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說童年是無憂無慮的,但恐怕更多時候這只是成人的一廂情愿罷了。
有時候,我們發會現孩子膽小退縮難以融入社交生活,有時候,孩子突然變得難以溝通黏人耍賴;而孩子的另一面又總是仿佛被專注力渙散困擾,轉瞬間變成易怒愛打人的"小怪物。
童年,是多種元素的復雜混合,也許廣義上它的確是幸福快樂的,但它的背面卻總難掩著恐懼、憤怒和不安的陰影。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其實無時無刻不在面臨著未知的挑戰與壓力,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充分證明,幾乎所有兒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本套書系通過網絡大數據篩選出受媽媽關注的幾大成長難題,歸類逐冊進行解讀。中國著名兒童發展指導專家馮國強教授,將深奧的兒童發展心理學理論通過通俗易懂的層層講述,深入淺出直擊根源,為中國父母獻上實用的解決指導方案。
寶貝慢慢長大了,但你發現他(她)似乎怕很多東西。認生?膽小?怕事?不合群?難以接受新事物?抗拒上幼兒園?他(她)是真的膽小嗎?大咖專家馮國強老師和你一起面對,關注童年焦慮,守護孩子健康成長。逐個擊破讓家長頭疼的成長大問題,案例來自20年真實臨床經驗,讓家長一看就懂,一查即用!CCTV著名主持人王小騫、CCTV著名少兒節目主持人毛毛蟲、悠貝親子圖書館創始人林丹作序力薦!收聽《楊瀾晚八點》,楊瀾對話馮國強,膽小的孩子,更有先天優勢嗎?參與話題討論,更有大獎等你拿!凱叔講故事馮國強在線課程已同步上線!隨書贈送 凱叔講故事 36元現金券~
前言
讓膽小的孩子重拾快樂
人常說童年是無憂無慮的,但更多時候這恐怕只是成年人的一廂情愿罷了。童年是多種元素的復雜混合,也許廣義上它的確是幸福快樂的,但它的背面卻總難免隱藏著恐懼、憤怒和悲傷的陰影。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其實無時無刻不在面臨著未知的挑戰與壓力,多年來心理學的研究充分證明,不安與恐懼毫無疑問是造成絕大部分兒童心理問題的根源。
2歲半的貝貝是個敏感型的孩子。龍龍和貝貝像平時一樣享受著愉快的公園散步,在池塘邊的小路上穿行。突然,一只青蛙從石板路上跳過,貝貝受到了很大驚嚇,直接尖叫著跑出了池塘地帶。貝貝媽媽知道后,立即想拉著貝貝回到池塘邊,讓貝貝消除恐懼,她不停地跟孩子強調:你不是最喜歡動畫片里的小青蛙嗎?小青蛙有什么好怕的!但是貝貝就是寸步難行,堅持要媽媽馬上帶她離開公園。而此時的龍龍在短暫害怕后,和其他小朋友重新投入到了追逐游戲中。因為剛剛來到公園就要走,貝貝媽媽開始氣急敗壞地一路發泄:人家龍龍也看見了,人家都不怕,該怎么玩兒還怎么玩兒,一只青蛙有什么可怕的!而貝貝的恐懼并沒有到此結束,在隨后很長的時間里,她都拒絕再走公園的小路,樹枝被風吹動的沙沙聲都能嚇到她,她開始變得不喜歡去公園玩,只有在室內活動場所才能放松下來,而每次置身于樹多草多的場所時貝貝就開始渾身發緊,要求迅速離開。媽媽則一次比一次沒有耐心究竟有什么好怕的!告訴你多少次了!沒事的!你看別的小朋友有你這樣的嗎?你都快要3歲了怎么還那么膽小!
