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萬里先生遺稿,關(guān)乎《周易》者,共得三種: 其一為對《周易》經(jīng)傳之校釋(底本為清同治十一年山東書局刊本《周易本義》),自署“周易集釋初稿”;其二乃讀《易》之零箋,自署《學(xué)易劄記》;其三乃晚年授《易》教本之小注,謹按其性質(zhì),定名為《周易批注》。 上述易學(xué)遺稿,皆由屈先生弟子黃沛榮先生條錄編纂成書,合稱《讀易三種》。
《讀易三種》是屈萬里先生治《易》的釋讀類著作,由其弟子黃沛榮先生整理成書。屈先生治《易》注重探求《易經(jīng)》本旨,引據(jù)《周易》各本,如《周易正義》《周易集解》、《經(jīng)典釋文》的《周易》部分、《周易本義》、漢石經(jīng)《周易》等,以及《左傳》《史記》《莊子》等典籍,以明其文字音韻。作者在融貫眾說的基礎(chǔ)上,亦頗有斷語。
需要注意的是,對《周易》經(jīng)傳之校釋,作者并非逐句解讀。于研究者而言,屈先生的釋讀可資借鑒;于初學(xué)者而言,建議對照《周易》全文閱讀本書。
屈萬里(1907-1979),字翼鵬,山東魚臺縣人。一生致力于中國古代經(jīng)典文獻和甲骨文研究工作,成績卓著,著述頗豐。1972年,其以面的卓越成就,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著作有《漢魏石經(jīng)殘字校錄》《古籍導(dǎo)讀》《書傭論學(xué)集》《尚書釋義》《圖書版本學(xué)要略》《<殷墟文字甲編〉考釋》等。
周易集釋初稿
周易……………………… 3
乾………………………… 3
坤 ……………………… 15
屯 ……………………… 23
蒙 ……………………… 28
需 ……………………… 31
訟 ……………………… 34
師 ……………………… 38
比 ……………………… 41
小畜 …………………… 44
履 ……………………… 47
泰 ……………………… 50
否 ……………………… 54
同人 …………………… 57
大有 …………………… 61
謙 ……………………… 64
豫 ……………………… 67
隨 ……………………… 70
蠱 ……………………… 73
臨 ……………………… 76
觀 ……………………… 77
噬嗑 …………………… 80
賁 ……………………… 83
剝 ……………………… 86
復(fù) ……………………… 89
無妄 …………………… 92
大畜 …………………… 94
頤 ……………………… 97
大過 …………………… 99
習(xí)坎…………………… 101
離……………………… 105
咸……………………… 108
恒……………………… 111
遯……………………… 113
大壯…………………… 115
晉……………………… 117
明夷…………………… 119
家人…………………… 122
睽……………………… 124
蹇……………………… 128
解……………………… 131
損……………………… 133
益……………………… 136
夬……………………… 140
姤……………………… 144
萃……………………… 148
升……………………… 150
困……………………… 152
井……………………… 156
革……………………… 161
鼎……………………… 163
震……………………… 167
艮……………………… 170
漸……………………… 173
歸妹…………………… 176
豐……………………… 180
旅……………………… 184
巽……………………… 186
兌……………………… 189
渙……………………… 190
節(jié)……………………… 193
中孚…………………… 195
小過…………………… 198
既濟…………………… 201
未濟…………………… 203
系辭上傳……………… 204
系辭下傳……………… 225
説卦傳………………… 238
序卦傳………………… 246
雜卦傳………………… 248
雜記…………………… 250
學(xué) 易 劄 記
乾……………………… 255
坤……………………… 257
屯……………………… 258
蒙……………………… 259
需……………………… 260
訟……………………… 261
師……………………… 262
比……………………… 265
小畜…………………… 267
履……………………… 267
泰……………………… 268
否……………………… 270
同人…………………… 270
大有…………………… 271
謙……………………… 272
豫……………………… 272
隨……………………… 273
蠱……………………… 274
觀……………………… 276
噬嗑…………………… 276
賁……………………… 277
剝……………………… 278
復(fù)……………………… 279
大畜…………………… 280
頤……………………… 281
大過…………………… 282
習(xí)坎…………………… 282
離……………………… 284
咸……………………… 285
恒……………………… 285
晉……………………… 286
明夷…………………… 287
睽……………………… 288
解……………………… 289
損……………………… 290
益……………………… 291
夬……………………… 291
姤……………………… 292
萃……………………… 293
升……………………… 294
困……………………… 294
井……………………… 296
革……………………… 297
鼎……………………… 298
震……………………… 299
艮……………………… 300
漸……………………… 300
歸妹…………………… 301
豐……………………… 302
旅……………………… 303
巽……………………… 305
兌……………………… 307
渙……………………… 307
中孚…………………… 308
小過…………………… 309
既濟…………………… 309
未濟…………………… 310
系辭上傳……………… 311
系辭下傳……………… 314
説卦傳………………… 315
雜卦傳………………… 317
總記…………………… 317
雜記…………………… 320
龜卜與《易》筮………… 322
周 易 批 注
周易…………………… 327
乾……………………… 327
坤……………………… 330
屯……………………… 335
蒙……………………… 337
需……………………… 340
訟……………………… 341
師……………………… 344
比……………………… 345
小畜…………………… 346
履……………………… 348
泰……………………… 350
否……………………… 352
同人…………………… 353
大有…………………… 355
謙……………………… 357
豫……………………… 359
隨……………………… 361
蠱……………………… 362
臨……………………… 364
觀……………………… 366
噬嗑…………………… 368
賁……………………… 369
剝……………………… 370
復(fù)……………………… 372
無妄…………………… 373
大畜…………………… 374
頤……………………… 376
大過…………………… 377
習(xí)坎…………………… 378
離……………………… 380
咸……………………… 382
恒……………………… 383
遯……………………… 384
大壯…………………… 385
晉……………………… 386
明夷…………………… 387
家人…………………… 388
睽……………………… 390
蹇……………………… 391
解……………………… 392
損……………………… 394
益……………………… 395
夬……………………… 397
姤……………………… 399
萃……………………… 401
升……………………… 402
困……………………… 403
井……………………… 405
革……………………… 407
鼎……………………… 409
震……………………… 411
艮……………………… 412
漸……………………… 414
歸妹…………………… 416
豐……………………… 418
旅……………………… 420
巽……………………… 421
兌……………………… 422
渙……………………… 423
節(jié)……………………… 425
中孚…………………… 426
小過…………………… 427
既濟…………………… 429
未濟…………………… 429
系辭上傳……………… 430
系辭下傳……………… 441
説卦傳………………… 449
序卦傳………………… 453
雜卦傳………………… 453
附録…………………… 456
整理後記……………… 459
新版整理後記…………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