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的互聯網付費語音知識產品“好好說話”,年訂閱費用198元,上線24小時,有25731人訂閱,銷售額破500萬元,上線10天,銷售收入突破1000萬元;
年訂閱費用199元的互聯網知識產品“李翔商業內參”,截至2016年9月,已有超過7萬名用戶訂閱,收入高達1400萬元;
自媒體人吳曉波打造的互聯網知識分享產品“每天聽見吳曉波”,上線倆月,即有超過5萬人成為了付費用戶,如今付費用戶已接近20萬,年訂閱收入三千多萬;
在行推出的基于互聯網的創新型知識分享平臺“分答”,上線24天即成功融資數千萬美金,被估值1億美金。
這些示例表明——
知識分子已經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向知識消費者大規模推銷自己的知識產品,而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用戶也愿意為更精準、更具價值的知識產品和內容付費。
另外,從外部大環境來看,整個宏觀經濟態勢下的基于互聯網的“消費升級”趨勢已經波及到知識領域;
從知識供給側來看,新的互聯網工具帶給人們時間上的解放,知識分子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利用自由的時間分享知識,憑“認知盈余”獲取知識性收入。付費知識產品的不斷涌現,實際上更是知識自媒體、知識網紅自身條件累計到一定階段的催熟效應;
從知識分享平臺看,越來越多的類似微信、微博、分答、值乎之類的互聯網知識分享平臺,也在迎合這一趨勢,讓更多知識人士利用自己的盈余時間獲得收益,也讓更多愿意為高價值、稀缺知識產品付費的用戶如愿以償;
從知識消費端來看,為知識產品付費的消費價值觀正被越來越多的新生代用戶認可,這種消費價值導向,一方面必然會培養出公眾為知識付費的習慣,另一方面,則會讓分享知識的人獲得尊重,對他們的分享行為形成“正激勵”,從而批量制造出知識型中產階層。
這些趨勢無不表明:我們正在迅速地進入知識變現的新時代——知識電商時代。
互聯網是信息和知識的網絡,隨著互聯網生態的不斷完善、移動互聯網的突飛猛進式發展和消費觀念升級,曾經的“免費知識互聯網”,在內容創業、知識電商和互聯網分享平臺的裹挾下,漸漸升級為“付費知識互聯網”,主張“為知識付費、為價值買單”的知識電商,風口已至,我們看到一些傳統的媒體人、知識網紅和內容制造者,已經借助這股東風,順利完成轉型,占據了知識側入口,收獲了大量忠實粉絲和可觀的經濟效益。
在“羅輯思維”的締造者羅振宇看來,新時代的互聯網交易入口,已經從流量變為知識。未來,掌握相關知識的專業人士,才能將東西賣得更好,或者是直接銷售知識產品(知識電商),或者是銷售衍生產品(社群電商)。
“羅輯思維”已率先打開了知識側電商的入口,收獲了互聯網知識分享經濟的第一波紅利。
2015年,“羅輯思維”僅僅圖書產品的銷售額就突破了1億人民幣,如果包含其他電商產品,則“羅輯思維”在2015年的全年整體營收應在1.5億人民幣左右。做一下對比,2014年,闖入全國前四強的大眾報業集團,純利潤是多少呢?3.22億元。
一邊是知識經濟的網紅,一邊是傳統的出版傳媒集團。小小知識電商團隊的盈利能力竟然已經抵得上傳統大型傳媒集團的半壁江山,著實令人驚愕。
知識側的入口已經開啟,知識電商時代正在來臨。
本書內容將詳細闡述知識電商的生態系統和知識變現的線上線下價值鏈條,介紹——
知識電商平臺的運營模式和內在商機;
傳統知識分子和自媒體人在知識變現上的優勢及短板;
內容創業者通過打造知識網紅、內容創業、自媒體轉型等方式來搶占知識側入口,如何在知識供給側占據更有利的位置,收獲新一輪知識分享經濟的紅利。
韓朝賓,內容營銷專家,微博簽約自媒體,易觀專+庫智囊團成員,在行首批受邀入住行家,慧聰商學院特聘互聯網導師擁有10年互聯網營銷、教育培訓行業經驗,擅長互聯網營銷和品牌傳播。多次受邀為中國移動、安利(中國)、京師律師事務所、友邦保險、珠江地產等機構提供內容營銷、咨詢服務。志在協助創業者和知識服務工作者,通過生產優質內容實現知識變現。
上篇知識電商生態系統
第一章知識變現: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誰在收獲互聯網知識變現的第一波紅利?
?知識變現的商業模式有哪些?
