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讀人群 :對認知神經科學和異常行為感興趣的人、神經心理學研究者
《變態心理:從認知神經科學視角解讀異常行為》是神經科學“大神級”專家彭寧頓新穎之作,揭示變態行為的腦神經模型,心理學專業人員必讀經典之一。這本quan威著作從神經科學視角告訴我們,擁有異常行為的人是如何生活的。
自古以來,心理學對異常行為的解釋都是非常吸引人的,特別是在個體層面上:
他為什么看到不存在的事物或聽到莫須有的聲音?
她為什么總說自己的父母是冒名頂替者?
他為什么說左腿不是自己的?
延伸閱讀:
《變態心理學(原書第3版)》
《穿西裝的蛇》
《當良知沉睡:辨認身邊的反社會人格者》
前言
對異常行為的解釋是非常吸引人的,特別是在個體層面上:他是怎么看到或聽到不存在的事情的?她為何聲稱父母是冒名頂替者?他又為何否認左腿是自己的?然而,異常行為也令人饒有興趣,因為它們告訴我們這一類人是如何生活的。為什么大多數人每天都能認出他們的父母?我們為何知道哪只手是我們的?而揭示這些異常行為的奧秘,將深刻地挑戰我們的自我信念以及對自我行為的控制。我們將探查以上提到的以及其他典型的異常行為,以揭示我們究竟是如何加工信息的。
幾乎所有的人類歷史,對異常行為的解釋都嚴重不足。在日常或民間心理學里,我們會參考個體的信仰和欲望來解釋他的行為,并且我們通常會假設該演員是理性的。當個體的行為偏離了理性的規范,民間心理學通常會提供兩種解釋:
(1)在一個更廣泛的背景下,個體的行為實際上是有意義的;
(2)個體的行為沒有意義,因此是“瘋狂”的。
更廣泛的背景可能包括個體的童年或以前的社會環境。第二個選項并不是真正的解釋,因為它只是在斷言行為是無法解釋的。隨著越來越多關于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出現,日常或流行心理學對異常行為有一個新的解釋選項:“是個體的腦子有問題”。例如,大眾媒體報道約翰·欣克利槍擊羅納德·里根總統是因為欣克利是精神分裂癥患者。使這一說明有說服力的證據是結構性磁共振成像掃描顯示,欣克利擁有擴大的腦室,這是與精神分裂癥(以及許多其他疾病)相關的。所以,令人喜憂參半的是,“從大腦結構的角度解釋異常”被同化到了日常心理學中。在這本書中,我們基于當前的研究從大腦的角度解釋異常行為,包括研究成果可以解釋的范圍及其局限。本書的目的在于利用認知神經科學模型解釋異常行為,使他們能夠很容易地被本領域之外的人所理解,同時重新審視這些模型是否足夠合理。本書的創新之處則在于它嘗試將同一組模型應用于三種不同類型的障礙:神經障礙(neurological disorders)、精神障礙(psychiatric disorders)和神經發展障礙(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從歷史上看,神經學家大多關注那些有明確的病理學基礎的綜合征,如獲得性病變(例如,失語)、遺傳綜合征(例如,亨廷頓病)或確定的病理生理學(例如,斑塊和阿爾茨海默病神經原纖維纏結)。精神科醫生則主要關注行為層面的障礙,包括缺乏明確的病因或病理生理學的抑郁癥或精神分裂癥。神經發展障礙則與前兩者重疊,因為有的神經發展障礙按病理定義(例如,早期治療苯丙酮尿癥(PKU)和唐氏綜合征),有的按行為定義(例如,閱讀障礙和自閉癥),但其都是在大腦發育過程中出現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精神障礙同時也是神經發展障礙。因為它們明顯在患者的童年時期就埋下了隱患,是產生于大腦發育時期的異變。要研究神經障礙,擁有一個發展的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后天性腦損傷的行為表現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大腦在發展的關鍵時點的情況。遺傳綜合征如阿爾茨海默病和亨廷頓病,其早期表現(稱為前驅的特點)在臨床確診很久之前就出現了,在發病之后會有一段時間表現出明顯的特征。因此,即使神經、精神和神經發展障礙通常被單獨研究,但所有三種障礙應該能夠共享一個可以解釋所有問題的理論框架。這樣一個框架的應用不僅將增加我們對這些障礙的科學認識,也會提高預防與治療的效果。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有關正常功能的理論與用于解釋障礙的理論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并且每個領域的發現之間在不斷地交流。所以,障礙在以一種普通學術研究做不到的形式幫助并將持續幫助我們發現和分析人類大腦的構成。
要理解這些異常行為模型,讀者需要理解這些領域之間的對話,即讀者需要理解過去的和當前的理論意義。無論在19世紀初還是今天,對障礙的解釋都是認知神經科學的核心。讀者還需要了解這些關于精神哲學和科學問題更廣泛的討論,特別是生物科學方面。因此,本書一開始將在這一更廣泛的背景下追溯關于認知神經科學持續爭論的歷史,以及更核心的本土化問題。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關于障礙的解釋往往會揭示出一個關于“功能是如何定位的”以及“思維是如何運作的”核心假設。事實上,能否用一個共同的框架解釋三種障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它能夠衡量正常和異常的認知神經科學模型的普適性及發展前景。
最后一個重點是,我們意識到正常和異常行為間看似清晰的分界線已經開始模糊。因為這些障礙的許多癥狀是連續變化的,而正常行為與“異常行為”的分界點是任意的。所以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被劃定在異常線之外的人多多少少也有一些所謂的癥狀。此外,一些罕見的癥狀會在生命發展早期的典型兒童身上出現,而且可以通過增加成人的處理負擔來誘發他們也出現這種癥狀。這說明有時正常和異常行為的機制之間存在著意想不到的共性。本書將會展示相關的例子,包括一些在典型的成年人發展過程中會出現的看似罕見的癥狀。
本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1)什么解釋是可能的?(2)有哪些障礙?
