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基礎是支撐和推動工業發展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我國工業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石,是國家工業實力的體現。我國目前的突出問題是工業基礎薄弱,成為走向工業強國的主要制約因素和瓶頸,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本項目針對性地研究了我國的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技術基礎(簡稱"四基)以及相關行業,分析了其發展領域的內涵特征、產業現狀、發展趨勢和存在的問題,借鑒強國經驗,進而提出了發展重點的戰略設計和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工業強國提供戰略對策。 本卷為項目圖書的*卷,內容包含工業強基戰略研究總報告和五個專題課題報告。
中國要邁向制造強國,需要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的作用、統籌利用好各方面優良資源,堅定發展制造業的信心毫不動搖,從而形成全國、全社會關注制造業、重視制造業、發展制造業的良好氛圍。為此,將研究成果編集成冊,共分三卷出版。本項目圖書的出版能夠為專家學者研究制造業提供幫助,為有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參考,為加快推進中國邁向制造強國發揮積極作用。
本書可為政府部門、制造業企業和研究機構從事制造業政策制定、管理決策和咨詢研究的人員提供參考,也可以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及其他對制造業感興趣的社會人士閱讀。
序
言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工業化、現代化的支柱,是技術與產業創新的主戰場,是國家綜合實力、產業競爭力、安全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石。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持續快速發展,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產業體系,有力推動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顯著增強綜合國力。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制造大而不強,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產業結構水平、信息化程度、基礎核心技術支撐、質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顯。2015年,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明確建設制造強國的三步走戰略,力爭通過三個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制造業發展的制造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
工業基礎是支撐和推動工業發展的物質技術條件,特別是其中的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技術基礎(簡稱四基),彼此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相互促進,成為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重要體現。長期以來,工業基礎薄弱、四基發展嚴重滯后,已成為制約我國邁向制造強國的主要制約因素和瓶頸,必須要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強化工業基礎關乎我國工業競爭力的提升、關乎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關乎國民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實現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的轉變,亟需從國家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夯實工業基礎,形成整機與基礎協同發展、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進而提升我國工業整體水平,建設制造強國。
為加快夯實我國工業基礎、扎實推進制造強國建設,2014年以來,中國工程院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組織開展《工業強基戰略研究》重大咨詢研究項目。項目主要圍繞我國工業四基發展現狀、問題及未來強化工業四基的總體戰略和基本思路開展研究。項目按照矩陣模式設置研究課題,橫向圍繞加強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質量技術基礎及共性技術創新體系設置一個綜合組和五個課題組,縱向按照機械、航空、航天、軌道、船舶、汽車、電力裝備、信息電子、冶金、化工、紡織、家電、儀器十三個領域,設置十三個領域課題組,分別研究各行業領域強化工業四基的發展戰略。
《工業強基戰略研究》項目整體研究工作歷時兩年,有40多名院士和100多名專家參與,順利完成了項目預期研究目標。項目總結了多年來我國工業四基發展的經驗教訓,深刻闡述了加強工業基礎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項目調研了大量數據和國內外的案例,分析了導致我國工業基礎薄弱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問題導向、協同創新、產需結合、重點突破的16字指導方針,結合近幾年來工業發展環境變化,明確下一步工業強基重點,提出了四條推進四基發展的路徑及發展模式,提升了全社會對工業強基戰略意義的認同和支持,為政府部門研究和編制《工業強基工程實施指南》提供了科學扎實的基礎。
中國要邁向制造強國,需要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的作用,統籌利用好各方面優良資源,堅定發展制造業的信心毫不動搖,從而形成全國、全社會關注制造業、重視制造業、發展制造業的良好氛圍。為此,將研究成果編集成冊,共分三卷出版,期望本項目圖書的出版能夠為專家學者研究制造業提供幫助,為有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參考,為加快推進中國邁向制造強國發揮積極作用。
感謝項目組全體成員兩年來的不懈努力,感謝各位院士不辭辛勞在項目研究中發揮核心引領作用,感謝項目辦公室研究人員和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感謝各級政府及企業界、學術界的同志們在項目研究過程中給予的鼎力支持,讓我們攜手共同努力,為中國早日邁向世界制造強國行列而繼續奮斗!