?可供變現的知識產品有什么共性?
?直接銷售知識產品,還是發展社群電商?
?“羅輯思維”為何敢于推出“最無理”付費會員制度?
1.分答:回答32個問題讓王思聰賺了25萬
2.每天聽見吳曉波:會員突破180萬,年訂閱收入超三千萬
3.李翔商業內參:上架兩周,吸金1000萬
4.“好好說話”音頻課程:銷售額一天破500萬
5.羅輯思維:互聯網時代的知識運營商
第二章認知盈余與知識變現
?認知盈余如何才能變現?
?免費知識和付費知識有什么根本區別?
?知識電商生態系統的參與者有哪些?
?一千名鐵桿粉絲,便能保你衣食無憂?
?什么是知識分享的直接回報和間接回報?
1.認知盈余與知識分享
2.免費知識:產品化程度低的知識原料必然處于免費域
3.付費知識:產品化程度高、商業價值高的知識產品
4.互聯網時代知識變現的生態系統
5.知識分享升級成為一門“經濟”
6.人物經濟時代的開啟
第三章知識變現的商業邏輯
?為知識付費是一個新命題嗎?
?知識電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是誰?
?知識電商的常見模式有哪些?
?互聯網知識付費的路徑在如何演變?
1.傳統出版:最古老的收費知識服務行業
2.數字出版:知識電商的前哨
3.知識電商的商業模式
4.從“知乎”演變看互聯網知識付費的商業路徑
第四章知識分享的互聯網商業模式
?免費內容和付費內容的界限是什么?
?如何區分知識輸出的廣播模式與點播模式?
?付費會員制何以讓用戶買單?
?怎樣打造粉絲社群?
?知識自媒體電商要重點解決哪些問題?
1.多數內容免費提供,少量高價值內容收費
2.知識輸出的廣播模式與點播模式
3.靠內容聚攏人氣,打造社群
4.會員制:愛就供養,不愛就觀望
5.知識自媒體電商:衍生產品銷售
6.植入廣告:“硬廣”與“軟廣”
第五章知識電商的入口
?互聯網對互聯網知識變現的影響體現在何處?
?四代電商交易入口的不同之處在哪里?
?社群是最佳的電商入口嗎?
?知識工作者如何選擇電商平臺?
1.互聯網讓知識消費變得容易
2.電商交易入口的演變
3.知識電商的社群入口
4.知識電商的平臺入口
下篇搶占知識供給側入口
第六章做職業知識網紅
?網紅成名的常見路徑有哪些?
?什么樣的人更容易成為網紅?
?知識網紅和傳統網紅的區別在哪里?
?知識網紅,通過什么模式來變現?
?知識經濟時代,如何獲取、管理知識?
1.網紅經濟
2.知識網紅
3.搶占知識供給側入口
4.知識網紅的推廣與孵化
5.知識網紅的變現模式
6.知識獲取與管理
第七章內容創業的風口
?什么人群更容易抓住內容創業的風口?
?內容創業的核心是什么?
?資本的介入對內容創業有何沖擊?
?草根在內容領域的機會還剩下多少?
1.內容創業大時代來臨
2.誰能抓住內容創業的風口
3.內容不是重點,用戶量不是重點,愿意付錢的用戶是重點
4.資本的介入
5.內容創業的發展趨勢
第八章打造有趣IP
?IP的衍生商業價值體現在何處?
?大IP時代,哪些紅利可供分享?
?內容和商業間的壁壘如何被IP電商打破?
?如何成為一個優質IP?
1.2015:中國IP元年
2.大IP時代
3.IP電商:打通內容和商業間的壁壘
4.成為一個優質IP
第九章自媒體的黃金時代
?什么因素讓自媒體人開始抱團取暖?
?自媒體的社群價值觀體現在何處?
?個人自媒體和機構自媒體,誰更具競爭優勢?
?自電商是自媒體發展的必經之路嗎?
?公眾號的盈利模式有哪些?
1.自媒體的黃金時代
2.自媒體人的抱團取暖
4.自媒體的社群價值觀
4.自媒體,自電商
5.發現公眾號的盈利模式
6.自媒體人的自我修養
第十章經營知識終歸是一門生意
?內容創業的本質是什么?
?知識電商的核心是什么?
?搞專業的為何干不過搞傳播的?
?內容創業者、知識提供者如何補齊短板,提升多維度競爭力?
1.知識電商不只是“文人氣質下的蛋”
2.知識電商的本質是生意,不是知識
3.搞專業的永遠搞不過搞傳播的
4.多維度競爭將至:從內容到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