秾艷一枝細看取,此花不與群花比。本書作者有著豐富的文字寫作經驗,筆下文章文化底蘊濃厚,文字溫婉動人,看似在漫不經心地聊著舊書、舊人,談著生活、生命,卻處處都蘊含著哲思哲理,令人深思。
因為有個柳枝兒……
常再盛①
十多年前的一個煙花三月,正是桃紅柳綠的時節,春天河岸柳樹泛青的枝條開始搖曳,有一位叫柳枝兒綠了的小女子跳進我的眼簾。那時候,沒有平板電腦,沒有手機視頻,更沒有叫作微信的東西,但有一個玩意兒叫博客,這是一批精神落魄者安慰靈魂的地方。她的博文宛如初春的氣息,讀來芳香撲面,爽朗而舒心。
于是,我們就有了文字的一來一往。交往中,我們走過了博客、QQ,再到微信。我們都喜歡崔健,都喜歡他的那一塊紅布,在那一塊紅布下每天有多少酸甜苦辣在上演?幾多愁苦都化于夢中。
一個多月前的深秋,揚州城郊我工作室外的銀杏樹還掛著滿樹金黃的樹葉昭示生命的燦爛。在這個收獲的季節,柳枝兒捧出了近30萬字的書稿讓一個胸無點墨的瓦工雕塑家寫個序,但老瓦匠恐力不從心,不敢動筆。近日,冬日的暖陽直逼心脾,尤其今日午后,正瀏覽柳枝兒的書香之際,我忽然發現窗外的蠟梅已悄然開放,知冬季已深,遂放下瓦刀拿起丟棄多年的枯筆蠢蠢欲動,索性欣然抒懷。讀柳枝兒的散文,能讓我回到內心。好的散文會讓人沉迷在感性經驗中去張望各自的世界。在柳枝兒的世界里,生活是自家內院小井里的井水,舀之不盡。文集中,柳枝兒展示的是她內心真實的風景,給我們帶來回望生命與審察心靈的契機,帶來對人性的觀照,帶領我們抵達人性的深刻處,從而讓我們感受生命的悲涼抑或心靈的寧靜。
她在煙火人間里活色生香地行走和生活,她的文字坦誠直率得像面對你時她的臉,是她心里的晴雨表,很容易叫人看見她的歡樂和痛苦。
她是自小與文字結緣的女孩子,學生時代獨得語文老師厚愛,燃起她創作的熱情,比起別人的青春,她用日記、詩歌和散文為自己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她寫到學生時代的朋友和生活,仍然充滿懷念。她在《走自己想走的路》一文中說:那些年,我有我的快樂;這些年,我有我的憂傷。
她是放聲大笑過的女子,她穿顏色跳躍的衣服鞋子,如同在她指尖舞蹈的文字,幾句俏皮話也足以逗得她笑出聲。我們認識多年,對她的了解多從鍵盤上得來,她和天南海北的人在網上笑談,并和很多人成為真正的朋友,策功了得。熟悉她的朋友調侃她有記者的職業慣性,又有女性的敏銳直覺,善于在談話中打破砂鍋問到底,抽絲剝繭地問到你退無可退,但因了她一顆真誠的心,又令人無法拒絕。她聽了,得意地笑,一臉燦爛。
劉心武先生曾經在一篇名為《人在風中》的小文里寫了兩位妙齡少女。其中一位衣著清純保守,和先生言談之間卻說起想嘗試那些與中國傳統格格不入的西方陋習,例如嘗試性解放,乃至毒品,以便豐富所謂的人生經驗,躋身新新人類;另一位少女卻打扮入時,藍眼影、灰晶唇膏、露臍裝和松糕鞋,卻談吐得體,他借題發揮批評她的打扮,問她為什么就非得讓時尚裹挾著走,但少女依然微笑著,客氣地回答說:時尚是風。無論是迎風還是逆風,人總免不了在風中生活。柳枝兒屬于后者。
那一年她來江南,我和太太特地邀上揚州一群與她早已相熟的文人雅士一起在著名的晚清名園何園為她洗塵。揚州作協主席杜海親筆手書揚州女作家劉水專為柳枝兒的到來所作的錦詞佳句,并裝裱成冊,大家各自簽名,贈予柳枝兒。劉水寫道:柳枝兒本是綠楊陌上千秋風流種,誰教移向瀟湘萍岸料峭伴春風,害我煙花三月失嬌容。今有博客諸君殷殷織情網,網住柔條絲絲縷縷不放松,牽來重向竹西佳處纏綿踐芳蹤。足見對她的喜愛之情。
