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對人體大有裨益,這一點已成為共識。但養生問題的關鍵卻是在于能否“得法”,也就是說能否找到適合個人身體狀況并能產生比較明顯效果的方法。在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后,需要持之以恒,把養生當成事業一樣來做,才會把自己的身體養好,從而達到預防疾病、延緩衰老、益壽延年的目的。《實用健康生活寶典》由精神情志篇、生活起居篇、飲食養生篇、運動娛樂篇、按摩操練篇和綜合養生篇六部分組成,向廣大讀者較為詳細地介紹了200余種實用的養生方法,讀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取舍修正,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效果良好的養生方法。
精神情志篇
精神作用養生法
情志舒暢養生法
心平氣和養生法
移情易性養生法
立志養德養生法
形神合一養生法
老年清心養生法
四氣調神養生法
閑時閉目養生法
自尋快樂養生法
自找樂趣養生法
笑口常開養生法
言語幽默養生法
加強交往養生法
良好性格養生法
讀書知理養生法
說理開導養生法
學會三理養生法
適時想象養生法
注重靜默養生法
學會靜坐養生法
自我調息養生法
攪海咽津養生法
以情制情養生法
以靜制躁養生法
節制七情養生法
釋放憂郁養生法
酌情疏泄養生法
心樂祛病養生法
善于忘卻養生法
老年心理養生法
中年心理養生法
中年時期養生法
生活起居篇
日常起居養生法
講究睡眠養生法
晨起前后養生法
晨通七竅養生法
勞逸結合養生法
定時排泄養生法
科學五水養生法
掌握泡腳養生法
利用陽光養生法
注重暗示養生法
衣物穿著養生法
注重藥物養生法
環境舒適養生法
高溫環境養生法
節制心勞養生法
家庭和睦利養生
夫妻恩愛利養生
春季和氣養生法
夏季宣精養生法
夏末秋初養生法
秋季收斂養生法
冬季藏精養生法
順應自然養生法
順應時間養生法
十二個月養生法
十二時辰養生法
保養胃氣養生法
保養腎氣養生法
調和臟腑養生法
正氣為本養生法
平和體質養生法
氣虛體質養生法
陽虛體質養生法
陰虛體質養生法
痰濕體質養生法
濕熱體質養生法
血瘀體質養生法
氣郁體質養生法
特稟體質養生法
瘦人增重養生法
知識分子養生法
實用減肥養生法
掌握房事養生法
飲食養生篇
注重飲食養生法
五谷為養養生法
五菜為充養生法
五果為助養生法
五畜為益養生法
常吃粗糧養生法
多食堅果養生法
乳酪為輔養生法
適量飲酒養生法
飲葡萄酒養生法
飲用黃酒養生法
藥酒保健養生法
常飲礦泉養生法
食飲花粉養生法
注重補血養生法
注重補氣養生法
注重補陰養生法
注重補陽養生法
注重脾胃養生法
按時節量養生法
食宜清淡養生法
少淡生雜養生法
細嚼慢咽養生法
飯后懂得養生法
防衰食物養生法
運動娛樂篇
運動鍛煉養生法
模仿五禽養生法
云手太極養生法
御八段錦養生法
修易筋經養生法
學會簡易養生功
協調平衡養生法
動靜結合養生法
注重龜息養生法
學學貓式養生法
簡易蹲式養生法
盤腿打坐養生法
活動腳踝養生法
隨意轉轉養生法
健腦盤手養生法
常做舌操養生法
閑時編織養生法
棋牌遣閑養生法
揮毫潑墨養生法
磨墨運筆養生法
業余集郵養生法
音樂舞蹈養生法
吟誦詩文養生法
栽種花草利養生
垂釣練意養生法
飽覽山河養生法
賦閑消遣養生法
按摩操練篇
傳統按摩養生法
穴位按摩養生法
天竺按摩養生法
老子按摩養生法
特效按摩養生法
……
綜合養生篇
查看全部↓
《實用健康生活寶典》: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這是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向人們提出的忠告。新的研究發現,人到中年之后,會產生比青少年更多的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問題。這是因為,一是中年人肩負著事業與家庭兩副重擔:在事業上是承上啟下的中堅力量,擔負著極為繁重的工作任務;在家庭中又是生活車輪的中軸,既要照顧父母,又要教養子女,衣食住行,內外雜務,事事都得勞神操心,弦繃得緊,是人生心身負擔最為沉重的時期。二是中年人由于事業和工作上的不稱心,就會造成心灰意懶,喪失信心和希望;或因為家庭不和睦,子女的升學和就業等問題使自己心理壓抑;中年人還往往對自己的成功認識不足,對自己的過失或失敗過多地抱怨和懊悔。三是到了四十多歲之后,他們進入到了向老年過渡的更年期,內分泌功能發生變化,對精神因素的刺激格外敏感。沉重的心身負擔和如此種種的不良精神和心理刺激,可加速或加劇人體生理功能的退化速度和程度,甚至直接導致精神崩潰而產生精神障礙,或是各種疾病,尤其是高血壓、心臟病、惡性腫瘤。因此,有關專家呼吁:人到中年更要注意心理保健。中年心理保健概括起來就是要用好四個字,即“加”“減”“乘”“除”。
1.“加”,即擴大業余愛好,充實生活內容,陶冶情操.增加生活的樂趣。中年人的體力、精力都今不如昔,若終日只是單調地勞作,遲早會把身體壓垮,疾病便會乘虛而人。因此,在緊張繁重的工作之余,應積極參加一些文體活動,如下棋、釣魚、養花、體育鍛煉及閑聊等,以放松思想,做到有勞有逸、有張有弛,體質增強了,勞動效率也自然會提高。
2.“減”,即果斷、堅決地排除心理壓力及煩惱,步出名利怪圈,終止一切有損心理健康的活動,進入康壽樂園。人生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種困難、坎坷或挫折,也勢必會引起不良情緒和產生心理壓抑,這時可采用“釋放”(把心中的委屈、憂愁、煩惱向知心朋友、親人等傾訴)、“轉移”(用其他活動轉移對不良情緒刺激的注意力,如看電影、散心解悶或走親訪友等)、“升華”(化悲痛為力量,力爭在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用勝利的歡樂、成功的喜悅沖淡痛苦)等方法排遣和減輕心理壓力。同時,還要戒除吸煙、酗酒、賭博等不良嗜好,以免深受其害。
3.“乘”,即擴大社會活動,同享友情之樂。人生最美好的東西是友情。中年人若長期囿于某種工作,很少與人交往,天長日久便易產生孤獨感,煩悶、苦惱、自私等不良心理便會找上門來,影響心身健康,甚至有可能染上嚴重的疾病。因此,在工作之余,應走出家門,主動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愛護,取長補短;既可在高興時海闊天空地暢談,也可在煩悶時傾訴衷腸,這樣對心身健康大有裨益。
4.“除”,即化干戈為玉帛,化煩惱為動力。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學會諒解、寬恕別人,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設身處地替別人想想,就容易想得通。減少火氣,消除怨氣,諒解別人的過錯或消除相互之間的誤會,這樣有利于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愉快的情緒。工作不順心或情緒低落時要學會換個角度看自己,看到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的成績,增強自信,樹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平時要淡名利,少欲望,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每當遇到煩惱、憂愁、挫折時,應積極地進行自我調節,冷靜地應付各種情況,保持心理平衡,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在競爭日益激烈、誘惑日趨繁多的社會里,只要堅守心理養生,一切有損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將被擊退。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