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兩個一百年”民生愿景,跟馬克思主義民生思想有著一脈相承的關系,是馬克思主義民生思想中國化的重要成果。根據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民眾是一個具體的歷史的范疇。從民眾視角審視,馬克思主義民生思想具有階級性、人民性和人類性,決定著馬克思主義民生思想中國化的主要特性。一是鮮明的階級性,這是馬克思主義民生思想中國化的根本。二是廣泛的人民性,這是馬克思主義民生思想中國化的基礎。三是高遠的人類性,這是馬克思主義民生思想中國化的旨趣。
十八大以來提出民生發展新戰略、新理念和新遠景,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民生思想中國化新境界。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不斷推進中國夢的實踐,不僅對于中國人民的民生發展意義重大,而且是人類“民生夢”發展的至關重要的一步。
馬克思主義民生思想中國化的發展經驗表明,階級性、人民性和人類性的民生“三性”需要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三維”建設密切結合,才能在實現民生建設新愿景的進程中,開拓馬克思主義民生中國化新境界。
嚴運樓(1972、11-),男,博士,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生處副處長,榮獲“上海市育才獎”等榮譽稱號,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福利保障。近年來在《經濟體制改革》《廣西社會科學》《重慶社會科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國社會保障》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三十多篇。主持2014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等課題十多項,完成上海市社科規劃項目、上海市教委創新項目、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項目、上海松江區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十二五”“十三五”規劃項目等。
第1章緒論
1.1問題緣起
1.1.1研究的理論價值
1.1.2研究的實踐價值
1.2概念闡釋
1.2.1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的民生
1.2.2西方文化語境中的民生
1.2.3馬克思主義語境中的民生(006)
1.2.4當下語境中的民生
1.3研究綜述
1.3.1研究概況
1.3.2主要觀點
1.3.3研究述評
1.4基本構架
1.4.1內容安排
1.4.2重點難點
1.4.3思路和方法
1.4.4創新之處
第2章馬克思主義民生思想三維特性
2.1馬克思主義民生思想的階級性
2.1.1資本主義民生異化批判
2.1.2資本主義民生困境批判
2.1.3未來理想民生圖景展望
2.1.4民生愿景實現的根本途徑
2.2馬克思主義民生思想的人民性
2.2.1馬克思主義人民性的主要意蘊
2.2.2人民群眾民生需要及其滿足
2.2.3人民群眾民生需要的基本特征
2.3馬克思主義民生思想的人類性
2.3.1資本主義的生產發展與民生困局
2.3.2人類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的民生最高
旨趣
2.3.3共產主義社會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
條件
2.3.4人類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的長期性
第3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道路探索
3.1階級解放奠定民生道路起點
3.1.1民生解放提供道路探索的前提條件
3.1.2生產關系解放后面臨生產力發展新課題
3.2社會主義建設民生道路曲折延伸
3.2.1民生建設道路探索的主要領域
3.2.2民生建設道路探索的教訓
3.3改革開放的民生實踐
3.3.1改革開放為民生提供直接動力
3.3.2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實踐
第4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理論創設
4.1階級解放提出民生理論課題
4.1.1革命理論提供民生理論創設的思想基礎
4.1.2革命勝利后面臨民生解放新問題
4.2社會主義民生建設理論初步探索
4.2.1民生建設理論探索的主要內容
4.2.2民生建設理論探索的歷史教訓
4.3改革開放民生理論豐富發展
4.3.1“三步走”共同富裕的民生理論
4.3.2全面小康的民生理論
4.3.3和諧社會的民生理論
第5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制度建構
5.1階級解放提供民生制度建設基礎
5.1.1社會革命提供制度建設的政治基礎
5.1.2剝削制度消滅后面臨生產發展新任務
5.2社會主義民生制度初步建設
5.2.1民生制度建設初步探索
5.2.2計劃經濟時期的民生制度缺失
5.3改革開放民生制度漸成體系
5.3.1民生基本制度建設
5.3.2民生具體制度建設
第6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新境界
6.1民生發展新戰略
6.1.1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民生發展指向
6.1.2全面深化改革的民生發展戰略
6.1.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民生發展任務
6.2民生發展新理念
6.2.1五大發展理念的民生意蘊
6.2.2共享發展的民生權益保障
6.2.3共享發展的民生福祉改善
6.3民生中國夢新愿景
6.3.1民生愿景與中國夢的內在契合
6.3.2民生愿景與中國夢的雙向建構
6.3.3中國夢的民生人類情懷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