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主要任務是對國家重要工程科學技術問題開展戰略性研究,提供決策咨詢,致力于促進中國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工程院成立于1994年,現在擁有662名院士。
目 錄
工業強基戰略研究總報告
前 言2
第一章 工業基礎的內涵及構成3
一、基礎零部件/元器件3
二、基礎材料4
三、基礎工藝4
四、產業技術基礎4
第二章 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6
一、發展現狀6
二、工業基礎薄弱是走向制造強國的主要瓶頸11
三、發展滯后的原因分析14
第三章 發展四基面臨的要求及發展趨勢17
一、強化四基迫在眉睫17
二、四基發展趨勢19
第四章 工業發達國家提升工業基礎的經驗借鑒21
一、高度重視工業基礎的戰略性地位,確保經濟自立21
二、重視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大力發展 工業強基戰略21
三、建立共性技術研發機構,確保工業基礎可持續發展22
四、支持學科交叉、產業鏈融合突破22
五、將生產工藝的創新放在優先位置23
六、培育具有強競爭力的中小企業23
七、建立全面系統的職業教育體系23
八、整機企業與零部件、基礎材料、先進工藝研發生產企業維持穩定的供需關系24
第五章 國內發展四基的成功經驗總結25
一、兩地發展工業基礎的優勢25
二、兩地夯實工業基礎的經驗啟示和典型案例26
第六章 總體思想與戰略目標30
一、指導思路30
二、指導方針30
三、戰略目標31
四、技術路線32
第七章 發展重點和重點任務及優先行動計劃35
一、發展重點35
二、重點任務43
三、優先行動計劃48
第八章 強化工業基礎的政策措施53
一、營造從國家到企業全社會重視工業基礎的氛圍53
二、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53
三、發揮金融體系支撐基礎能力提升的作用54
四、推進工業基礎領域產品質量信息公開54
五、構建協同創新、互補共融體系55
六、堅持以人才為本,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56
專題課題1 工業核心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研究
課題組成員名單58
摘 要59
前 言61
第一章 部件和元器件的內涵及主要構成62
一、內涵62
二、構成62
第二章 我國核心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發展現狀65
一、發展現狀65
二、與工業發達國家對比存在的差距77
三、發展滯后的原因分析78
第三章 國外發展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經驗借鑒82
一、重視頂層設計,引導產業發展82
二、產業政策和法規對技術創新的有力支持和保障83
三、產業鏈分工科學合理84
四、注重創新和研發投入84
五、人才培養與流通體系完善85
第四章 工業核心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發展趨勢86
一、機械零部件發展趨勢86
二、電子元器件發展趨勢89
三、儀器儀表元器件發展趨勢92
第五章 工業核心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的需求分析96
一、工業核心機械零部件的需求分析96
二、工業核心電子元器件的需求分析97
三、工業核心儀器儀表元器件的需求分析99
第六章 加強核心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的戰略設計101
一、建立以創新作為原動力的發展模式101
二、重點突破與整體提升相結合102
三、在市場競爭的基礎上注重政府引導103
四、實施基礎件振興工程,實現可持續發展104
五、戰略目標105
第七章 政策設計106
一、加強人才培養力度106
二、堅持自主創新,推出支持大中型企業高端發展政策107
三、制定向自主研發傾斜的財稅、采購、分配政策108
四、重點解決民營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108
附錄一 重點發展產品109
附錄二 典型案例153
案例一 浙江中控有限公司突破產品可靠性成功案例153
案例二 海南展創公司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成功案例155
案例三 京微雅格全面創新成功案例155
案例四 京東方充分利用政府投資成功案例156
案例五 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產學研用合作研發成功案例157
案例六 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的消化吸收再創新159
案例七 萬向集團的專精特式成功發展案例160
專題課題2 工業基礎工藝研究
課題組成員名單162
摘 要163
前 言164
第一章 先進基礎工藝現狀165
一、先進基礎工藝現狀165
二、先進基礎工藝的主要差距166
三、基礎工藝的主要問題167
