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攝影不僅僅大多數專業攝影師感興趣,在一般人眼里,也是一個充滿誘惑的攝影類別。不要說擁有相機的人,就是拿著手機的人,在一道精美的菜式擺上桌時,有誰不想拍下來去朋友圈分享?美食驅使著人體內原始的饕餮本能,讓人無法忽視。作為專業攝影師,更要用自己的技巧和人文思想去表現美食的創意和美感,讓美食圖片刺激觀者的味蕾,勾起生活的回憶。
時至今日,隨著自媒體,特別是微信朋友圈、微信公眾號、微博、QQ空間、網站平臺博客的擴展,我們對美食圖片的要求十分多樣,傳統的菜譜拍法已顯得單調、枯燥,我們需要更多創意性的畫面,充滿可以觸摸的生活氣息。
幾年前,在我寫作《商業攝影實拍案例》的時候,我以閃光燈拍攝的傳統方式,寫了三節食品拍攝的布光拍攝和修圖技術。然而僅僅過了三四年,大屏幕手機的普及和呈井噴式發展的微信圈、微信公眾平臺、微商,以及各種美團、美食APP,讓我深切體會到:傳統的拍攝手法已經無法應付各種店家實際的拍攝需求。
畢竟,傳統的布光拍攝主要用于畫冊菜牌和廣告創意攝影。但現在,這兩方面所占的比例,在整個美食拍攝實務中越來越少。
舉例來說,我的很多酒店客戶,他們每周的微信公眾號都要推送圖文,其中至少兩周一次推送餐飲美食。比如,每年的中秋節推自產的月餅禮品、每年的廣交會推出相應的團體食宿會議配套服務,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餐飲照片。正規大型酒店是這樣,更不用說各家美食店和酒樓,以及與食品有關的數不清的微店了。
因此在今天,我們的美食拍攝技術、拍攝思路就要做相應的調整。我們的美食拍攝應該超越商業攝影。直白地說,就是拍攝菜譜的層面,達到畫面創作,甚至是生活藝術的階段。
(傳統的拍攝菜譜的公司,其業務方式,拍攝只是一個途徑,真正目的是菜譜設計和印刷,這才是利潤所在。)
這樣一來,拍攝技術就復雜起來了,你要應對的就不僅僅是布燈、測光、拍攝、出片這么單一的流程了。
從我開始攝影的10多年來,我就發現了這個現象:攝影愛好者更關心的,是美麗的圖片背后所使用的技術;所有攝影人的夢想,就是不但能搞“藝術”創作,而且能夠賺錢。
因此從我寫第一本書開始,我就貫徹了這樣一個思想:我寫的書一定要實用,既要實用又要有意思。實用的最直接體現就是能夠讓你學到攝影技術,然后用技術去賺錢。所謂有意思,就是我不會故作高深把專業攝影弄成高不可攀的樣子,我要講出專業技術背后的有趣做法。
本書同樣如此。
因此,這本書包含了兩種技術:一種是可以接單的商業拍攝技術(菜牌、廣告創意);一種是生活美食拍攝技術。
商業美食拍攝主要是菜式,前面已有敘述。簡單說幾句近年來呈現普及化的生活美食拍攝。生活美食圖片的最大特點是:敘事。
因此,你會發現拍攝單張圖片,不如拍攝組圖。只有組圖,才能表現出美食現場的氛圍感。
同樣地,在展示時,最好能以組圖展示,就像用圖片引導讀者進行一次美食之旅一樣。很多人認為圖片只能選用一張“最佳”的代表作,這是受到傳統雜志媒體的影響。以前的紙質媒體(或者食品畫冊)受印刷頁數所限,只能精挑細選刊登一張最佳圖片。單張圖片實在揭示不出美食全部的秘密時,還需要加上長短不一的文字進行輔助說明。
然而,在今天這種自媒體平臺、屏幕閱讀已經普及的時代,不存在頁數限制,所以給我們極大的自由去展示圖片故事,同時讀者也享受著誘人美食的方方面面。本書從美食攝影的幾個主要概念切入,幫你理清思維,歸納技術。假如沒有廣泛的朋友資源支持,不知道這本書什么時候才能面世。
在此,特別感謝以下各位朋友:成功的酒店/旅游業精英Truman先生老牌五星級金海灣大酒店的朋友們“二月影像”攝影師劉建新先生美女廚師米小、王越姐妹組合美女烘焙師胡子小姐電子工業出版社策劃編輯孔德喜老師、斑馬書店郭丹老師攝影師好友陳聲明、家群、紅輝、陳海蔚修圖師阿展、阿民以及永遠支持我的姐姐和其他親朋好友們謝謝你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