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根據教育部工程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工程圖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并吸收兄弟院校近年來教學改革的經驗編寫而成的,與王菊槐、劉東燊主編的《工程圖學》教材配套同步出版。本習題集的編排順序與教材基本一致,主要內容包括:投影基礎、立體及其表面的交線、制圖的基本知識、軸測圖、組合體、機件常用表達方法、標準件及常用件、零件圖及其技術要求、裝配圖、計算機繪圖基礎等。附錄的兩套試卷供學生與教師期中與期末檢測復習之用。本套教材配套電子課件、習題參考答案、圖文件等。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非機械類(40學時~75學時)各專業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前言
本書是根據教育部工程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工程圖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并吸收兄弟院校近年來教學改革的經驗編寫而成的。本書與王菊槐、劉東燊主編的《工程圖學(第2版)》配套使用。
本習題集與主教材內容完全同步,共10章,另加附錄。本套教材的主要特點如下。
(1) 重視了對緒論的編寫。對從設計的起源到現代工業設計、從圖形表達的歷史淵源到現代工程圖學的發展進行了簡要介紹,使得該書的開篇具有趣味性與厚重感。同時,明確了該課程的研究內容與學習任務,使學生對該課程的技術基礎性地位與重要性有了全方位的認識與了解,從而加強了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 改進了傳統理論知識介紹的表述方式。該書以研究“體”的投影規律為出發點,將傳統畫法幾何內容中對點、線、面的空間分析融入到“體”的投影中,從“知其然”再到“知其所以然”,符合人們認知事物的客觀規律。
(3) 堅持基礎理論以實踐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指導思想,教材內容的選擇及體系結構力求體現應用型本科的特色。注重“儀器繪圖、徒手草圖、計算機繪圖”三大技能以及空間分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4) 注重對教學內容的遞進式教學設計。考慮到只有建立起基本的投影體系,完成一定的習題作業后,再用圖紙進行尺規繪圖,教學的成效才會更佳。所以,本書將《技術制圖》國家標準等陳述性內容安排在了投影基礎理論之后。考慮到計算機上機相對集中,安排較為便利,所以計算機繪圖部分采取單獨成章的方式編寫。
(5) 注重編寫的創新性。注意從日常的產品中提取幾何形體進行分析。例如,在軸測圖一章中,立體的幾何形態來自照相機、螺母螺栓、臺階、手提燈、椅子等,增加了內容的可讀性。組合體的構型分析開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全書貫徹了最新國家標準。
(6) 強調了教材上圖例的選擇與習題的呼應性。習題集的編寫由教材相應章節編寫人承擔,注重了圖例選擇的典型性與精練性和目的性。注重基礎練習與提高性練習題的合理安排。為了及時了解和檢查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附錄提供兩套測試試卷,供學生與教師期中與期末檢測復習之用。
本套教材參考學時為40~75學時。本套教材提供配套電子課件、習題參考答案和圖文件等,請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http://wwwhxeducomcn)注冊下載。
本書由林益平、趙近誼擔任主編。參加編寫的有:王菊槐(第1章、第4章、附錄)、趙近誼(第2章、第3章)、江湘顏(第5章)、易惠萍(第6章)、劉東燊(第7章、第9章)、林益平(第8章、第10章)。
湖南省工程圖學學會理事長、國防科技大學尚建忠教授審閱了本書,對本書編寫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編者參考了國內一些同類著作和資料,已作為參考文獻列于書末。湖南工業大學教務處對本書的出版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謝!
編 者2017年8月
收起全部↑
王菊槐,男,湖南工業大學教授,湖南省工程圖學學會理事(副秘書長)、中國圖學學會高級會員。長期從事機械與材料成型領域的一線教學、科研、教研工作,出版多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