以上的情景和言語,你熟悉嗎?這些輕易否定和輕視孩子感受的話是不是經常從一些父母的嘴里冒出來?我們很容易輕視孩子的恐懼,也許初衷是想幫助孩子,卻不得要領無從入手,然后陷入焦躁的旋渦。常常評價孩子膽小的父母,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總愛焦躁地形容自己孩子 懦弱與不堪的情景,仿佛孩子的懦弱膽小是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他們深深地憂愁著孩子的未來,擔心孩子在社會中被欺負,擔心孩子無法保護自己、無法承受挫折、無法享受挑戰的快樂,等等。在這些描述的背后,我也總能聽出這些父母世俗標準的潛臺詞,他們大都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應該是開朗活潑、勇敢自信的,在很多場合落落大方的孩子,才能給自己長臉。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換句話說,他們大都認為膽小的孩子就等于性格不好,而百分之八十的家長都希望通過鍛煉將孩子的性格徹底改變。我甚至發現很多膽小孩子的家長經常將一絲難掩的苦澀用復雜的言語包裝,而實質傳達出來的信息卻是在屢次勸慰與安撫起不到作用后,他們開始對孩子產生深深的失望,認為孩子在很多時候表現得怯懦簡直丟盡了大人的臉,而同時,他們又深深地憂慮著孩子的未來,怕孩子在成長之路上受欺負受委屈,在應對未來的各種競爭中成為無法自保的弱勢群體。這些家長通常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走向虎媽鷹爸的道路,認為嚴厲與鞭策才是改變孩子性格的通途。殊不知,嚴厲帶來的壓力將把孩子推向深淵。
上文中的貝貝心理究竟發生了什么?現在我們拋開家長的問題,單純地探索一下孩子的安全系統。貝貝察覺危險的功能運轉得非常良好,她發現了潛在的危險,而且立刻判斷出從來沒見過的真實青蛙和動畫片里的青蛙截然不同,她拉響了自己的警報器。這一切都是完好的反應機制,只是貝貝的解除警報機制出了問題,她警報時間太長了,媽媽想強行幫她解除警報卻不管用,然后媽媽開始生氣,變得失去耐心,使貝貝的恐懼雪上加霜。而龍龍的警報也響了,但在發現安全的時候及時解除了警報。
父母描述起孩子的恐懼表現來真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其實孩子的恐懼表現無非有以下幾種:懼怕陌生環境與事物;懼怕特定的物體、動物或聲音;懼怕與他人交往,難以融入同伴中;不敢嘗試新事物;難以接受生活中的大小變化等。其實,幾乎所有膽小孩子的恐懼都可以歸入以上幾種類型,盡管孩子恐懼的表現可能是千差萬別的。究其根源,孩子的恐懼究竟是從哪里來的呢?哪里才是恐懼的源頭呢?很多家長通常會提供大量線索,但卻含糊不清。關于嬰幼兒是如何形成恐懼的,其實早在1918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行為主義心理學創始人約翰華生(John Broadus Watson)就給出了明確的標準答案恐懼是學來的。
著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創始人約翰華生,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人類的行為無論是正常的行為還是病態的行為,都是后天習得的,換言之,是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模式,而家庭的陪伴幾乎可以決定孩子的一生。
本書中將會談到影響至今的一系列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它們會幫助很多有這方面困擾的家長,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否盡職。孩子的恐懼在成長過程中是無法避免的,而作為父母要以比孩子更敏感的心來體察孩子的一舉一動,隨時提醒自己把自己從孩子的對立面抽離出來,尚在成長的孩子其實還沒有成熟到可以真正獨立地面對這個世界。缺少了親人的幫助,就好像突然把我們丟到一個外太空星球一樣,任何動物、事物、聲響都可能引起我們巨大的恐懼,因為一切都是未知與陌生的,即使外界再傳送安全信號給我們,我們仍然會緊張、驚恐就像個孩子。當然,這種緊張焦慮一定不是平均分布在每個人身上的,這世界注定有進取者,也有謹慎者。找出一組成員丟到一個陌生的星球,一定會有人出去探索,有人留在安全地帶守候。而每個孩子也都有天生的氣質和天賦的秉性,當今主流的氣質評析是基于托馬斯切斯的研究,從九個維度去衡量的,根據面臨陌生環境刺激時孩子的心理行為會有怎樣的傾向,可以基本判斷出孩子的氣質個性類型。例如,在趨避性這個維度上,傾向于回避的孩子在面對新鮮陌生事物時,多選擇逃避躲閃,而非趨近接受。哈佛大學的杰羅姆凱根也對先天氣質進行過大量的研究,他發現有10%~20%的人天生對不熟悉的事情反應敏感。面對陌生的人或事,他們要比正常人花更多的時間才能獲得安全感。經常有父母會問,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是否可以通過認知能力的增強逐漸擺脫恐懼的影響應該說認知能力確實會影響恐懼感,但遺憾的是,對于那10%~20%的天性敏感的孩子,這種童年的恐懼如果處理不當,將影響到他們成人后工作、事業、婚姻、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如今,大量的教育理念已經來到我們身邊,今天的年輕父母對待育兒較十幾年前已有了巨大的改變愛是包容接納,是養育孩子的基礎,我們大多已經知道教育的關鍵,但在面對如膽小怕事的個性差異時,父母們通常就又變得手足無措了。恐懼帶來的壓力有時候也并非那么可怕,適當的壓力是成長中所必需的元素。而我們要怎么將孩子的壓力調整到適當水平?怎么將敏感孩子持續發作的警報器解除呢?本書將和家長一起探討如何讓膽小的孩子重拾快樂。
馮國強
中國著名兒童發展指導專家
中國優生優育協會兒童腦潛能開發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擔任CCTV、BTV、中國教育電視臺等多檔育兒節目權威專家,曾任搖籃網、網易育兒、寶寶樹等多家媒體兒童教育顧問專家
首創關鍵時期P.E.D早教法,被收入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專家委員會十周年成果
20余年、8萬例兒童早期發展指導經驗,親自為3000多家庭面對面咨詢
凱叔講故事重磅熱推的專家大咖,馮國強同系列音頻課已配合新書上線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王小騫、cctv少兒頻道著名主持人毛毛蟲、悠貝親子圖書館創始人林丹女士作序推薦
楊瀾女士將攜天女平臺重點打造的兒童心理學明星專家,多檔節目即將全網熱推
目 錄
01膽小孩子成長中的那些事兒
我就是那種天生膽小的孩子嗎?
