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工業園區發展問題研究》在探討國外工業園區發展歷程、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根據各類型工業園區的特點,對我國工業園區的建設提出了積極性的對策措施。針對大城市工業園區發展問題的研究,《大城市工業園區發展問題研究》共分七章,詳細論述了背景意義、國內外工業園的發展概況、城市發展貢獻的機理、工業園區的選址方法和應用案例、工業園區發展的合理規模及模式、對策。
第1章 緒論
1.1 工業園區的界定
1.2 研究背景和意義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綜述
1.3.1 國外研究綜述
1.3.2 國內研究綜述
1.4 框架結構
第2章 國內外工業園區發展的實踐
2.1 國外工業園區的發展概況
2.1.1 國外工業園區的產生與發展
2.1.2 國外主要國家工業園區的實踐
2.1.3 國外工業園區發展的經驗與教訓
2.2 我國工業園區的發展概況
2.2.1 我國工業園區的產生與發展
2.2.2 我國工業園區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2.3 我國工業園區的發展趨勢
2.3 小結
第3章 工業園區對城市發展的貢獻
3.1 工業園區對城市發展貢獻的理論依據
3.1.1 產業聚集理論
3.1.2 空間經濟理論
3.1.3 區域發展理論
3.2 工業園區促進城市發展的機理分析
3.2.1 工業園區促進城市發展的作用因素分析
3.2.2 工業園區促進城市發展的作用途徑
3.3 工業園區對城市發展的貢獻
3.3.1 工業園區在促進城市發展中的作用
3.3.2 工業園區對城市發展的效應
3.3.3 工業園區對城市發展的貢獻
3.4 小結
第4章 大城市工業園區選址問題
4.1 工業園區選址的理論研究
4.1.1 工業園區選址的主要理論依據
4.1.2 影響工業園區選址的要素
4.1.3 工業園區選址的基本原則
4.1.4 工業園區選址的流程
4.2 各類工業園區的特點及選址要求
4.2.1 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特點及選址要求
4.2.2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特點及選址要求
4.2.3 生態工業園區的特點及選址要求
4.3 工業園區選址方法
4.3.1 灰色層次分析法(GAHP)
4.3.2 基于灰色關聯度分析的方案評價方法
4.3.3 優化主要目標兼顧其他目標的方法
4.4 基于灰色層次分析法的工業園區選址應用案例
4.4.1 某工業園區選址評價指標的確定
4.4.2 確定工業園區評價指標體系的遞階層次結構圖
4.4.3 運用灰色層次分析法選址
4.5 小結
第5章 大城市工業園區規模問題
5.1 工業園區規模的理論基礎——規模經濟理論
5.2 衡量工業園區規模的指標與合理規模的界定
5.2.1 衡量工業園區規模大小的指標
5.2.2 工業園區合理規模的界定
5.3 工業園區合理規模分析
5.3.1 工業園區規模成本構成
5.3.2 工業園區規模收益構成
5.3.3 工業園區合理規模確定
5.4 小結
第6章 大城市工業園區的發展模式
6.1 工業園區形成和發展的基本動力
6.1.1 外部環境
6.1.2 自身稟賦
6.1.3 地方政府
6.2 已有大城市工業園區發展模式
6.2.1 運作主體模式
6.2.2 動力驅動模式
6.2.3 區域拓展模式
6.3 發展優勢角度的工業園區發展模式
6.3.1 優勢主導發展模式
6.3.2 優勢導人發展模式
6.3.3 優勢綜合發展模式
6.4 小結
第7章 促進工業園區發展的對策措施
7.1 創新工業園區優勢,提升其對城市經濟的帶動作用
7.1.1 借鑒國外經驗,構建園區發展的良性機制
7.1.2 建立健全工業園區環境問責制,提高企業入園門檻
7.1.3 提升工業園區國際化程度
7.1.4 創造適宜園區企業創新的機制
7.2 合理規劃園區規模,提高園區地均產出率
7.2.1 國家對各級各類工業園區進行重新布局和調整
7.2.2 地方政府對園區資源進行有效整合
7.3 科學選址,促進工業園區與母城的協調發展
7.4 立足園區優勢,選擇合理的發展模式
7.5 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