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正處于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一方面,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的不斷涌現和國家新戰略的推行,為我國的經濟注入了新的動力;另一方面,傳統領域也在上述創新因素的推動下不斷煥發新的活力。與此同時,新舊動能的轉換也面臨著更為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國內體制機制的束縛。
《2017中國產業發展報告:新舊動能轉換》緊扣當前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中的新動能創造、舊動能重塑這一重大戰略議題,由產業發展總體趨勢、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專題、產業新動能與傳統產業動能升級的案例分析三大板塊組成。產業發展總體趨勢主要回顧過去一年產業轉型發展的基本情況,闡述產業發展面臨的新國際國內形勢變化,梳理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中新舊動能轉換的主要問題與戰略,并展望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新舊動能轉換熱點專題主要選取了釋放新動能、升級舊動能的重點領域,充分論證這些領域新舊動能轉換、接續的具體表現與戰略。產業案例篇主要從產業的創新發展釋放新動能、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實現動能的接續兩個方面分析典型案例。
當前,全球經濟發展所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在增加,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也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國內經濟增長動力、資源要素條件等也發生了較大變化,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凸顯。這就需要我們在新動能培育、舊動能改造升級上不斷做大增量、做強存量,對于我國而言,以下幾方面仍然存在著較大的潛在動能空間。
第一,區域產業升級孕育著巨大的動能。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新舊動能轉換在不同地區呈現差異化。傳統的資源大省,如東北等地由于“去產能”導致傳統動能的衰落和新動能的斷檔,陷入產業轉型的陣痛期;而東部沿海一些發達地區較早感受到成本、發展模式的變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強于其他地區,在一些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新經濟”方面走在前列,逐漸形成了“創新紅利”的新動能;中部地區則通過承接產業轉移,發展高成長性的產業,以及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實現產業動能的提升。因此,利用中國的大國優勢實現產業動能的梯度轉移與升級,是未來我國經濟動能重塑的重要戰略路徑。其中的關鍵變量在于以制度創新引領產業發展模式的轉變,先發地區的重點在于探索構建適應新經濟、新動能的新體制機制,后發地區需要突破束縛動能釋放的傳統制度,通過增加有效制度供給、降低制度成本實現產業動能的可持續轉換。
第二,優化要素投入,增強經濟動能的空間依然較大。經濟發展的任何階段都需要大量、高質量的生產要素的投入。只不過在未來我們需要重點解決要素投入的結構性問題,在勞動力要素方面,通過引培結合增加高素質人才團隊的儲備,適應未來技術和產業的發展需求;在資本投入方面,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方式激發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此外,土地的資本化、市場化,也能為經濟的增長提供新的貢獻,現在大量農村土地如果能夠進入到市場里面,成為可以流動的生產要素,又會帶來新的動能。中國仍然存在通過增加要素的投入來增加經濟發展的動能的可能性,特別是一些區域的開發,都意味著更多的資源投入到新的生產領域。
第三,市場的對內對外開放能夠提高產業的整體發展效率,釋放產業的新動能。我們需要深化認識新一輪的改革開放,開放通常是指對國外開放,其實對國內產業的開放,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比如,我們大量的基礎性產業市場的競爭仍然不夠充分,形成有效競爭和競爭市場的比較合意的產業組織結構仍然沒有形成。如果對石油、電力、電信等基礎產業實現對內開放,那么,對我們這樣的大國來說,又可以形成一股新的增長動力。當前,這些產業本身的效率還相對較低,但由于是基礎性產業,它無疑提高了整體國民經濟運行的成本,如果這些產業進一步開放,可以形成有效的可競爭市場,不僅能夠促進這些產業本身的發展,同時對其他產業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等都會產生溢出效應。
第四,通過改革降低制度性成本、釋放經濟動能的潛力巨大。高成本最直接的表現是勞動力價格、土地價格,以及資本要素價格的升高。其實一個產業的生產,除了購買生產要素所需要的支出之外,還有很大一塊是制度的成本,即為了使企業合法經營運行所額外支付的費用,而這一費用仍然有下降的空間。一些企業可以通過制度性的結構性減稅或降費,也能夠大幅降低成本。另外,更加方便的審批,流程的更加便利,都能夠實際降低企業成本。要素的成本,諸如人工、土地價格的下降存在許多困難,因為它受整個要素市場的影響。而通過放管服,通過政府改革,有效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從而降低企業成本以提高核心競爭力,這是提高我國經濟潛在動能的重要可行途徑。
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前身為1997年成立的上海財經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是上海市教委重點培育的上海高校智庫,由上海市教委和上海財經大學共同建設。
研究院依托上海財經大學在產業經濟領域的決策咨詢優勢,以上海市和財政部的產業經濟學重點學科為支撐,整合校內外的研究團隊、決策咨詢專家,與企業和政府部門緊密協作。圍繞中國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與戰略性問題,進行長期跟蹤研究,在學術研究與政策咨詢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秉持“國家急需、創新發展”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一個開放、創新、協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產業經濟高端智庫平臺,為國家和卜海產業發展提供高水平的知識成果和智力支撐,并以研究創新和政策咨詢服務推進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機制創新發展。
序言
第1章 中國產業發展面臨的新階段、新挑戰與新機遇
1.1 中國產業發展面臨的新階段
1.1.1 中高速增長新方位:經濟運行“L”型走勢
1.1.2 中高速增長階段強調資金脫虛入實,實體經濟重振盤活產業發展空間
1.1.3 全球貿易規則重構與歐美再工業化戰略并行,制造業面臨的外部形勢復雜多變
1.1.4 新一輪科技革命給全球產業發展帶來新變革下也與我國新舊動能轉換發生交匯
1.2 中國產業發展面臨的新挑戰
1.2.1 中國經濟筑底疊加特朗普新政等海外新環境“三駕馬車”面臨新考驗
1.2.2 “環保風暴”硬約束下,傳統的資源利用方式和生產方式不可持續
1.2.3 人口紅利逐漸衰退下,人力資本水平還不能完全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
1.3 中國產業發展面臨的新機遇
1.3.1 消費需求潛力大,內需升級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1.3.2 自貿區與“一帶一路”加快推進建設下,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新空間和新動力
1.3.3 制度改革不斷演進,以制度創新釋放改革紅利,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第2章 2016年中國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與未來展望
2.1 2016年中國產業發展的總體情況
2.1.1 服務業占比提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進一步凸顯
2.1.2 工業生產總體平穩,企業效益顯著改善
2.1.3 工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2.1.4 出口仍保持較強競爭力
2.1.5 能源結構優化,單位能耗降低
2.2 供給側改革重塑舊動能
2.2.1 去產能目標超額完成
2.2.2 企業成本有所下降
2.2.3 企業去杠桿取得一定進展
2.2.4 房地產庫存部分去化
2.3 新動能培育持續推進
2.3.1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推進
2.3.2 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
2.3.3 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2.4 中國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4.1 資金脫實向虛金融業無序擴張
……
第3章 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與產業升級的主要問題與戰略
第4章 產業轉型升級與新舊動能轉換
第5章 區域經濟發展與新舊動能轉換
第6章 科技刨新與新舊動能轉化
第7章 新開放與新舊動能轉換
第8章 企業改革與新舊動能轉換
第9章 制度刨新與新舊動能轉換
第10章 新材料產業
第11章 經濟新舊動能轉換之智能制造
第12章 大數據產業
第13章 節能環保產業
第14章 生命健康產業
第15章 共享經濟
第16章 新零售
第17章 移動智能終端
第18章 新媒體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