經歷成長中的第一次恐懼
可怕的聲音來了可能伴隨一生的恐怖經歷
我家有個認生寶
怕貓、怕狗、怕閃光奇奇怪怪的各種恐懼來襲!
感受新事物驚喜還是驚嚇?
我不要和小伙伴一起玩!
媽媽不要關燈,我害怕怪物!
小鳥為什么不唱歌了恐懼死亡
02恐懼的前世今生那些經典的心理學實驗
恐懼其實是我們 制造出來的華生的恐懼實驗
警惕恐懼的形成七次巨響改變阿爾伯特的一生
恐懼的泛化蔓延的恐懼將讓孩子無處可逃
已經形成的恐懼有可能被消除嗎?
懦弱是被父母培養出來的習得性無助實驗
小狗的絕望
陷入無助深淵的嬰兒
成年人的習得性無助
不要讓你的孩子習慣退縮
孩子會成長為你期望的人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實驗
世界上最聰明的老鼠
贊美讓孩子成為天才
03孩子究竟怕的是什么?
知識篇
恐懼的本質請找到孩子的恐懼按鈕
似懂非懂最恐怖認知能力決定恐懼感受
成長之路充滿荊棘經驗對恐懼的影響
逃避還是戰斗?孩子面對恐懼時的反應
我能戰勝恐懼嗎?孩子的自我評估
做淡定的父母,別把你的焦慮傳遞給孩子
解讀篇
謹慎還是膽小?這是個問題
別再主導孩子的第yi次
孩子只是慢,不是怕
孩子怕的其實是那個標簽
別跟孩子的天生氣質對著干
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
敏感的孩子更善于思考
學會等待,孩子會為你打開全新的視角
孩子的恐懼,與父母的早教方式
忽視型父母,孩子容易怕什么?
溺愛型父母,孩子容易怕什么?
專制型父母,孩子容易怕什么?
民主型父母,孩子容易怕什么?
消極經驗是恐懼的罪魁禍首
至關重要的第yi次經驗
警惕!恐懼刺激的反復登場
去除孩子的恐懼從家長自身做起
不要讓孩子掉進無助的深淵
別怕,媽媽在和別怕,媽媽做
給孩子的愛,不要忽視亦不要過度
04孩子膽小退縮,媽媽千萬不要這樣做
失誤篇
被誤解的膽小退縮你個膽小鬼!
固有觀念膽小,總不是好事情
慣用語言你怎么那么膽小
內在小孩說:你讓開,我來!
片面鼓勵膽大勇敢勇敢點,向前沖!
勇敢不等于魯莽
謹慎和預判才能讓孩子應對真正的危險
別讓勇敢吃掉安全感
反復經歷挫折和失敗
創造恐懼環境,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生命成長的每個階段只有一次,不能拿來做試驗
別成為刻板印象的幫兇
當你變成孩子的恐懼之源
05孩子膽小退縮,媽媽需要這樣做
正解篇
了解孩子的氣質類型,媽媽需要這樣做
細心觀察記錄,結合專業評測
接受孩子的特點,創設積極的環境
改變互動的方式,尊重孩子的特點
孩子認生,媽媽需要這樣做
請比孩子更敏感地體察孩子的感受
做出良好示范,留給孩子觀摩的空間
以良好體驗結束,積累積極的經驗
孩子遠離小朋友,媽媽需要這樣做
尊重孩子獨一無二的社交風格
體察孩子曾經的負面交往經驗,進行必要的積極干預
付諸行動,而非語言
與孩子一起復習快樂,正面強化
面對困難挑戰,媽媽需要這樣做
幫孩子評估任務的困難程度,不過度要求
觀察孩子的反應,照顧孩子的感受,給予愛的支持
反饋、總結和強化成功經驗,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應對想象恐懼,媽媽需要這樣做
幫孩子沖破狹隘想象限制
和孩子一起理解想象
帶孩子在積極的想象世界里翱翔
對付曾經的恐懼經驗,媽媽需要這樣做
接納孩子的恐懼經驗
用輕松的方式和孩子一起直面恐懼
現在,請和恐懼開個玩笑吧
和孩子一起面對終極恐懼,媽媽需要這樣做
和孩子一起理解死亡
愛是好的生命教育
孩子害怕起沖突,媽媽需要這樣做
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讓孩子自己制定社交規則
請你來做觀察者和調節員
允許和接受適度的沖突,體驗成長的必修課
適當的沖突是成長的歷練
積極應對恐懼,媽媽需要這樣做
嘗試與恐懼和解
先設定一個不恐懼的小目標
用你的微笑擊敗孩子世界里的陰霾
超越恐懼,培養真正的積極行為
06敏感謹慎型孩子也有天然優勢
解讀成人世界的怕
天然優勢大于一切,成為自己內心的英雄
每個孩子都是不斷成長的獨特的自己
結語 孩子,你能行
恐懼不等于退縮
讓孩子獲得真正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