她是失聲痛哭過的女人,她寫《人在低谷》,在別人的痛苦深淵和奮起搏擊中排解和鼓勵自己。那一年,她家里突遭變故,旁人又幫不上忙,她在哭過痛過之后,孤身一人四處奔走,終于守得云開月明。所幸,有文字為伴。她把它們推倒了,用苦痛和淚水攪拌,打磨成形,照樣砌成美麗的花園,滋養澆灌自己,祈望有一天也會如同摩西奶奶那樣優雅地老去。毫無疑問她會的。
她在泥沙俱下的流年中堅守,也在風和日麗與狂風暴雨中沉思記錄。她為失去妹妹一般的好友而心因為有個柳枝兒……
常再盛①
十多年前的一個煙花三月,正是桃紅柳綠的時節,春天河岸柳樹泛青的枝條開始搖曳,有一位叫柳枝兒綠了的小女子跳進我的眼簾。那時候,沒有平板電腦,沒有手機視頻,更沒有叫作微信的東西,但有一個玩意兒叫博客,這是一批精神落魄者安慰靈魂的地方。她的博文宛如初春的氣息,讀來芳香撲面,爽朗而舒心。
于是,我們就有了文字的一來一往。交往中,我們走過了博客、QQ,再到微信。我們都喜歡崔健,都喜歡他的那一塊紅布,在那一塊紅布下每天有多少酸甜苦辣在上演?幾多愁苦都化于夢中。
一個多月前的深秋,揚州城郊我工作室外的銀杏樹還掛著滿樹金黃的樹葉昭示生命的燦爛。在這個收獲的季節,柳枝兒捧出了近30萬字的書稿讓一個胸無點墨的瓦工雕塑家寫個序,但老瓦匠恐力不從心,不敢動筆。近日,冬日的暖陽直逼心脾,尤其今日午后,正瀏覽柳枝兒的書香之際,我忽然發現窗外的蠟梅已悄然開放,知冬季已深,遂放下瓦刀拿起丟棄多年的枯筆蠢蠢欲動,索性欣然抒懷。讀柳枝兒的散文,能讓我回到內心。好的散文會讓人沉迷在感性經驗中去張望各自的世界。在柳枝兒的世界里,生活是自家內院小井里的井水,舀之不盡。文集中,柳枝兒展示的是她內心真實的風景,給我們帶來回望生命與審察心靈的契機,帶來對人性的觀照,帶領我們抵達人性的深刻處,從而讓我們感受生命的悲涼抑或心靈的寧靜。
她在煙火人間里活色生香地行走和生活,她的文字坦誠直率得像面對你時她的臉,是她心里的晴雨表,很容易叫人看見她的歡樂和痛苦。
她是自小與文字結緣的女孩子,學生時代獨得語文老師厚愛,燃起她創作的熱情,比起別人的青春,她用日記、詩歌和散文為自己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她寫到學生時代的朋友和生活,仍然充滿懷念。她在《走自己想走的路》一文中說:那些年,我有我的快樂;這些年,我有我的憂傷。
她是放聲大笑過的女子,她穿顏色跳躍的衣服鞋子,如同在她指尖舞蹈的文字,幾句俏皮話也足以逗得她笑出聲。我們認識多年,對她的了解多從鍵盤上得來,她和天南海北的人在網上笑談,并和很多人成為真正的朋友,策功了得。熟悉她的朋友調侃她有記者的職業慣性,又有女性的敏銳直覺,善于在談話中打破砂鍋問到底,抽絲剝繭地問到你退無可退,但因了她一顆真誠的心,又令人無法拒絕。她聽了,得意地笑,一臉燦爛。
劉心武先生曾經在一篇名為《人在風中》的小文里寫了兩位妙齡少女。其中一位衣著清純保守,和先生言談之間卻說起想嘗試那些與中國傳統格格不入的西方陋習,例如嘗試性解放,乃至毒品,以便豐富所謂的人生經驗,躋身新新人類;另一位少女卻打扮入時,藍眼影、灰晶唇膏、露臍裝和松糕鞋,卻談吐得體,他借題發揮批評她的打扮,問她為什么就非得讓時尚裹挾著走,但少女依然微笑著,客氣地回答說:時尚是風。無論是迎風還是逆風,人總免不了在風中生活。柳枝兒屬于后者。
