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以一個旅游散文作家的眼光,將自己游歷歐洲20余國的經(jīng)歷以文字形式表達出來,尋覓那些中國游客較為陌生或容易忽略的旅游線路和景點,對歐洲的旖旎風光和文明社會加以深邃的歷史思考,為讀者量訂制了一道豐盛而不膩的歐洲游大餐。
葉永平,上海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散文選刊》(下半月)雜志2014年簽約作家。文學作品散見于《上海文學》、《上海作家》、《光明日報》文薈副刊、《散文選刊》(下半月)原創(chuàng)版、《時代文學》、《北方文學》、《新民晚報》等報刊,已出版文學作品集7部,攝影作品600多幅。
發(fā)現(xiàn)盧瓦爾河谷的明珠
到法國,一定要到盧瓦爾河谷古堡去作番深度游,那可是個世外桃源。
這幾十座歷史悠久的古堡,像點綴于盧瓦爾河谷的珍珠,熠熠生輝,或是依山傍湖,或是獨處密林,恍若一方世外桃源,卻似人間仙境,令人陶醉。
世外桃源之旅
來到香波堡,你會被它那精美絕倫的建筑藝術所傾倒。古堡的創(chuàng)意者竟是年輕的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受文藝復興影響,其要求既有中世紀要塞的外觀,又要將涼亭、天臺、壁柱加以創(chuàng)新。建成后的香波堡擁有77 座樓梯、282 座煙囪和426 個房間,可謂規(guī)模龐大,氣度非凡,在眾多古堡中獨樹一幟。難怪這座古堡被列為世界遺產(chǎn)。
香波堡的樓梯有兩個交叉的螺旋式斜坡,各自獨立地圍繞著鏤空的柱子一直到圓頂。這便是著名的雙旋梯,可通達3 個樓層。據(jù)說,兩個各站一個樓梯段,可以通過內(nèi)芯看到彼此,但是永遠不會相遇。難怪有人想象:寵妃們哪怕同時上下樓,卻是只聞其聲不遇其人,避免了尷尬。傳說,這可能是藝術大師達·芬奇的設計哩!而古堡內(nèi)的雕刻裝飾更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精品之一,值得一看。香波堡的必看之處則是二樓大廳的拱頂,其裝飾雕花將弗朗索瓦一世的“f”和其標志——蠑螈合一,構成了精巧獨到的拱頂裝飾風格,象征著王權的至高無上,足見其華麗、高貴。
來到天臺便可欣賞屋頂那火焰式哥特建筑風格的景色,仿佛置身于高低不同、錯落有致的尖頂之中,奇特卻又令人震撼。當行走于林立般的尖頂之中,會讓人平添幾分敬畏感。
素有法國花園之稱的盧瓦爾河谷,以眾多城堡而聞名于世,并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單。其建造始于10 世紀,當時還只是作為防御工事。但在500 年后,修建了一批豪華的城堡,法國國王在此建造了巨大的城堡后,貴族們擔心遠離權力中心,紛紛效仿。16 世紀中葉,弗朗西斯一世將權力中心遷回巴黎,不過,那些寵臣和富有者繼續(xù)在此新建夏季別墅。法國大革命中,被廢黜貴族的城堡也被洗劫。兩次大戰(zhàn)中,一些城堡被征用。真是喜亦城堡哀亦城堡。