第二章 先進基礎工藝發展趨勢169
一、制造技術與高技術集成(高技術化)169
二、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深度融合(數字化、智能化)170
三、超常工作條件下的制造技術(大型化、微納化、 極端化)172
四、輕量化、精密化、綠色化制造工藝173
第三章 國外(美國)強化基礎制造工藝的經驗175
第四章 先進基礎工藝發展重點178
一、近凈成形制造工藝178
二、輕量化材料成形制造工藝179
三、先進熱處理及表面強化工藝179
四、金屬增材制造工藝179
五、精密及超精密加工工藝180
六、高效及復合加工工藝180
七、特種成形及加工制造工藝180
八、超大型零件成形及加工制造工藝181
九、集成電路及電子器件制造工藝181
十、制造過程數字化、智能化技術181
十一、綠色鋼鐵流程基礎工藝182
十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石化流程基礎工藝182
十三、紡織領域先進基礎工藝182
十四、輕工領域先進基礎工藝182
第五章 先進基礎工藝發展戰略及路線圖184
一、發展戰略184
二、發展路線圖184
第六章 政策措施建議186
一、提高對基礎工藝的認識,加大研發投入,實施工業強基工程186
二、建設5~10個獨立、非營利的,能為跨行業或全行業服務的先進基礎工藝創新研究中心186
三、建設基礎工藝共性技術創新體系及聯盟187
四、加強基礎工藝(工程師、高級技工)人才的培養 與引進187
附件一 發展先進基礎工藝14項關鍵技術188
專題課題3 材料專項研究
課題組成員名單192
第一章 關鍵基礎材料內涵及構成193
第二章 中國關鍵基礎材料發展現狀194
一、發展特點194
二、關鍵基礎材料發展現狀197
第三章 存在的問題241
一、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不夠,存在低水平 重復建設現象241
二、原始創新能力不足,基礎支撐體系不健全242
三、共性技術研發能力不強,高端產品自給率不高242
四、資源配置分散,產業鏈不夠完整243
第四章 需求分析244
第五章 發展戰略248
一、發展思路248
二、基本原則248
三、發展目標250
四、發展重點258
第六章 發展路線圖(案例)273
第七章 優先行動計劃283
一、方案一283
二、方案二292
第八章 政策建議295
專題課題4 加強產業質量技術基礎研究
課題組成員名單298
第一章 產業質量技術基礎的戰略作用299
一、基本內涵、特征和作用機理299
二、重要作用303
第二章 我國產業質量技術基礎的現狀及國際發展趨勢310
一、建設成效310
二、主要問題315
三、國外產業質量技術基礎的發展與啟示319
第三章 產業發展對質量技術基礎的需求分析324
一、產業發展需求宏觀分析324
二、13個領域的需求分析326
第四章 產業質量技術基礎建設的戰略對策330
一、提高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330
二、增強產業技術創新服務能力337
三、推進產業質量技術基礎的國際化進程342
第五章 產業質量技術基礎發展的政策建議347
一、制定國家質量基礎建設中長期規劃347
二、實施支持制造產業質量技術基礎建設的重大專項347
專題課題5 產業共性技術創新體系研究
課題組成員名單362
第一章 產業共性技術創新體系的理論分析363
一、產業共性技術的含義363
二、產業共性技術創新體系的含義和構成365
第二章 全球產業共性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基本經驗369
一、根據自身特點采取不同的發展模式369
二、成立相對獨立的共性技術研發機構370
三、采取多種形式推進共性技術的研發373
四、形成了發達的技術轉移和擴散體系375
五、構建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人才體系379
第三章 我國共性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現狀及問題381
一、我國共性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現狀381
二、我國共性技術創新體系的主要問題387
第四章 我國行業產業共性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的建設思路393
一、指導思想393
二、基本原則393
三、總體思路394
第五章 我國行業產業共性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395
一、構建三基共性技術戰略規劃和管理平臺395
二、完善三基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和擴散體系396
三、設立三基國家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基金398
四、完善共性技術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398
附件 產業共性技術創新體系建設評估體系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