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個字形容易筱,就是“靈”。在認識她之前,我已經是“觀品”的常客了。那時住在地壇,經常散步到國子監附近吃一個清爽的小點喝個小茶,從最開始只有幾道,到現在已經做完了二十四節氣。在觀品,茶食是主角,茶是配角,精致的茶點那樣恰好地放在器皿里,養“饞蟲”也養眼。我最愛的是雪耳百合團子,爽脆的銀耳和百合被雪白的團子包裹住,每吃到一口都是驚喜,不由感嘆這個女孩兒怎么這么靈!
相熟是我們都搬到鄉下,時不時騎自行車串個門兒喝茶做飯玩兒,會好奇地打量彼此的廚房和冰箱,討論如何讓某種食材更美味。每次易筱都會準備點心,春天她會用山里剛摘的艾葉做一道清香微苦的艾草卷,梅子下來就曬一點梅脯分給我并囑咐喜歡軟一點就馬上吃,喜歡味濃一點就再曬兩天……時節變換茶食也變換,質樸又自然,我們都是通過接觸食材,感知季節,一步一步向內關注,愿與萬物做朋友,愿與四時合其序,一飲一食皆修行。
——小白
慢下來就有好時光 / 自述
我出生于南方,兒時的假期大多是跟祖母一同度過的,祖母生于民國時代,一輩子都生活在山林裡,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祖母會做許多種地方美食,自小吃她做的美食也奠定了現在我創作茶食的靈感來源。
我大學時期學的是平面設計專業,畢業后在北京的廣告公司工作,愛好比較廣泛的我,在這期間對烘焙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讓原本平淡的生活多了許多樂趣,記得那段時間,常常在加班后烘烤蛋糕直到深夜,這樣的激情一直持續不退,也促使了在2013年與先生彭德勒一起開設了我們在五道營胡同的第一家店—「觀品」茶食店,主打口味清爽的新中式茶點。
想來特別好玩,最初我們其實并沒有想好賣什麼,而開店的初衷,只是單純的想要分享我們所喜愛的生活方式。那是緣起于開店之前去清邁和PAI的一次游玩,在那個慢悠悠的小鎮,我沒有看到任何著急的表情,當地的人們好像從沒有匆忙的事,走進一家小店,點餐完畢,店主親自料理,食材是自己種的,採下,清洗,烹飪。不急不忙,很用心的製作。新鮮食物+熱咖啡,這不就是平常生活應有的樣子嗎?那一刻我感到內心的某種東西被點亮了?
受祖母做茶的影響,我自小就喜歡飲茶,因此構思研發了第一款茶點:茉莉清茶酪,從那時候開始便不斷研發用中式食材做的茶食。兒時祖母做的米酒,是念念不忘的美味,因此創作了枸杞米酒糕,是對鄉愁的表達。銀耳和百合、黑芝麻和豆腐等傳統食材的搭配,以及二十四節氣點心的研制也陸續運用到了茶食的創作之中,做成了各式各樣的創意茶點,值得感恩的是,也得到了大家的廣泛喜愛??
先生彭德勒為藝術工作者,同時喜歡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及東方美學,在他的影響下我開始探索古時候人們的生活和飲食文化,這些也帶給我很多靈感和思考。如今我們共同生活于北京郊區的村子里,過著我眼中的美好生活:用心做著喜愛的事,遵循自然,安安靜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味蕾的記憶和故事,第二部分則是平日生活的點滴紀錄。兒時經歷過的時光、吃過的食物、當時的氣味,好似并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被遺忘,當我開始回望過去,我看到了自己真正喜愛的是什麼,明白了這些,也讓我變得更加堅定和腳踏實地,遵從內心,安然自在,這也是我最重要的財富。寫下這本書,希望也能帶給在讀的各位稍許的安寧與美好。
易筱,“觀品”店主,擅長制作中式茶點。憑借自己敏感的味蕾和制作家鄉甜食的記憶,將東西方甜品的制作工藝與中國傳統茶點結合,在茶點的創意和造型上獨樹一幟。在光影的映襯下,素樸的中式茶食呈現出別樣的雅韻與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