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月泉,評彈藝術史上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他博采各家所長后自成一家,創立在評彈曲調中傳唱較廣、影響較大的彈詞流派唱腔“蔣調”。他與眾多評彈藝人將形成于蘇州的評彈在上海發揚光大后,不為盛名所累,離開大上海,輾轉小碼頭,在摸爬滾打中,終成一代"大響檔"。在新中國成立后,他整理或創作的《玉蜻蜓》、《白蛇傳》,中篇《林沖》,《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等膾炙人口的作品,將評彈藝術帶入新的高度,并使蔣派藝術成為評彈中重要的流派。《皓月涌泉:蔣月泉傳》作者使用大量一手材料,從歷史的角度,以文學的筆法,為我們勾勒出一位“為藝術而藝術”的評彈藝術家形象。
蔣月泉是評彈曲調中傳唱較廣、影響較大的彈詞流派唱腔“蔣派”的開創者,是當代較負盛名的評彈大家。這本《皓月涌泉(蔣月泉傳)》從人生經歷和藝術成就兩方面展示了這位“金嗓子”的不凡歷程。
序一
2017年,是評彈一代宗師蔣月泉先生誕辰100周年!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將在上海全面啟動,規模盛大,整體提升至國家級別。系列紀念活動意在緬懷先賢,激勵后人,為祖國的傳統文化,為江南的評彈藝術,謳歌頌德,弘揚光大!
前三年,上海評彈團與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合作,聯合推出了“菊壇名家叢書?評彈系列”第一輯,得到業界及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和相當好評。其中由唐燕能先生撰寫的《皓月涌泉?蔣月泉傳》更是受到了普遍歡迎,一度脫銷,要求再版。欣慰的是在蔣月泉先生百年誕辰之際,此書經過出版社的努力,經過唐燕能先生的精心糾正修訂,《皓月涌泉?蔣月泉傳》的精裝修訂本,又將隆重問世,以饗讀者。這既是紀念系列活動中的一項,也是為整個紀念活動留下了濃濃的一筆!謹向上海人民出版社,向作者唐燕能老師表示祝賀并感謝!
我們經常會說:編書難矣,難擋讀者挑剔;讀書樂矣,樂在作者妙筆——可喜的是我們的唐燕能先生做到了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看到,在當下信息社會中,多媒體閱讀高度發達,紙質閱讀日趨式微的狀態下,一本書能做到搶手,讀者要看,非常難能可貴。而《皓月涌泉?蔣月泉傳》的成功,要歸功于唐老師做事的嚴謹態度,歸功于唐老師寫作的一絲不茍。前期的素材積累,大量的有效采訪,細心地舍取篩選,流暢的藝術賞析……為《皓月涌泉?蔣月泉傳》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得叫好口碑成為一種必然。我們從整篇書中既看到了蔣月泉大師人生成長的軌跡、藝術成功之路,我們還看到了蔣月泉大師的情感世界、愛情生活乃至兒女情長,從中我們還可以看到蔣月泉大師一生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起起落落和坎坎坷坷……在這些重要的場景之處,唐燕能老師都費了相當的筆墨加以再現和還原,讓讀者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栩栩如生的——蔣月泉!自然而然,對其人格魅力產生崇敬之感!
我,作為蔣月泉大師的入室弟子,一直有這樣的一個愿望,即為恩師能留點東西下來,且留得久遠一點。這不,這本《皓月涌泉?蔣月泉傳》聊慰了我的一大心愿,因此,當翻開這卷洋洋灑灑近四十萬字的《傳記》,躍入眼中的恩師為人、藝術品位、人格魅力,都會與自己腦中存有的恩師的音容笑貌,產生共鳴,互動穿越。我與恩師的師徒關系可謂與眾不同,論年齡則是爺爺和孫子的輩分,恰恰在傳承評彈藝術上結為了師徒,這是我們的緣分,那隔代歡喜一定在情理之中了。記得1979年,上海評彈團受邀赴港演出,恩師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同行,但為隨團出訪的學生——評彈團最年輕的我與倪迎春,花費了太大的心思。專門在香港《大公報》上撰文,介紹推薦評彈新人,臨行前藝術上的嚴格把關,悉心輔導,真是令人難以忘懷。當一曲由恩師設計唱腔,一句一句扣出來的“蔣、俞調”對唱開篇,《寶玉夜探》,以及白蛇選回《合缽》唱響在香港新光大戲院時,劇場沸騰了,觀眾驚喜了!要知道,在香港有太多太多的“蔣迷”啊!我們是輻射到了恩師的庇蔭之福,受益終身!由此,一個剛剛20歲出頭的我,就有了一個“小蔣月泉”之雅號,并一路走紅書壇。手把手的教,開小灶的教,語重心長的教,傳遞錄音的教,恩師能用的方法都用上了,我還能不努力嗎?再回想起蔣月泉大師的幽默睿智,很多都體現在他的出言吐語上,受用一輩子!
恩師一直說:我希望給學生一臺織布機,而不是就一匹布。我曾經對恩師說,我能遇見您這樣的老師很幸運,而恩師說:一個老師能遇見一位好學生也不容易。有一次我拿出自己做的一張名片告訴恩師,我只印了一句臺頭:蔣月泉的學生——秦建國。恩師聽后微微一笑,接著說:你現在名氣不小,我已經退休在家,所以我印名片也只印一句臺頭:秦建國的先生這樣的對話很多,恩師的言傳身教,人品人格,如同無價之寶,銘記于心,激勵于行,因此無論如何,我還是在恩師的有生之年,2000年完成了我人生的最大心愿:叩頭拜師,入室蔣門!多謝唐燕能老師將我的拜師儀式也記錄與書中,成為一個永遠的紀念!
我相信,喜歡評彈藝術,喜歡蔣月泉大師的每一位讀者,翻開此書一定會有各種各樣,頗有回味的聯想與感慨,這就是《皓月涌泉?蔣月泉傳》成功之處!還想說一點,唐燕能先生在描述蔣月泉大師創造“蔣調”流派,形成“蔣派藝術”之時,有很多對評彈藝術極富見地的論述,成為此書的一個亮點。有的是復制了蔣月泉大師的言語和藝術觀。有的則是唐燕能先生對評彈藝術的領悟和剖析,嫻熟而有分寸的綜合表述、由衷感悟,體貼到位。這都源于唐老師對京劇的酷愛,鐵粉評彈“蔣派藝術”的緣故。可見寫好一本書,寫出一本好書是多么的不易,作為《皓月涌泉?蔣月泉傳》的作者唐燕能老師,經受住了這方面的考驗!謝謝唐燕能先生為此作出的奉獻和付出,唐老師辛苦了!
受托作《序言》,平生還是第一次,承蒙上海人民出版社、唐燕能老師的器重,委以此任,不勝榮幸!自詡乃理科生一枚,文科有點勉力,但作為蔣月泉大師的“關山門”弟子,看來也是責無旁貸,只能躍躍一試了。苦思數日,湊合成文,字數不多,即出于心。不到之處,敬請大家賜教批評!
上海評彈團秦建國
2017年5月24日
收起全部↑
唐燕能,編審、作家、劇作家,生于1942年,1967年畢業于南京大學中文系,出版的著作有:《郭沫若與他的日本妻子》、《世界十大戰爭危機》等。發表劇作《稱心女婿》、《放水記》等,報告文學《納吉之死》、《斯大林之死》等。策劃、編輯“揚州八怪人物傳記叢書”,并擔任“菊壇名家叢書”主編與總策劃,專事于為杰出的戲曲藝術家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