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提出的“創新管理”,其內涵是“對創新過程的管理”,具體來說是指為了實現創新目標,運用管理職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的對創新過程的管理。按照管理的這四個職能,創新管理的內容理所當然包括創新計劃、創新組織、創新領導和創新控制。本書呈現給讀者的是作者多年來對企業創新管理的認識和研究,再按照管理這四個職能來組織本書的內容,確保體系完整性的同時,又突出重點,體現本書的側重點。
陳旭峰(1983—),男,浙江蘭溪人,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博士后,現為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副教授,主要從事城鄉社會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曾榮獲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一等資助、北京大學研究生“學術十杰”、北京大學“學術創新獎”、北京大學“才齋獎學金”等獎勵與榮譽,至今已在《社會》《中國人民大學學報》《浙江社會科學》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
導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第二節 研究意義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文獻綜述
第五節 分析框架與研究假設
第一章 鄉村社會轉型對教育轉型影響的理論探討
第一節 “國家一社會”的關系格局
第二節 “場域”與“慣習”的關系
第三節 精英意識形態的博弈與選擇
第四節 “意識生態”與“意識心態”的關系
第二章 民國時期的鄉村社會轉型與教育轉型
第一節 民國時期鄉村社會轉型的背景
第二節 民國時期鄉村社會轉型的表現
第三節 民國時期鄉村教育轉型的表現
第三章 當前鄉村教育轉型的社會轉型背景
第一節 農業現代化步伐的加快
第二節 農村城鎮化進程的推進
第三節 農民市民化水平的提高
第四章 國家、地方與個人:當前鄉村教育轉型的表現
第一節 鄉村中的國家:鄉村教育轉型的宏觀表現
第二節 鄉村中的地方:鄉村教育轉型的中觀表現
第三節 鄉村中的個人:鄉村教育轉型的微觀表現
第五章 鄉村社會轉型對教育轉型影響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 研究設計
第二節 市民化水平對農民學校教育態度與行為的影響
第三節 市民化水平對農民家庭教育態度與行為的影響
第四節 市民化水平對農民社會教育態度與行為的影響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主要結論
第二節 對策建議
第三節 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索引
附錄調查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