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開始……
這本書展示了處于不同時代的人類生活的畫面——這些畫面向我們展示了人類如何從原始走向現代。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如何從在池塘中找尋食物的穴居人,發展到今天能夠進入太空,并能在幾秒鐘內用微波爐做出美味佳肴的現代人。人類文明早期,人們不斷遷移,靠捕獵動物,采集野生水果、堅果和根莖為生。直到大約距今一萬年前,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在人類社會中逐漸形成——耕種。耕種使更多的人能夠生活在一起,聚集在同一個地區,城鎮也由此形成。也因為這個過程,人們有了更多的食物儲備,這促使了藝術家的產生,人們的生活中也出現了罐子、珠寶和閃亮的石鏡。通過集體勞動,古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和遠洋船,古羅馬人則享受著溫暖的蒸氣浴和角斗士角逐。而在地球的另一面,瑪雅人則建造了宏偉的廟宇。
接著,讓我們把目光移向歐洲。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歐洲進入了黑暗時代。因為大多數人忙于戰爭,無暇通過思考進行新的發明。而當時的中國則大不同。繁榮的商業貿易、先進的思想和技術,以及火藥、指南針和紙幣的發明,都展示著歐洲以外各國的發展水平。那個時候,雖然歐洲人的生活在飛速變化,但大多數人仍生活在鄉村,生活隨季節而變化。而遠在地球的另一邊,販賣鹽和黃金的商人,跋涉數百千米來到非洲小鎮廷巴克圖開展貿易。在這里,穆斯林學者在優秀的大學里學習,他們的聲名遠播到伊斯坦布爾的托普卡帕宮殿,也就是奧斯曼蘇丹和他的嬪妃的所在地。
直到18世紀,世界才真正發生改變。歐洲的水手們在環游世界后,帶回了咖啡、糖和茶。在維也納這樣的歐洲城市的會客廳里,作家和思想家們在進入舞池縱情舞動之前,會坐在一起暢談科學與自由。當然,那個時代并不是每個人都想改變。在加拿大的太平洋沿岸,人們仍然靠捕魚、采集野生堅果和撿拾貝類為生——這是一個與工業發達的英國如此不同的世界,它遠離那些高聳的煙囪、林立的工廠與穿梭著的蒸汽火車。隨著時代的變遷,電話、電燈和飛機等新發明接踵而至。20世紀50年代,美國所有的城鎮都在制造汽車。而在印度的街道上,雖然牛拉車仍是常見的景象,但即使在這里,生活也在加速。與此同時,我們還能看到,古羅馬帝國的全部人口只相當于如今東京這樣一個城市的人口。而在未來,也許我們的子孫后代將會到月球或火星上生活,誰又知道呢!
請在跟隨本書穿越人類歷史的時候,注意找尋隱藏在每張文明畫面中的一個穴居人,他在大約16萬年前離開山頂,開始了一場時空穿越之旅。如果你找到了他,請你假設自己現在就是他,就站在他的位置,來觀察那個時候的世界。最后,請把本書翻到72~73頁,隨著穴居人一起解答歷史謎題,檢驗自己的歷史知識吧!
作者:吉姆 派普曾在英國牛津大學學習古代史和現代史,在成為全職作家之前從事出版業10年。他創作出許多非小說類兒童讀物,其作品多是歷史主題。
譯者:王建博,就讀于中國醫科大學臨床藥學專業,現于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實習臨床藥師。錢筱筱,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社會學碩士研究生,本科取得教育學,應用英語雙學位。主要研究領域:英、美、德等外國課程與教材研究,國內外校外(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研究;相關經歷:一年高中英語任教經歷,并為我國多個知名教育機構研發配套教材和主題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