盧瓦爾河谷城堡千姿百態(tài),但最富傳奇色彩的當屬舍農(nóng)索城堡。它坐落于謝爾河的橋上,其獨特的文藝復興風格建筑記載著一段哀婦怨女的歷史故事,其先后6 位主人都是法國歷史上有名的貴婦,故名“貴婦之堡”。
舍農(nóng)索城堡濃郁的文化價值令人如癡如醉。步入古堡,一雙弗朗索瓦一世年代的大門,木雕繪畫依稀可見,這是文化的積淀。
16 世紀,當諾曼底財政長官托馬·波耶和妻子卡特琳·布理松內(nèi)在興建舍農(nóng)索堡時,此前城堡只是謝爾河床上的雛形和古老水車磨坊,波耶夫婦將此夷為平地,只留下馬爾克塔樓,并按文藝復興風格作了改造,留傳至今。
亨利二世時期,因其迷戀家庭教師戴安娜·德·普瓦捷的美色,便將城堡贈給她。她美麗、聰慧且善經(jīng)營,廣栽樹木花草,興建意式噴泉,使之更趨完美。而今,還留有“戴安娜花園”。
1559 年,亨利二世被害,遺孀卡特琳·德·梅迪西斯便從戴安娜手中奪回了舍農(nóng)索。其受文藝復興之風和達·芬奇的影響,同時因妒忌戴安娜,隨之改建城堡,設計了佛羅倫薩風格的長廊,躍然河上,廊橋相連,既是廊又是橋,別具一格。此外,還在戴安娜花園對面興建小巧精致的卡特琳花園,黃楊木、玫瑰、薰衣草勾勒出靜謐的小徑,芬芳長留人間。
后來,卡特琳王后將城堡留給兒媳路易斯王后。當亨利三世被害后,路易斯于1589 年退隱,在祈禱和冥思中聊度余生。她身邊圍繞著一群修女,恪守修道院生活。一年四季一襲白衣為夫守孝,人稱“白衣夫人”。
18 世紀,該堡成為露易絲·杜賓之物。女主人廣交文人墨客,以致年輕的哲學家盧梭都愛戀上了她,并在此寫下了名著《愛彌爾》。
1864 年,拜婁斯夫人購下城堡,改建了卡特琳花園,傾注全力加以保護修復。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女主人的打理,最終成為精致典雅、頗具浪漫氣質(zhì)的城堡而流芳百世。
漫步走進這座建在老磨坊石墩上的城堡,映入眼簾的是建于弗朗索瓦一世的木雕繪畫大門,左右兩扇門上分別是波耶夫婦的徽章,呈浮雕狀。
進入底樓,左側是衛(wèi)兵室和小教堂,一旁為亨利二世情婦戴安娜的臥室。房間的壁爐由楓丹白露派著名雕刻家古戎建造,雕有亨利二世和卡特琳名字的首個字母:h 和c 交錯的圖形。那張帶有藍色的華蓋及帷帳的床,用西班牙科爾多瓦皮革制作的扶手椅和精雕細琢、細木鑲嵌的桌子,均為文藝復興時期原物。精美無比的19 世紀青銅雕塑“安納的戴安娜”,讓人不由得想起女主人的倩影。
連通臥室的是綠色辦公室,這是王后卡特琳攝政時的辦公室,她在此統(tǒng)治著法蘭西。房間內(nèi)16 世紀“馬兜鈴”式樣的布魯塞爾掛毯不同凡響,畫面的顏色是由綠漸變?yōu)樗{。墻上掛著丁托列托等油畫作品。
一側是小書房,駐足瀏覽窗外的謝爾河、綠色小島和花園,令人心曠神怡。小書房的橡木藻井是1525 年建造的,這是迄今法國最早的天花藻井之一。
從戴安娜臥室穿過一個小過道,就到了長廊。1576 年,王后卡特琳將戴安娜建造的橋改建為長廊。18 扇華麗的窗戶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使橋變?yōu)槔取?/p>
