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臨床百家:顱腦創傷江基堯2016觀點》主要講述了顱腦創傷疾病的相關知識,主要介紹了現代顱腦創傷疾病的流行病學現狀與國內外臨床研究進展,對國際指南與國內指南、專家共識闡釋內容豐富,相關病例觀點精煉。
《中國醫學臨床百家:顱腦創傷江基堯2016觀點》學術嚴密、內容詳實,病例部分極具代表性,是一本適合醫學科研人員與臨床醫師閱讀的學術專著。
顱腦創傷的流行病學
1.目前中國尚無TBI發生率的權威性資料
2.我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樣本FBI住院患者數據庫,并發現患者的性別、年齡、致傷原因、Gcs、ICP值和腦疝情況與患者預后相關
3.通過對TBI患者臨床數據的分析,有助于正確引導臨床決策
4.中文版FOIJR量表雖然可用于對TBI患者昏迷程度和傷情的評估,但仍需多中心的大宗病例研究驗證其有效性顱腦創傷的發病機制
5.初步探討高原顱腦戰創傷發病機制,可為預防及個性化救治提供新的思路
6.建立中國人TBI耐受性相關APoE家族生物標志體系
7.嚴重顱腦創傷后的過度炎性反應可能是導致繼發腦損傷的關鍵環節
8.鈉通道參與TBI后的繼發性腦水腫
9.腦源性微粒可能是TBI—AC的關鍵因素
10.糖皮質激素與腦外傷后危重癥應激激素分泌不足綜合征
11.彌漫性軸索損傷分子標志物的研究顱腦創傷治療前景展望
12.自噬增加可能是亞低溫腦保護的機制之一
13.體溫控制可能減少重型顱腦創傷患者的細胞凋亡從而改善神經功能預后
14.外加電場刺激能增加人源性神經干細胞的運動能力,誘導其定向遷移,這為顱腦創傷后的神經修復提供了新的技術和方法
15.納米材料介導的血腦屏障穿透性的提高,有望為的藥物治療提供新的前景
16.他汀類藥物促進慢性硬膜下血腫吸收的機制可能是調控炎性反應和促血管生成顱腦創傷臨床新進展
17.關于地震TBI傷員的救治問題
18.阿托伐他汀可能成為慢性硬膜下血腫治療的可選擇藥物
19.建立和發展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對提高重型TBI患者的救治效果非常重要
20.應重視NICU中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發生,并采取有效治療策略
21.急性TBI患者必須動態監測顱內壓變化,隨時調整各種降顱內壓的措施
22.關于TBI.AC的發病與救治問題
23.臨床實踐中應正確嚴格掌握去骨瓣減壓術的手術指征
24.鉆孔外引流結合腰大池引流是治療外傷性進展型硬膜下積液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廣
25.TBI后長期昏迷的診斷和催醒方法應綜合多方面因素進行考慮
26.雖然TBI后長期昏迷患者的催醒方法較多,但由于均缺乏嚴格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導致難以評估其臨床療效
27.排除手術禁忌證和病情允許的前提下,對顱骨缺損患者應盡早實施顱骨成形術
美國《重型顱腦創傷救治指南》第3版之我見
——指南有待更多的臨床證據加以補充和完善
顱腦創傷“中國指南”和“中國專家共識”之我見
顱腦創傷臨床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對臨床的指導價值與爭議
28.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的方法學毋庸置疑,為全球TBI的規范化救治發揮了重要作用
29.由于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的局限性,不能盲目誤讀和無限放大循證醫學的研究結果
30.中國神經外科醫師應該獨立牽頭開展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
31.3I的大數據時代和療效比較研究疑難病例分析
32.病例1:邗I后遲發性硬膜外血腫
33.病例2:腦挫裂傷
34.病例3:特重型顱腦創傷、原發性腦干傷、腦挫裂傷合并腦內血腫、腦室出血鑄型、
35.病例4:腰蛛網膜下腔置管腦脊液過度引流引發腦疝
36.病例5:右側頸內動脈創傷性動脈瘤
37.病例6:外傷性頸內動脈海綿竇瘺
38.病例7:顱骨開放性、凹陷性骨折
39.病例8:腦挫裂傷顱底骨折
40.病例9:開放性顱腦創傷一金屬異物貫穿顱腔
41.病例10:特重型顱腦創傷并發神經源性肺水腫
42.病例11:TBI后硬膜下積液
43.病例12:腦積水影響昏迷患者蘇醒
44.病例13:TBI后昏迷患者的正中神經電刺激催醒
治療
參考文獻
特別致謝
出版者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