其進行解釋。本書將要通過50個關鍵的特征來解釋這門獨特的藝術形式,從它最初的起源到它未來發展成為的、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或者CAD軟件虛擬而建構的虛擬世界。七個章節各自集中于特定的建筑主題,來闡述橫跨歷史、理論和實踐的諸多特征。
這次建筑之旅始于建筑學的基石,當人們膜拜建筑實踐的時候,無論是鄉土民居還是雄偉的石制結構建筑,都會因羅馬的工程師和建筑師的始祖馬庫斯·維特魯威·波利奧所制定的規則所改變。第二章的主題是結構元素是建筑發展的基石,這一章節解釋了重要的創新,包括拱、梁、柱和一些更為先進、更為復雜的結構,比如穹頂、拱券和框架結構。
第三和第四章主要講述建筑理論和實踐。第三章中,關注了建筑的表達與表現,檢驗了平面、剖面和立面的重要性,同時也檢驗了比例、對稱性和透視的概念。第四章主要講述那些已經影響建筑進程的核心理論和觀念,無論是悠久的概念,比如黃金比例,還是較近期的理論,比如20世紀的現代主義思潮和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影響。
第五章探尋了那些主要的建筑理念、運動和基本的思潮與事件。不論是較為久遠的,像古典主義;或者是革命性的,如現代主義;還是短暫性的,像新陳代謝派,建筑運動不僅僅對當時的擁躉者們,還對后來長久的世界變化都發揮了不同的、獨特的影響力。
對于那些被巴洛克和粗野主義困擾的人來說,第六章提供了近些年來對一些最重要建筑樣式的總結。每個時代都有它獨特的樣式,并且大多數建筑都以它們所處時代的建造方式來建造和裝飾。但是一些美學的因素也會偶爾反映在建筑上,比如著名的、夸張的藝術裝飾派風格。
展望未來的最后一章檢驗了建筑的演變歷程和它所面臨的挑戰。從可持續和仿生學的概念到潛力無限的CAD軟件,未來這種緩慢藝術會像它在歷史的各個時期那樣發生快速和不可預測的變化。
建筑,不同于其他任何的藝術形式,它可以塑造我們的世界并讓我們解讀它,她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對于許多人而言其規律和脈絡是含糊不清的。這本書中的每一個條目都會展現建筑中一個重要的元素,并且每一個條目都會被連續地提出。每一條提供了一個3秒基礎,即用一句話來定義一個主題。然后,正文部分30秒建筑學對主題進行詳細剖析,同時還包括了一個3分鐘提高,目的是把主題放在更廣闊的背景中并且提供調查的長遠線索。
本書試圖從這三個不同的方面為每一個重要的主題提供一個實際、優化的介紹。每個主題將會附有一個詳細的建筑方面的圖片,期翼把這個貫穿全篇的神秘主題揭示給廣大的讀者。30秒探索建筑學為我們在豐富和令人激動的建筑環境中打開了一扇窗。
永恒的形式
希臘和羅馬建筑,尤其是其神廟建筑中,體現出許多建筑的基本特點,特別表現在柱廊和柱式的許多形式上。從巴洛克到后現代主義時期,這其中許多經典的形式已經被證實會持久地重現在后來的建筑中。
重新定義的拱
紐約克萊斯勒大廈最與眾不同的一點就是采用流線的形式、迷人的幾何形體,實現了藝術裝飾風格為特點的外觀。
愛德華·丹尼森是一位建筑學和城市歷史方面的顧問、作家和建筑攝影師。他為國際組織工作,工作地點主要在中國以及非洲、歐洲不同的國家。這些地方通常具備國際性的平面、電子和廣播電視媒體。他主要關注建成環境及其可持續性。
目 錄
譯者序
序
前言
1 基礎篇
2 術語
4 原始與鄉土建筑
6 古埃及
8 古希臘
10 古羅馬
12 拜占庭
14 羅馬風
17 人物傳略:維特魯威
18 哥特式
20 伊斯蘭風格
23 重要的創新
24 術語
26 拱
28 穹頂
30 拱頂
32 梁
35 人物傳略:帕拉迪奧
36 柱
38 飛扶壁
40 框架結構
43 投影
44 術語
46 平面圖
48 剖面圖
50 立面圖
52 對稱
54 透視圖
56 軸測投影圖
58 比例尺
61 人物傳略:勒·柯布 西耶
63 原理和概念
64 術語
66 比例與黃金比
68 形式追隨功能
70 虛與實
72 少就是多
75 人物傳略:路易
斯·亨利·沙利文
76 審美
78 復古主義
80 紙上建筑(觀念建筑)
82 批判地域主義
85 思潮/運動
86 術語
88 古典主義
90 文藝復興
92 古典復興
94 工藝美術運動
96 前衛派(先鋒派)
98 現代主義
100 有機建筑
103 人物傳略:弗蘭
克·勞埃德·賴特
104 新陳代謝派
106 高技派
108 后現代主義
111 風格
112 術語
114 巴洛克
116 東方主義
118 新藝術運動
120 國際風格
122 藝術裝飾風格
124 粗野主義
127 人物傳略:貝聿銘
129 未來
130 術語
132 CAD計算機輔助設計
135 人物傳略:理查·羅
杰斯
136 創造性再利用
138 仿生建筑
140 可持續建筑
143 附錄
144 參考資源
146 作者簡介
148 詞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