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史導論》的基礎是1963年春天在牛津魯斯金學院查爾斯·比爾德講座上所作的講稿,作者巴勒克拉夫既是全球史觀的倡導者和杰出代表之一,同時在國際關系領域亦有精辟論述。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史觀強調歷史的整體性和一致性,極力主張史學研究的目標“應當是樹立至今尚未樹立起來的那種立足全世界的觀念”。
導論 ——從文明中心的到全球文明的當代史前言第一章 當代史的本質 ——結構的變化和本質的區別第二章 科學和技術進步的沖擊 ——作為新世界催化劑的工業制度和帝國主義第三章 相形見絀的歐洲 ——人口因素的重要意義第四章 從歐洲均勢到全球政治時代 ——朝向全球聯系的局勢的演變第五章 從個人主義到大眾民主 ——技術社會中的政治組織第六章 對西方的反抗 ——亞非對歐洲霸權主義的反應第七章 觀念的挑戰 ——共產主義理論和蘇聯范例的影響第八章 當代世界的文學和藝術 ——人類看法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