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教育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課程基本要求編寫,是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卓越工程師培育計劃教材、***特色專業教材、精品資源共享課同步教材。以激光的產生、傳輸、調制、探測、成像和顯示為主線,體現光源激光化、傳輸波導化、手段電子化和處理光學化,較系統的介紹信息光電子技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性能指標和技術應用。本書共6章,主要內容包括:輻射度學和光度學、激光產生的物理基礎及其工程應用;激光束在大氣、電光晶體、聲光晶體、光纖等介質中傳播規律和特性,以及相關技術與應用;激光束的電光、聲光、磁光調制原理、結構、參數和技術特性;光電探測器件的物理效應、原理、結構和特性,以及技術應用;光電成像的基本概念、原理、結構和綜合特性,以及工程應用;光電顯示的基本原理、性能參數和顯示器技術等。本書提供配套教學大綱、考試大綱、電子課件、章節練習及期末考試模擬試題、光電科技視頻、成功課程設計案例等。
周自剛,男,西南科技大學教授。胡秀珍,女,內蒙工業大學教授,教育部光電教指委委員。作者長期從事光電領域一線教學和科研工作,出版多部著作。
第1章 光輻射與激光器 (1)
1.1 光輻射 (1)
1.1.1 電磁波譜 (1)
1.1.2 光輻射 (2)
1.1.3 熱輻射的基本定律 (3)
1.2 輻射度量與光度量 (5)
1.2.1 輻射度量 (6)
1.2.2 光度量 (7)
1.2.3 光度量和輻射度量的關系 (10)
1.3 激光基本原理 (11)
1.3.1 光子的基本性質 (11)
1.3.2 激光產生的物理基礎 (12)
1.4 典型激光器及其應用 (17)
1.4.1 激光器的種類 (17)
1.4.2 固體激光器 (19)
1.4.3 氣體激光器 (20)
1.4.4 半導體激光器 (21)
1.4.5 光纖激光器 (22)
1.4.6 激光特性 (23)
光電科學家與諾貝爾獎 (24)
工程與技術案例 (25)
練習題 (27)
第2章 光束的傳播 (30)
2.1 光在大氣中的傳播 (30)
2.1.1 大氣傳輸 (30)
2.1.2 湍流效應 (33)
2.2 光在電光晶體中的傳播 (35)
2.2.1 電光效應 (35)
2.2.2 相位延遲 (37)
2.3 光在聲光晶體中的傳播 (43)
2.3.1 聲光效應 (43)
2.3.2 聲光衍射 (45)
2.4 光在磁光介質中的傳播 (48)
2.4.1 磁光效應 (48)
2.4.2 磁光偏振 (48)
2.5 光在光纖中的傳播 (51)
2.5.1 弱導條件 (51)
2.5.2 階躍型光纖中光的傳播 (52)
2.5.3 梯度型光纖中子午光線的傳播 (54)
2.5.4 光束在光纖波導中的衰減和色散特性 (54)
2.6 光在非線性介質中的傳播 (57)
2.6.1 介質的非線性電極化 (57)
2.6.2 光學變頻效應 (57)
2.6.3 強光引起介質折射率變化 (60)
光電科學家與諾貝爾獎 (62)
工程與技術案例 (63)
練習題 (64)
第3章 光束的調制與掃描技術 (67)
3.1 調制原理 (67)
3.1.1 幅度調制 (68)
3.1.2 角度調制 (68)
3.1.3 光強調制 (70)
3.1.4 脈沖調制 (70)
3.1.5 數字調制 (71)
3.2 電光調制 (73)
3.2.1 強度調制 (73)
3.2.2 角度調制 (77)
3.3 聲光調制 (78)
3.3.1 工作原理 (79)
3.3.2 調制參量 (79)
3.3.3 聲光匹配 (81)
3.4 磁光調制 (82)
3.4.1 工作原理 (82)
3.4.2 光強調制 (82)
【小故事】 (83)
3.5 內調制 (83)
3.5.1 LD調制原理 (83)
3.5.2 LED調制特性 (84)
3.5.3 模/數調制 (85)
光電科學家與諾貝爾獎 (86)
工程技術案例 (86)
練習題 (87)
第4章 光電探測技術 (90)
4.1 物理效應 (90)
4.1.1 外光電效應 (91)
4.1.2 內光電效應 (93)
4.1.3 光熱效應 (94)
4.1.4 光電轉換定律 (96)
4.2 技術參數 (96)
4.2.1 靈敏度 (97)
4.2.2 量子效率 (98)
4.2.3 通量閾 (99)
4.2.4 噪聲等效功率 (100)
4.2.5 歸一化探測度 (100)
4.3 光敏電阻 (101)
4.3.1 工作原理 (101)
4.3.2 技術特性 (102)
4.4 光電池 (107)
4.4.1 工作原理 (107)
4.4.2 技術特性 (107)
4.4.3 太陽能電池 (110)
4.5 光電二極管 (114)
4.5.1 Si光電二極管 (114)
4.5.2 PIN硅光電二極管 (119)
4.5.3 雪崩光電二極管 (120)
4.6 光電三極管 (123)
4.6.1 光照特性 (123)
4.6.2 光譜特性 (124)
4.6.3 伏安特性 (124)
4.7 光電掃描技術 (125)
4.7.1 機械掃描 (125)
4.7.2 微機掃描 (126)
4.7.3 電光數字式掃描 (129)
光電科學家與諾貝爾獎 (130)
工程技術案例 (131)
練習題 (134)
第5章 光電成像技術 (138)
5.1 工作原理 (138)
5.1.1 CCD結構與原理 (139)
5.1.2 CCD技術參數 (144)
5.1.3 CMOS結構與原理 (147)
5.1.4 IRFPA結構與原理 (149)
5.2 光電成像原理 (153)
5.2.1 基本結構 (153)
5.2.2 技術參數 (154)
5.3 紅外成像技術 (155)
5.3.1 性能參數 (155)
5.3.2 空間分辨率 (156)
5.3.3 溫度分辨率 (159)
5.4 夜視技術 (160)
5.4.1 微光像增強器的工作原理與性能參數 (160)
5.4.2 微光攝像CCD器件的工作原理 (165)
光電科學家與諾貝爾獎 (166)
工程技術案例 (167)
練習題 (169)
第6章 顯示技術 (171)
6.1 陰極射線管 (171)
6.1.1 黑白顯像管 (171)
6.1.2 彩色顯像管 (173)
6.2 液晶顯示 (177)
6.2.1 液晶光學性質 (177)
6.2.2 扭曲向列型液晶顯示 (180)
6.2.3 液晶顯示器的技術參數 (182)
6.3 等離子體顯示 (183)
6.3.1 發光原理 (184)
6.3.2 單色顯示技術 (184)
6.3.3 彩色顯示技術 (186)
6.4 電致顯示技術 (187)
6.4.1 發光二極管顯示原理與技術 (187)
6.4.2 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技術 (187)
光電科學家與諾貝爾獎 (188)
工程技術案例 (189)
練習題 (190)
模擬練習題1 (193)
模擬練習題2 (196)
模擬練習題3 (199)
綜合練習題4 (201)
綜合練習題5 (203)
光電子技術專業術語 (206)
參考文獻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