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5倍”閱讀速度,改變你的人生!
快速閱讀不是特殊能力
每次和別人說起我在SP快讀學院擔任講師的事,幾乎所有的人都深懷疑惑地問:“真的能夠做到快速閱讀嗎?”在面試的時候,有些考官看到我的履歷中記錄的快讀
經(jīng)驗時,就會拿出一冊書來要求道:“請在我的面前讀完這本書。”在電視節(jié)目的采訪中,也會有人要求我說:“請在10分鐘內讀完這冊文庫本,告訴我里面的故事。”對“快讀”一詞,似乎很多人都抱有疑問:“真的可以做到嗎?”
直接說結論吧:快速閱讀,任何人都能做到,即便是以下這類人———也能做到。
·一年連一本書都不讀的人
·上學期間,語文是最不擅長的課程
·一看書(文字)就不由自主地犯困
·家里成堆地放著沒讀完的書
·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去準備資格考試,或做自己有興趣和愛好的事
我在擔任講師期間,遇到了很多“想要快讀”的人。有些上初中的男生說:“在學校上課時精力怎么也集中不起來。”也有就職于著名大企業(yè)的年輕人,他們說:“每天從早到晚一直都在工作。”各位,其實并不是某些人擅長讀書,或是具備所謂的“天賦才能”,而恰恰是那些意識到自己不擅長讀書,一心一意想有所“改變”的人,才走進了培訓班的教室。
掌握快讀法,與年齡、性別、職業(yè)都沒有相關性。無論哪一種方法,只要能夠好好地加以訓練,就能實實在在地提高“5倍”的閱讀速度。也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最快閱讀速度提高到培訓前“20倍”的實例。
快速閱讀,打個比方來說就像馬拉松一樣,只要每天鍛煉筋骨、進行越野長跑訓練,并掌握好技巧,任何人都會比現(xiàn)在的自己跑得更快。雖然不會在某一天突然變成奧運會的運動員選手,但是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超越自己昨日的奔跑速度。
也就是說,通過每天不斷地進行訓練,“任何人都能提高5倍的閱讀速度”。
用快讀來擠出“時間”
快速閱讀都有哪些好處呢?
也許有人會覺得,如果是小說這類娛樂性的書籍,因為是自己一直期待著閱讀的書,所以想好好地讀一下。如果是偵探小說,就想進入角色和探案人員一起分享推理的刺激。這些書要是快速讀完了,覺得好可惜……
然而,我們需要閱讀的“文字”,未必全都是讓人娛樂的內容。
比方說手機閱讀。手機的擁有率年年上升,據(jù)日本總務省的調查顯示,2015年日本全民手機擁有率已達到62%。
我們在電車上會不由自主地利用短暫的時間觸屏瀏覽,或者查看務必要看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幾乎都是由文字構成的。比如:
·電子郵件、電子雜志
·推特、臉書等這一類的社交網(wǎng)絡服務
·手機新聞網(wǎng)等
怎么樣,很少有人會說“我沒有讀過其中的任何一種”吧?反倒是因為手機的普及而使我們的“閱讀”時間比以往有所增加。
如果是在公司上班,每天聯(lián)系業(yè)務的郵件、諸多的合同文件、多達幾十頁的會議資料……如果是學生,則有老師布置的閱讀書籍、習題集、參考書……似乎無論你身處
何處,都有很多需要過目的“文字”。
總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用來閱讀文字的時間,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很多。
“日復一日不停地加班,回到家里就不想再干什么了。”
“雖然有很多學習任務,但是根本不能集中精力,真題都做不完。”
就算你是忙成這副模樣的人,如果掌握了快讀法,也能讓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游刃有余”。
我還要告訴你,快讀法不是僅僅為了掌握“快速閱讀”的技能。
請你想象一下驅車行駛的情況。想要快速到達目的地時,我們就走高速公路,盡量開出最快的前行速度。然而,當我們在旅游地想要慢慢欣賞美景時,就會減慢行駛速度。
一旦我們掌握了快讀法,就能夠對閱讀速度進行“切換”。想要干脆利索過目的文件,就用最快的速度;想要慢慢咀嚼玩味的書籍,就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仔細去讀,讓自己心滿意足。根據(jù)不同的目的,選擇不同的閱讀速度,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效率。
只利用上下班時間,一個月讀完60冊!