(3)什么成為自我?第一部分考慮神經科學的歷史和將其他科學應用于神經科學的種種限制,包括發展科學,然后提出了古典與現代的認知神經科學對異常行為的解釋,并評估其科學性。第二部分應用這些模型解釋三種類型的障礙(神經、精神和神經發展)在不同領域的神經心理功能:知覺、注意、語言、記憶、動作選擇、情感管理、社會認知和認知以及整體功能。在每個功能領域,我們將簡要介紹當代的理論,特別是正常的功能及其發展,然后評價這些理論解釋異常行為的效果。最后一部分解釋了前兩部分中自我概念的含義。為幫助讀者了解專業術語,本書包含術語表,專業術語在第一次使用時會用黑體打印。此外還有兩個附錄可以幫助讀者,附錄A列出了人類的新皮層區域和布羅德曼號碼,并簡要介紹了每個區域的功能。附錄B提供了一個在線資源列表,以幫助讀者了解更多關于神經解剖學、腦功能成像、腦神經網絡連接建模與遺傳的信息。
布魯斯 F. 彭寧頓 博士,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獲得John Evans教授的學術名譽。主導了丹佛大學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獲得了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頒發的Research Scientist,MERIT,and Fogarty獎,還是美國科學進步協會和心理科學協會的會員。學術造詣深厚,發表過多篇極具影響力的文章,并著書立作,其學術作品除本書外還有《診斷學習障礙(第2版)》(Diagnosing Learning Disorders,Second Edition)和《小兒神經心理學(第2版)》(Pediatric Neuropsychology, Second Edition)等。
Contents 目 錄
前言
致謝
第一部分 什么解釋是可能的 //1
第1章 科學的解釋 //2
第2章 神經科學,置身于科學與哲學的歷史中 //7
第3章 功能定位爭論的歷史 //16
重現的定位爭論 //18
第一輪:等位性與顱相學 //19
第二輪:等位性和皮層中樞 //22
第三輪:單語言中心對多語言中心 //22
第四輪a:圖者及其批評者 //23
第四輪b:質量作用與圖者 //24
第五輪:雙分離辯論 //25
結構和功能網絡 //30
第4章 大腦是如何計算的 //33
第5章 異常行為的經典模型和當代模型 //43
減法 //43
中斷 //44
多重缺陷 //45
失衡 //46
異常可塑性 //47
環境剝奪 //49
由擴散損傷引起的吸引子動力學改變 //50
連通性改變 //51
第二部分 有哪些障礙 //55
第6章 知覺障礙 //56
知覺障礙的定義 //56
知覺障礙的腦機制 //57
知覺障礙的典型發展 //63
知覺障礙的障礙 //64
人臉識別是模塊化的嗎 //65
第7章 注?意?障?礙 //73
注意障礙的定義 //73
注意障礙的腦機制 //74
注意障礙的典型發展 //78
注意障礙的障礙 //80
第8章 語言障礙 //84
語言障礙的定義 //84
語言障礙的腦機制 //88
語言障礙的典型發展 //88
獲得性語言障礙 //96
言語和語言發展障礙 //100
語言損害 //102
閱讀障礙 //104
語音障礙 //107
認知重疊的證據 //108
第9章 記憶障礙 //110
記憶障礙的定義 //110
記憶障礙的腦機制 //115
記憶障礙的典型發展 //118
記憶障礙的障礙 //122
第10章 行為選擇障礙 //126
行為選擇障礙的定義 //126
行為選擇 //127
執行功能 //129
行為選擇障礙的腦機制 //130
前額功能的理論 //131
行為選擇障礙的典型發展 //132
前額葉皮層障礙 //134
神經障礙 //134
抽動穢語綜合征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139
精神分裂癥 //142
第11章 狀態管理障礙 //145
狀態管理障礙的定義 //145
狀態管理障礙的腦機制 //146
狀態管理障礙的典型發展 //153
狀態管理障礙的障礙 //155
身體狀態 //158
隱性情感指數 //158
內隱的趨避學習 //159
內感受 //159
情緒評價與調節 //160
認知控制 //161
第12章 全球性障礙 //162
全球性障礙的定義 //162
全球性障礙的腦機制 //162
全球性障礙的典型發展 //163
全球性障礙的障礙 //163
智力殘疾綜合征 //164
癡呆綜合征 //170
第三部分 什么成為自我 //175
第13章 如何聯系自我與大腦 //176
自我是基于生物的 //178
自我在大腦中的多重方面 //179
大腦中的默認模式網絡和自我加工 //181
附錄A 人類新皮層區域 //183
附錄B 在線資源 //185
術語表 //187
參考文獻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