來到底樓弗朗索瓦一世的臥室,滿眼金碧輝煌,珍藏著文藝復興時期最美的壁爐之一。弗朗索瓦一世被認為是法國第一位文藝復興式的君主,與他同時代的許多藝術家都是他的知音,其中包括達·芬奇。傳說達·芬奇就是在他的懷中去世的。弗朗索瓦一世還雄心勃勃地大興土木,修建了昂布瓦斯、布盧瓦、香波城堡等。據(jù)記載,舍農(nóng)索堡也曾得到其資助而擴建。這間臥室壁爐右側掛著凡·羅的作品《美慧之女神》,描繪了路易十五的三個寵妃。
緊鄰的是路易十四沙龍。1650 年7 月14 日,路易十四訪問舍農(nóng)索,后將里戈為他繪制的肖像畫贈之,使之蓬蓽增輝,不同凡俗。
從底樓前廳穿過一個16 世紀的橡木大門,就通往樓梯。這座通向二樓的樓梯,是按照意大利式樣最早在法國建造的直式樓梯之一。
一樓的前廳,門的上方有大理石圓形浮雕,是王后卡特琳從意大利帶來的飾品,刻有古羅馬皇帝的雕像。從前廳可以走向陽臺,眺望馬爾克塔樓和前院,卡特琳花園盡收眼底,美不勝收。
一樓5 位王后的臥室,可謂聲名顯赫。這間臥室是為紀念王后卡特琳的兩位女兒和三位兒媳,其均為王后。房內(nèi)一張帶有紫紅色華蓋的大床,兩張哥特時期木質(zhì)的柜子,一個釘滿大釘?shù)穆眯杏孟渥印ι萧敱舅沟淖髌罚祻奈靼嘌绹跆庂彽谩?/p>
王后卡特琳的臥室珍藏著16 世紀雕刻精美的家具。地板的六角形紅色地磚和壁爐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原物。一旁的套間是版畫間,展示了18 世紀女主人杜班夫人對舍農(nóng)索裝飾風格的追求,還收藏了有關舍農(nóng)索的繪畫雕刻作品。
二樓洛林的路易斯臥室則充滿了悲哀凄涼的氣氛。女主人房間的裝飾處處顯出服孝的特征:孝幔上淚珠狀的裝飾、寡婦的束腰帶、荊棘皇冠,默默無言訴說著權力之爭的殘酷……
而今,走出古老的城堡,放眼城堡旁的法式園林,數(shù)以萬計的鮮花競相綻放,一片平和溫馨的陽光使古堡更添幾許靜謐。
以當年女主人戴安娜和卡特琳命名的花園,毗鄰相處,交相輝映,共享一片藍天。再也無需爭風吃醋、鉤心斗角于情場內(nèi)外,留給后人的則是一段茶余飯后的故事與傳說。
然而,貴婦之堡,宛如一座藝術博物館,琳瑯滿目的瑰寶珍品、歷史悠久的法蘭西文明,以其無窮魅力吸引著每一位游客。
道別舍農(nóng)索城堡時,古堡早已深深地印記在我心里。
在布盧瓦小憩
從巴黎出發(fā),往西南約170 千米,這就是我們趕路中偶遇的盧瓦爾河谷的布盧瓦,相掩在綠樹清水中的一座市鎮(zhèn),盧瓦爾—謝爾省的省府,人口才6 萬多人。
說來有趣,原來是準備到昂布瓦斯用晚餐的,而7 月的法國,下午四五點鐘的時刻,太陽還有點炙熱之感,因為日長,這一季節(jié),太陽一般要到八九點鐘后才下山。而沿著盧瓦爾河畔的公路驅(qū)車行走,目睹這一座灑滿金色陽光的小城,我們觸景生情,覺得干脆到布盧瓦去歇歇腳,順便吃晚餐。
車子拐下公路,走過街區(qū),翻過一座18 世紀的古老石橋,在河岸邊的停車場泊車。嗬,清爽的涼風從盧瓦爾河谷吹來,迎面一陣陣清涼,頓時驅(qū)走了困意。站在岸邊,我們紛紛取出相機對著盧瓦爾河兩岸景色一陣狂拍。瞧,激流泛著點點浪花,在石橋的橋墩上濺起,河面上閃爍著七彩陽光,格外耀眼奪目。幾只水鳥,悄悄地躲到近岸邊的水草叢里,偷閑找樂,這精靈的水鳥,它也知道河中間的激流,那不是自己找食的地方。再遠眺尖塔,王宮在盧瓦爾河里的倒影,頂著華蓋般的綠樹在河面上婆娑起舞,這一切,朦朦朧朧,影影綽綽,仿佛是一幅夕陽西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水彩畫。