那一年她來江南,我和太太特地邀上揚州一群與她早已相熟的文人雅士一起在著名的晚清名園何園為她洗塵。揚州作協主席杜海親筆手書揚州女作家劉水專為柳枝兒的到來所作的錦詞佳句,并裝裱成冊,大家各自簽名,贈予柳枝兒。劉水寫道:柳枝兒本是綠楊陌上千秋風流種,誰教移向瀟湘萍岸料峭伴春風,害我煙花三月失嬌容。今有博客諸君殷殷織情網,網住柔條絲絲縷縷不放松,牽來重向竹西佳處纏綿踐芳蹤。足見對她的喜愛之情。
她是失聲痛哭過的女人,她寫《人在低谷》,在別人的痛苦深淵和奮起搏擊中排解和鼓勵自己。那一年,她家里突遭變故,旁人又幫不上忙,她在哭過痛過之后,孤身一人四處奔走,終于守得云開月明。所幸,有文字為伴。她把它們推倒了,用苦痛和淚水攪拌,打磨成形,照樣砌成美麗的花園,滋養澆灌自己,祈望有一天也會如同摩西奶奶那樣優雅地老去。毫無疑問她會的。
她在泥沙俱下的流年中堅守,也在風和日麗與狂風暴雨中沉思記錄。她為失去妹妹一般的好友而心傷,也惦記著大學時期志同道合的校友。她感念每一個給過她溫暖和鼓勵的朋友,也從不吝嗇她的贊美之詞。她對來之不易的愛情和家庭倍感珍惜,在別人的故事里唏噓。她說張愛玲一念執著,從塵埃里開出花來,她走在美麗園到常德公寓的那條路上,感嘆這段傾城之戀即使愛得再細膩深刻,也是錯付愛于一個不該愛的人。她站在徐志摩故居的院子里說志摩本是癡情種,因了他詩一樣的行徑,他的人和他的詩作一道,才被更多的人所記取。她被倉央嘉措的故事和情詩紛擾不得安寧,直到把它們變作文字方才作罷。她為著弘一法師的故事,與諸友積極討論人生三層樓的意義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之外的靈魂生活,討論佛法與信仰。她也會拿著這些疑惑來問我,但是答案又豈在身外?她不甘心,她仍在努力生長。
認識柳枝兒的人很容易就被她的熱情和爽朗感染,她能在一個月內憑著這股子熱情勁兒寫完20萬字的小說放到網上連載。但她也和天下女人一樣有著一顆敏感脆弱的心,她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錘煉自己,但從未停止思考。她那些關于愛情和兩性關系的文章,如同她另一篇文章的標題《我的表情像玻璃》,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她在矛盾中獨自承受寂寞,在看似單調安靜的生活中尋求解脫而不得,但她也在掙扎中思索,在記述描寫中成長。
柳枝兒的散文雖散而神不亂,作為一個小女子,她的散文雖然沒有割心灑血來澆鑄,但她像江南河道里搖船的小船娘,搖呀搖,搖曳成一片婀娜多姿的獨特風景,用一根船櫓在河面上劃出生命的漣漪,用一條思想的緯線串起生活的珍珠。于是,柳枝兒生活中的那些珍珠沒有遍地亂滾,而是由心靈之波的激蕩,串起了一串完美無瑕的散文之鏈。
我不想對柳枝兒的所有散文進行評析。就我而言,一個做雕塑的老人走久了就會累,就想坐下來休息,就想找個人兒說說話,可是誰會來聽你汨羅江式的孤鳴?我應該借此感謝與感恩年輕的文學青年柳枝兒這么多年來與我的交流,表明一個做雕塑的老瓦匠還活著,還有機會為她的新作祈愿與祝福,最后我要說的話是:
在刀光劍影的時代,曹操有杜康去愁。在這個時代,我們有柳枝兒的散文解憂。我們讀著柳枝兒的美文聽那玫瑰開放的聲音。在老瓦匠勞作的生命里,生活為什么尚存幸福?
因為湖南有個柳枝兒……
紅顏是什么?是男人錦繡華服上的一朵花。張愛玲是胡蘭成的錦上海棠,趙四小姐是張學良的錦上牡丹,小鳳仙是蔡鍔錦上的一朵野菊。
不問花出處,錦上添花語。唯有知音者,心口一粒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