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以網格化社會服務體系問題為主要研究對象,在深入調研北京市率先建立的農村立體分類式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模式,建成全國首批、全市首個三級聯動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的密云區的情況后,結合密云經驗,從理論視角出發完成的理論著作。
為實現社會建設走在全市郊區前列的這一目標,需要不斷創新、開拓工作新局面。而在這一工作過程中,學理性研究就顯得十分必要。
前 言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問題的重大決議》指出: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升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目標。在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改革總目標,并明確指出要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所謂治理是各種公共的或私人的機構管理其共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它是使相互沖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調和并且采取聯合行動的持續的過程,既包括有權迫使人們服從的正式制度和規則,也包括各種人們同意或以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治理的目的是指在各種不同的制度關系中運用權力去引導、控制和規范公民的各種活動,以最大限度地增進公共利益。治理所凸顯的是在管理經濟和社會資源的過程中,政府與公民合作運用公共權力的方式。它強調的是公民(通過公民社會組織)參與的不可或缺性,以及政府與公民的雙向互動。
北京市密云區把社會建設工作寫入區域發展戰略。2009年12月29日召開的密云縣委十一屆九次全會上,密云縣委提出了三個走在前列的奮斗目標,即到十二五期末,密云縣經濟建設努力走在全市五個生態涵養發展區前列,社會建設努力走在全市郊區前列,生態建設努力走在全國前列。
三個走在前列奮斗目標提出之后,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密云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密云區委加強對三農工作的領導,把三農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農民增收作為三農工作的核心,持續推進農民增收、農民健康、農民安居三大工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幅連續四年位居生態涵養區前列,連續四年獲得市委、市政府表彰獎勵。新一輪低收入農戶和低收入村精準施策、精準幫扶全面展開。城鄉醫療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區醫院、精神衛生保健院完成遷址新建并投入使用,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的就醫條件。新農合參保率保持99.9%以上。城鄉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農村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一批山區搬遷、農宅抗震節能改造、農村社救優撫對象危舊房翻建順利完成,農民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密云區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教育實現優質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綜合評估位居全市第一。京郊最大的科技館密云科技館投入使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有線廣播村村響、有線電視實現全覆蓋,全國文化先進單位通過復驗。全民健身運動深入開展,密云運動員首次登上奧運舞臺,連續四年成功舉辦臺球國際公開賽。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2%左右,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在生態涵養區率先實現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
密云區社會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在全市率先建立農村立體分類式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模式。建成了全國首批、全市首個三級聯動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制定并嚴格落實流動人口目標管理責任制,流動人口規模得到有效控制。加強平安密云、法治密云建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始終位居全市前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考核連續兩年位居全市第一。
基于上述成功經驗,在2016年12月7日的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密云區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密云區委提出了生態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經濟建設走在全市生態涵養區前列,社會建設走在全市郊區前列,黨的建設走在全市前列的奮斗目標。
社會建設工作是建設以四個走在前列為目標的和諧宜居首善之區戰略的組成部分。
著者認為:在5G標準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背景下,圍繞社會服務工作應用網絡技術、整合社會資源做好社會服務工作,在社會工作領域取得新的進步,實現社會建設走在全市郊區前列的重要內容。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深入實際不斷創新、構建網格化社會服務非技術體系,開拓工作新局面,而在這一工作過程中進行學理性研究顯得十分必要。
自2009年年初起,著者以北京市科學技術指導工作的學術團體北京創造學會及相關志愿者組織為載體,與密云部分街道、鄉鎮合作開展社會領域公益活動。本書結合上述活動經驗以及在密云區開展的相關調研,對如何開展網格化社會服務非技術體系建構進行學理性探討,同時對密云區十三五社會建設工作創新提出建議。
張子睿,中國創造學會理事,中國發明協會高校創造教育分會理事,北京創造學會常務理事、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長期致力于創造學理論(創造、創新理論)研究,長期關注青少年素質教育及創業研究,公開發表論文 60余篇,以第一作者出版專著、教材30余部。2005 年出版的《創造性解決問題》一書于 2008 年 4 月獲得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成果二等獎。
鞏佳偉,北京工業大學信息學部講師,主要授課方向為雙創教育、職業指導和人力資源、心理咨詢培訓。曾主編《匠心:追尋逝去的工匠精神》;承擔北京市市級課題 3 項,參與校級科研課題 4 項,發表科研論文 7 篇。
目 錄
第一章 網格化社會服務及其關聯因素分析
第一節第二節 網格化社會服務基本問題網格化社會服務的作用 001 019
第二章 網格化社會服務主客體關系
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 網格化社會服務活動主體網格化社會服務活動客體網格化社會服務活動主客體矛盾運動 038 047 055
第三章 系統思維與網格化社會服務系統建設關鍵問題
第一節第二節 系統與系統思維網格化社會服務系統建設的關鍵問題 064 090
第四章 網格化建設背景下社會組織及其發展途徑
第一節第二節 社會組織的概念社會組織的產生、發展及演變 107 119
第三節基層典型社會組織的組織結構及活動領域 127第四節政府促進城鄉基層社會組織發展對策 135
第五章 網格化建設背景下社會領域志愿者及其發展途徑
第一節社會領域志愿者的概念和特點分析 148第二節社會領域志愿者發揮作用途徑 154
第六章 網格化社會服務人才培訓對策
第一節網格化社會服務人才創新能力提升 168第二節網格化社會服務人才綜合表達能力提升 19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