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互聯網金融》《數字貨幣》作者李鈞,首次采用"需求――矛盾――拐點”這一分析方法,對互聯網相關的新經濟、新金融、新技術進行了深入探討。全書聚焦新經濟、新規則,揭示在喧囂的互聯網環境下,如何回歸事物的本質,探尋技術、商業與文化的內在機理。互聯網,盡管我們對它已經習以為常,但它并不是開天辟地以來一直存在,基于互聯網的大部分需求,都是在這幾年甚至一兩年內被“創造”出來的,原因在于任何“需求”首先都需要有相應的技術“供給”。技術的快速發展,造成了互聯網領域“需求”的跟隨變化。可以說,如果技術發展得足夠快,快到了用戶不知道明天還可以用網絡做什么,明天還可以上網干什么,那么一旦用戶明天又想找些新樂子,新的產品可能立即就會出現。同時,一旦互聯網技術上允許將一部分舊有的線下業務遷移到線上,舊有的需求也會立即跟隨遷移。在這種情況下,用戶今天的“需求”未必等于明天的“需求”,今天用戶可能在網上玩游戲,明天就可能在網上打車。只要技術允許,完全可以為用戶創造出新的“需求”。當然,需求不是被創造出來的,是因為條件成熟了,用戶就想到了:噢,它應該還可以用來干那個……可以說,移動互聯網時代創造了全新的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就衍生出很多新的需求。正如同PC時代用戶因為有了電腦而需求軟盤和碟片,現在用戶可能會需求一些全新的東西、適合這個時代的東西,但這些需求具體是什么、以什么形式提供、由誰來提供更合適,在具體做出來之前誰也不知道。那么這些需求的實質是什么,它們一定會被滿足嗎?哪些需求是真“痛點”、哪些是需求只是偽需求?面對需求的不明確和迭代,以及隨之而來的時間爭奪、效率改善、跨界競爭與合作,互聯網創業者如何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的路徑,有哪些獲得了成功,又有哪些仍在苦苦求索,還有哪些已經煙消云散?成功者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啟發,失敗者為我們奉獻了怎樣的“談資”?作者作為一群職業瞎琢磨的“票友”,自然無法完整回答以上問題,但是仍然希望能夠通過這本小冊子,采用需求―矛盾―拐點的分析套路,對互聯網相關的新經濟、新金融、新技術做一些粗淺的探討。
暢銷書《互聯網金融:框架與實踐》《數字貨幣》《比特幣》作者全新力作。
一本書洞悉互聯網新經濟、互聯網新技術、互聯網新金融;
10分鐘讀懂人工智能、區塊鏈、O2O、互聯網保險、共享單車、直播、知識付費、智能家居、自動駕駛等風口創業機會。
著名經濟學家朱嘉明作序
李鈞,專欄作家,互聯網愛好者。著有《比特幣》《數字貨幣》《互聯網金融:框架與實踐》《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白皮書2013》等。 李耀東,工學博士,副教授,“零壹財經”研究員,互聯網愛好者,熱愛互聯網與金融相結合的一切事物,如P2P借貸、眾籌、移動支付、智能理財、虛擬貨幣。合著《比特幣》《互聯網金融的三個層次》等,目前從事P2P借貸、眾籌等行業研究與行業報告的編寫工作。
目錄
第一章 事情正在起變化
01 世界正在變化 002
02 復制鈔票的技術 007
03 從產品到用戶 012
04 以用戶為中心的生態 022
05 自己生長的產品 032
第二章 布朗的軌跡:需求、矛盾與拐點
06 需求、矛盾和拐點 038
07 需求:效用的分解與迭代 048
08 矛盾:核心的問題與方式 057
09 拐點:風口到了嗎? 064
第三章 糾結的互聯網新金融
10 P2P借貸:想說愛你不容易 084
11 互聯網消費金融:都在擼袖子? 095
12 互聯網保險:繼續等待戈多? 107
13 互聯網證券:誰在掠奪用戶? 119
14 股權眾籌:一波流還是長流水? 131
15 智能理財:算法與理財師的長跑比賽 139
第四章 爆炸的互聯網新經濟
16 O2O:效率無處不在 154
17 互聯網社交:什么是剛需? 159
18 知識付費:終于等到你買單了? 167
19 直播行業:錢被誰賺走了? 176
第五章 朦朧的互聯網新技術
20 人工智能:歷史、概念、拐點 184
21 區塊鏈的迷霧:能落地的是什么? 203
22 智能家居:僅僅去連接傳感器 217
23 自動駕駛:交通行業的下一場革命?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