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原《施工企業會計》一書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的,不少內容都作了變動,其中尤以“總論”、“對外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章節最為突出,同時還增加了“投資性房地產”等以前所沒有的新章節,全書貫穿了“公允價值計量”等新企業會計準則提出的新的理念和方法,在保持原施工企業會計基本模塊的基礎上盡可能體現出和新會計理念的有機結合和統一。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了39個新企業會計準則(1個基本準則,38個具體業務準則)。新企業會計準則的頒布和實施,標志著我國會計規范體系與國際會計規范體系的全面接軌,這也是迄今為止我國會計方面幅度最大的一次改革。這一次改革的內容之廣、變化之多、難度之大、影響之深,在我國會計發展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新企業會計準則頒布之后,如何貫徹落實成了我國會計界的首要任務。因為這.一次改革的內容很多,很多會計工作者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這些變化。鑒于這種情況,有關專業組織和團體,近期在不斷地組織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學習和培訓,力圖使廣大會計工作者能盡快掌握新企業會計準則,用好新企業會計準則,盡量縮短新舊企業會計規范的銜接和過渡期。其中會計類教材和理論書籍的相應配套改革是不可避免的,本書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編寫出版的。
在新企業會計準則出臺之前,我國曾于1993年頒布過《施工企業會計制度》,2001年頒布過《企業會計制度》。后來,國家財政部曾對1993年頒布的《施工企業會計制度》進行過修改,并于2003年頒布過新版《施工企業會計核算辦法》。就全國而言,我國施工企業目前在執行會計制度方面還處在新老過渡期,部分企業已經執行新企業會計準則,部分企業還在執行國家財政部于2003年頒布的《施工企業會計核算辦法》和2001年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
根據國家財政部的要求,從2007年1月1日起,所有上市公司必須執行新企業會計準則。國家財政部還鼓勵其他企業(除了小企業之外)盡早執行新企業會計準則。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會計概述
第二節 會計的基本假設和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
第三節 會計要素、計量和會計等式
第四節 施工企業適用的會計科目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貨幣資金的核算
第一節 現金的核算
第二節 銀行存款的核算
第三節 其他貨幣資金的核算
第四節 外幣業務的核算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應收款項的核算
第一節 應收賬款的核算
第二節 應收票據的核算
第三節 預付賬款和其他應收款的核算
第四節 內部往來的核算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 工資的核算
第一節 工資總額的構成
第二節 工資的計算與發放
第三節 工資的結算與分配
第四節 應付福利費和工會經費的核算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 存貨的核算
第一節 存貨
第二節 施工企業的材料
第三節 材料采購的核算
第四節 材料領用的核算
第五節 材料其他業務的核算
第六節 周轉材料的核算
第七節 低值易耗品的核算
第八節 產成品的核算
第九節 存貨的期末計價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 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核算
第一節 固定資產概述
第二節 固定資產的計價
第三節 固定資產增加的核算
第四節 固定資產折舊的核算
第五節 固定資產修理的核算
第六節 固定資產處置的核算
第七節 租入固定資產的核算
第八節 無形資產的核算
第九節 遞延資產的核算
第十節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復習思考題
第七章 投資性房地產的核算
第一節 投資性房地產概述
第二節 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和計量
第三節 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和處置
復習思考題
第八章 負債的核算
第一節 流動負債的核算
第二節 長期負債的核算
復習思考題
第九章 工程成本的核算
第一節 工程成本核算的意義
第二節 材料費和人工費的核算
第三節 機械使用費的核算
第四節 其他直接費的核算
第五節 間接費用的核算
第六節 輔助生產與待攤、預提費用的核算
第七節 工程成本的結算
第八節 竣工工程成本決算
復習思考題
第十章 附屬企業生產成本的核算
第一節 附屬企業生產成本核算概述
第二節 附屬企業生產成本核算示例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一章 專項工程及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核算
第一節 臨時設施的核算
第二節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核算
第三節 專項工程支出的核算
復習思考題
第十二章 營業收入的核算
第一節 營業收人概述
第二節 工程收入的核算
第三節 其他業務收入的核算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三章 對外投資的核算
第一節 對外投資概述
第二節 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核算
第三節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
第四節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核算
第五節 新舊會計規范關于投資規定的比較
復習思考題
第十四章 利潤的核算
第一節 本年利潤的核算
第二節 所得稅的核算
第三節 利潤分配的核算
復習思考題
第十五章 財務報告
第一節 財務報告概述
第二節 財務報表的編制
第三節 會計報表的分析
復習思考題
附錄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附錄二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2006年)
附錄三 財政部關于印發《施工企業會計核算辦法》的通知
二、會計核算的基礎
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會計核算的基礎是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要求企業在核算收人和費用時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凡是應該屬于本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其款項是否已經收付,均應作為本期收人和費用處理。凡是不屬于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其款項已在本期收到或付出,均不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
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經常會發生貨幣收支業務與交易事項不一致的情況。比如,款項已收到,銷售未實現;款項已支付,但并不是為本期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這就有一個收人和費用期間確認的問題。為了明確會計核算的確認基礎,更正確地反映會計期間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企業的會計核算必須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
與權責發生制相對應,收付實現制是另外一種確認基礎,它是以收到或付出現金作為確認收人或費用的依據。我國的行政單位采用收付實現制,事業單位除經營業務以外也都采用收付實現制。
三、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
會計的目標就是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會計信息質量的好壞是檢驗企業會計工作質量的標志。所以,對會計信息質量提出全面的要求,對規范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后續計量等全部會計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是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主要有八個方面。
1.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