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見到過一本美國的LensDesign教材,它以照相物鏡的發展歷史為主線,利用38章共38個講座,每個講座就著一個主題,以2小時報告的形式進行講授。LensDesign已經成為光學設計初學者的一本“寶典”。我深讀此書,覺得它十分適合用作教材,它的授課形式很值得借鑒。于是,在我給大學本科生講授“應用光學”數年之后,就有了一個沖動:將《應用光學》也寫成報告形式的教材,以便更加有利于授課。事實上,國內有很多優秀的《應用光學》教材,經過幾十年的使用,證明是經典的,也很值得借鑒。我對《應用光學》教材的改造,權作一種嘗試,它的成功與否將會在后續的授課中來驗證。
本教材包含了基礎的《應用光學》知識和理論,如理想成像理論、高斯光學、眼視光學、目視光學儀器原理、平面鏡棱鏡系統、光欄、光度學基礎、像差理論概述和常見光學儀器等。同時,增加了部分實用性較強、與新技術和新理論有密切關系的知識,如矩陣光學、梯度折射率光學和ZEMAX軟件概述等。矩陣光學在激光傳輸理論、張量光學、離軸非對稱光學系統設計中都有重要應用。梯度折射率材料雖然發展較早,但是未受到重視,對于我們熟知的大氣層的梯度折射率理論,很少有在應用光學課程中體現。國內外近期研究發現,隨著梯度折射率材料制造技術的改進,梯度折射率材料還可能全面替代非球面,在未來光學設計中有可能占據重要的地位。同時,梯度折射率理論,在眼視光學、激光晶體熱效應分布等方面也有應用。ZEMAX軟件已經不僅僅是光學設計師的專有軟件,對于從事光學工程的研究者或者工程師,它的使用已經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盡量梳理各種理論之間的關系,盡量做到前后順序的科學化,保證后面使用時前面要講授過。同時,對于每一章,要力求一定的完整性,就著一個課題做深入的講授,避免知識點成散狀分布,使學生更能系統理解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不容易混亂。內容安排不多不少,兩個小時一個報告,講授一章,教師可根據基本理論擴展講授一些自己科研、現實生活或者經典文獻中的光學現象,以便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為了與國際教學理念接軌,也便于學生養成研究的良好習慣,本書在第17章和第33章分別安排了期中課程設計和期末課程設計,讓學生以寫論文的形式提交作業。我們認為,嚴格認真的課程設計比課后作業會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全書共33章,除去兩個課程設計,共31個講座或報告,如果全講授,需要62個學時。一般平均每學期18周,如果安排每周4學時,則共授課時72個學時,除去講座余下的10個學時,可開設為實驗課。部分學校安排《應用光學》課時為54學時,可以考慮舍去部分內容,比如傳統《應用光學》教材中很少出現的第10章、第31章和第32章,或者略去部分內容。
本書第1~8章由丁超亮編寫,第9~33章由趙存華編寫,全書由趙存華統稿。賈紅撰寫了第25章中的部分內容,本書中的所有圖表由孫梅霞和杜娟繪制,張相輝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提出了十分有意義的建議。本書的成功出版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包括學校院系領導的關心,同行老師的重要意見和建議,以及幾屆學生講授中的互動,他們對本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一并感謝。另外,家人也十分支持我們的工作,忍受了我們全身心的投入,并且給予我們很大的幫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謝。
本書是一個新的嘗試和探索,一定有很多不當之處,歡迎讀者不吝珠玉,給予批評指正。
編著者
趙存華,碩士,副教授。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錄11篇。授權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1項。獲河南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Optical Engineering等雜志特約審稿人。主持省部級以上項目2項。中國宇航學會光電專業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