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試點:上海樣本的創新與示范/“理論·現實·經驗”叢書》共分為15個專題,立足研究十八大以來,按照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上海的要求,以及上海貫徹落實中央要求的實踐過程、成效和經驗,以世界眼光、歷史眼光和辯證眼光,反映上海實際生活的深刻變化。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下,上海不僅按照中央整體部署有序推進全國范圍內面上推開的各項改革,而且還承擔了許多“先行先試”的國家改革試點。這些國家改革試點涉及政治、經濟、科技、社會、文化、生態文明等多個領域,有些是在原有改革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啃硬骨頭”的改革,有些是原先尚未觸及舊體制的全新內容的改革,其意義都十分重大,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同時目標要求高,時間安排緊,任務也十分艱巨。這些國家改革試點能不能成功,并且是否高標準、高質量、及時地完成,直接影響這些重要改革能否在全國范圍內及時、有效地推開,關系到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央交給上海這么多改革試點任務,或者說上海之所以承擔許多國家改革試點,首先在于上海是一塊比較好的改革“試驗田”。自1992年浦東開發開放以來,上海由全國改革“后衛”轉為“前鋒”,在改革開放方面率先做了許多新的探索與嘗試,諸如土地批租、引進外資、市場體系建設、園區開發、國資國企改革、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醫療衛生改革、社區發展等,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許多“先行先試”的經驗和成果得到中央的肯定和推廣,得到兄弟省市的認可和借鑒。在此過程中,上海逐步摸索出改革要“順應時代特征、符合中國特色、結合上海特點”的基本原則,逐步完善了改革“統籌謀劃、尋找突破、小步快走、系統集成”的行動策略,逐步堅定了改革推進中堅持“開創性、堅韌性、操作性”的工作方針,形成了勇于改革探索、善于改革實踐、優于改革成果的良好傳統。
其次,上海具有內生的率先改革的迫切要求及其條件。改革是為了解放和促進生產力發展,改革始終是與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圍繞發展的需要而展開和延伸的。上海的發展較之于全國領先一步,更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更早面臨經濟新常態,而且上海作為連接世界市場與國內市場橋頭堡的戰略區位和地位,具有高度的外向型和開放性,與全球的連接更廣泛和密集,因此上海往往比其他地方更早感受到發展的新變化和新要求,更早直面發展中的新問題,更早需要破解發展的新困境。上海在經歷了連續16年兩位數增速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的經濟高增長后,經濟發展已進入一個關鍵性的轉折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上海也首先高度敏感地受到強大的外部沖擊。因此,上海在“十二五”期間就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發展主線和總方針。這也就意味著上海對一些破除體制障礙來解決發展新問題的深化改革有更迫切的需求,同時也具備推進這些改革的相應條件。
序言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理論解讀
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實踐與理論思考
浦東綜合配套體制改革回顧與展望
上海國資國企改革:歷程、經驗和展望
內貿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統合試點理論思考
上海金融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理論解讀
雙重轉型背景下的上海服務業綜合試點改革
上海司法改革經驗的總結與展望
上海文化改革發展的先行先試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海樣本理論解讀
上海教育綜合改革理論解讀
國家醫改上海樣本:全力增進百姓的獲得感和安全感
上海基層治理體系改革理論解讀
上海群團組織改革理論解讀
上海生態文明試點樣本的經驗總結和理論解讀
《國家試點:上海樣本的創新與示范/“理論·現實·經驗”叢書》:
考察近40年的上海文化改革發展,先行先試的探索與實踐始終貫穿其間,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一)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開展文化發展戰略大討論,率先自覺探索文化發展的自身規律
粉碎“四人幫”以后,上海文化系統以思想解放為先導,從平反冤假錯案入手,全面落實黨的政策,努力構建促進文化事業發展的和諧環境,調動廣大知識分子的積極性,重建文化秩序,促進文化事業的規范化、制度化,積極探索改革開放,奠定文化事業持續發展的基礎。改革開放初期,上海在揭批“四人幫”和林彪反黨集團的“兩條黑線論”,與極左思潮的“文藝是階級斗爭的工具論”的斗爭,以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和“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創作上能引領時代潮流,產生巨大影響。
不過,上海城市文化發展的重大突破卻源自于城市文化發展戰略的討論、確定和實施,以及與之相配套的文化體制改革探索。20世紀80年代初期,有關文化發展戰略問題在理論界開始受到重視,傳統文化的討論也成為熱點。在此背景下,1985年上海市委宣傳部組織了大型的調研,花了一年半的時間,篩選了二三百個題目,組成小組,發動了全市教科文衛體領域的學者、剛畢業的研究生和機關部門主管進行一次文化發展戰略調研和大討論,各種爭論和研討會持續了一年,最終于1986年,上海城市文化發展戰略規劃正式啟動。上海城市文化發展戰略規劃非常重要,它引導了上海文化布局的變革,為今日上海文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有了這個文化發展戰略規劃,各屆領導班子就能把文化工作持續做下去。這個規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通過文化建設再現;二是文化發展如何適應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改革。
今天,如果嘗試在互聯網上模糊查找“上海文化發展戰略大討論”這個條目,搜索引擎會精確地將時間指針定格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也就是說,關于城市文化發展戰略的大規模研討活動,在互聯網能搜索到的上海歷史上,僅此一次。
應該說,80年代中期開展上海文化發展戰略大討論具有某種必然性。當時,全國各地都在討論經濟、社會的發展戰略,主要內容則是經濟發展戰略,上海在80年代初也制定了全市經濟發展戰略。上海的領導部門和知識分子注意到改革發展中的出現的這種傾向,他們在堅持“經濟不發展、社會和文化也發展不起來”這一觀點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提出“經濟的發展,還有一個文化背景的問題”,并認為“自覺把握文化的發展規律,制定一個同上海經濟發展戰略相適應的文化發展戰略,以促進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同時促進社會主義的、民族的新文化的形成”,是當務之急。為此,上海市委宣傳部決定組織關于上海城市文化發展戰略的研討活動,為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本市文化事業的發展規劃提供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