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巖編*的《漢語排除范疇表達形式的歷時演變及衍生途徑》在**章建立了漢語的排除范疇系統,提出其排除的語義本質是將排除對象特殊化,并凸顯排除對象和剩余對象之間的區別或聯系。本書將其表達形式分為7小類,建構出排除范疇表達形式的句法系統,并重點探討以排除標記(如除了)
為主的直接排除范疇表達形式和以特殊的否定結構為代表的間接排除表達形式。
第2-4章分別從上古漢語、中古漢語和近代漢語三大階段詳細描述了各個時代的排除范疇表達形式,從歷時的角度構建漢語排除范疇表達形式的系統。另外,還從共時角度*全面地構建某個時期內漢語排除范疇表達形式的系統。其中,外類成員大致經歷了從方位后置詞到排除義后置詞的語法化過程,這種從方位范域到排除范域的擴展是認知上的容器隱喻和語法上的語法化及類推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除
類成員在產生時間、使用頻率、語法功能、音節等方面都存在差異。總體上包含從動詞到介詞、從介詞到連詞兩個不同的語法化過程。在此漫長的歷時演變中,隱喻的認知機制、重新分析和類推的語法化機制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非構式歷時演變的歷程比較平穩,其形成機制主要是受到不同類型邏輯算子的影響和制約作用,非與各種邏輯算子連用的頻率由高到低依次為:否定性>疑問性>總括性>關系性。第5章對各個時期的排除范疇表達形式的發展情況作了總結。第6章以外類(含構式)、除類(含構式)直接排除范疇表達形式和非類間接排除范疇表達形式為代表,系統梳理它們的歷時演變情況,并探討其認知機制和語法化動因。第7章是總結部分,主要從理論上總結直接排除范疇與間接排除范疇的關系、邏輯算子對排除范疇的制約作用、排除范疇在漢語從綜合性走向分析性過程中的具體表現、直接排除與間接排除兩種思維模式在排除義表達形式上的體現,以及排除范疇與其他相關范疇的關系等。
目錄
總序
序
摘要
第1章 緒論
1.1 漢語排除范疇的建立
1.2 漢語排除范疇的研究現狀
1.3 研究目標和研究方法
總序
序
摘要
第1章 緒論
1.1 漢語排除范疇的建立
1.2 漢語排除范疇的研究現狀
1.3 研究目標和研究方法
1.4 時代分期和語料說明
第2章 上古漢語排除范疇表達形式的研究
2.1 所用語料
2.2 先秦時期排除范疇的表達形式
2.3 兩漢時期排除范疇的表達形式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中古漢語排除范疇表達形式的研究
3.1 所用語料
3.2 傳世文獻中排除范疇表達形式
3.3 佛典文獻中排除范疇表達形式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近代漢語排除范疇表達形式的研究
4.1 晚唐五代時期
4.2 宋代
4.3 元明時期
4.4 清代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各時期排除范疇表達形式的發展情況總結
5.1 上古時期
5.2 中古時期
5.3 近代漢語時期
第6章 排除范疇表達形式的歷時發展過程及機制探索
6.1 漢語排除義外類詞的發展歷程及機制演變
6.2 漢語排除義除類詞的發展歷程及機制探索
6.3 間接排除表達形式非類句式的歷時發展過程及演變機制
第7章 總結
7.1 直接排除與間接排除的關系
7.2 邏輯算子對排除范疇的制約作用
7.3 排除范疇在漢語從綜合型走向分析型過程中的表現
7.4 直接排除和間接排除兩種思維模式的應用
7.5 排除范疇與其他范疇的關系
7.6 余論
參考文獻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