聽人介紹,別小看今日的布盧瓦人不多,城也不大,可當年足以與大巴黎的名氣比肩,此地先后有7 位國王常居于此,號令天下。我們慕名來到著名的布盧瓦城堡。
據(jù)說在9 世紀時就有此布盧瓦城堡,后來有布盧瓦伯爵等人整新和重建。隨著入住者的身價陡增,這里的建筑大多印刻上了當權者的不同心態(tài)和享受,也記錄下不同時代的建筑風格。查理公爵于1450 年隱退于此,此時的城堡已被整修得更加舒適。路易十二曾在此城堡中接受教育,后把此作為自己的主要宅邸。他所建造的新的王室住所,寬敞而明亮,裝飾上受意大利風格的影響,保持了晚期哥特式藝術的傳統(tǒng)。弗朗索瓦登上王位后,對城堡又作了改建,面向庭院建筑的外立面不再是磚石交替的圖案,而是用淺色的大條石裝飾,并以對稱為效果。
參觀著城堡里著名的盤旋式階梯,弗朗索瓦廂樓和大階梯,路易十二廂樓和會客大廳,圣卡萊小禮拜堂,亨利三世的房間及木床,還有那由護墻改建的敞廊,帶有國王家族蠑螈圖案的大壁爐,等等。
城堡,這一方小天地,始終成為法蘭西歷史的一個舞臺,上演著節(jié)日、愛情、悲劇、陰謀和權力的不同劇情,好像走馬燈般從不謝幕。然而,歷史卻無情地翻過了一頁又一頁,只留下后人對此處建筑藝術的欣賞目光,布盧瓦城堡也被寫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中。
走出飽經(jīng)滄桑的城堡,信步于布盧瓦的小街上,金色的陽光灑滿一地,沒有來去匆匆的步履,更沒有嘈雜喧囂的刺激。唯見街頭咖啡室外高朋滿座,人們悠閑地喝著咖啡,幾只小鳥索性在桌子上下左跳右躥,尋覓著人們殘留下的食物渣屑,更有甚者,干脆飛到食客的肩膀上,或腿腳旁,嘰嘰喳喳,好不熱鬧。步入臨近的一條小巷,遠處傳來大教堂那高高的尖塔下古鐘的敲打聲,仿佛是時間老人的友好問候,因為是周末,小巷兩側的商店都已關上門窗,只留下我們幾個慢慢移動的腳步聲,“篤篤”地在小巷中悠悠地回響著。
我們在步行街上找到了一家中餐館,正巧街兩側的建筑擋去了太陽光的余熱。餐館門前的長條桌旁,涼風習習,我們圍桌而坐,服務生端來清澈的啤酒,我們“咕嘟咕嘟”一干而盡,頓時,一股涼意襲來,好不痛快。細一問:“這是什么牌子的啤酒?”服務生笑答:“青島啤酒!”我們一聽樂了,遠赴重洋,還能喝到咱們國家的啤酒,可見世界之小,猶如生活在地球村。隨之,我們?nèi)∵^菜單,點了番茄炒蛋、糖醋排骨、紅燒雞塊等幾個菜。伸出筷子一嘗,說實在的,烹飪技藝真是一般,我們稱之為“法式中菜”,但此地不是大都市巴黎,能在這幽靜僻遠的小城吃上中國菜,對我們幾個來講,也可大大緩解一下思家之愁。
雖說在布盧瓦一番小憩只是人生長河中的一個瞬間,但留給我們的卻是難以磨滅的記憶。難怪有人這樣評價:要領略法國風情,一是到巴黎,二是到盧瓦爾河谷。巴黎代表著法國浪漫和前衛(wèi),而盧瓦爾河谷則是恬靜和古典。
布盧瓦,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地方,一個令人陶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