那么,快速閱讀指的是多快的閱讀速度呢?
以我自己為例來說,在讀文庫本小說的情況下,平均一冊用15分鐘讀完。因此,在上下班的電車上,去程讀完一冊,回程再讀完一冊。每天只是利用上下班的乘車時間,一個月就可以讀完40~60冊書。
按照人的一般閱讀速度,讀完一冊書需要花費6小時。單位工作繁重或家務事較忙的人,就很難確保隨時有6小時連續(xù)的讀書時間。因此,一周盡最大努力,能夠讀完一冊書就是極限了。
在一周的時間里,我們的閱讀速度如果能夠從讀完一冊提高到讀完10冊,那么,比如在參加資格考試的學習中,就能夠過目更多的參考書,或者可以再復習一遍真題集。不只限于學習方面,以往堆積下來的書籍也可以重新加以消化,還可以在做家務事的間歇時段里,讀上一冊新書或者看看報紙什么的。
一天只有24小時,讓我們縮短讀書時間,用擠出的時間做我們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吧。
妨礙“快速閱讀”的原因很簡單
為什么說“任何人”都能掌握快讀法呢?其秘密就在大腦中。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動用的是身體的哪個部分呢?你會認為是“眼睛”吧?但是,眼睛只是信息的入口而已。
給你舉個例子,較為復雜的電腦說明書,或者以德語、法語這些你并不懂的語言撰寫的論文,無論你如何轉動你的眼睛,都完全進不到腦子里去。因為進入眼睛的信息,要通過大腦的處理才能成為“閱讀”。
對讀書來說重要的是讀了之后的準確理解,即“讀解”。
阻礙讀解的主要原因就是“跳讀”。讀書時,心里發(fā)急,總是想著“我得快點讀完……”,于是眼睛只在紙面掃過,雖然讀完了一冊書,可一旦想要回想起故事情節(jié),
就會模糊一片———就是這樣的狀態(tài)。
跳讀就是進入眼睛的信息在經(jīng)過大腦處理之前早已滑走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只是“瀏覽過”而已,不能稱為“讀過”了。
“快速閱讀”就是“大腦活動”
在快讀的時候,如果降低了理解程度則毫無意義。所謂“理解”就是用大腦處理信息。人腦中的神經(jīng)細胞(神經(jīng)元)數(shù)量高達1000億。神經(jīng)細胞間由如同樹枝般的神經(jīng)突連接起來,暢通無阻地進行信息傳遞,從而使閱讀的內容得以理解。
這種神經(jīng)細胞,從胎兒期到出生后迅速增加,進入幼兒期就開始退化。信息,作為腦波的弱電流,通過神經(jīng)突傳遞給相鄰的神經(jīng)細胞。神經(jīng)突成為這種腦電流的通道,而大量腦電流的通過,就會使神經(jīng)突頂端的神經(jīng)細胞連接處變粗、得到強化,能夠處理更多的信息。這種處理信息的速度提高了,也就能夠更快地進行閱讀了。
也就是說,快讀是一種“提高大腦信息處理速度”的技術。
“大腦活動”就是讓大腦活躍起來,這是很重要的。
適合你的“大腦活動”
我覺得,在以往的人生中,連一本書都沒有讀過的人恐怕是沒有的。至今你所讀過的書或文字,在成為你的知識基礎的同時,也形成了你讀書的“習慣”,比如在讀書的時候:
·在頭腦中默讀書的內容
·多次重復閱讀關心的重點內容
·集中力不連貫,半途而廢
諸如此類的情況,你是否有過?這就是導致閱讀緩慢的原因。閱讀的“習慣”是長期讀書經(jīng)驗積累的結果,會因人而異。
因此,本書將依據(jù)下列步驟讓你學會快速閱讀:
1.把握好你的閱讀速度。
2.通過診斷檢測,了解你的“閱讀習慣”。
3.配合你的“習慣”,進行快讀訓練。
4.為了將讀過的內容牢固地留在記憶中,要進行記憶訓練。
掌握快讀法,你就能夠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每天在無意識中所重復的事情,這也是一件自我面對的事情。僅通過10天簡單而有效的訓練,就能讓你發(fā)揮出自己讀書的長處,糾正原有的缺點,從而更加有意義地利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