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教育部“面向21世紀高等農林院校植物生產類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課題研究成果之一。全書共14章,包括化學基本原理、物質結構基礎、化學分析法、重要生物元素化學等。內容分為教學基本要求的內容[根據2008年修訂的全國高等農林院校《普通化學》、《分析化學》教學基本要求和教育部考試中心頒布的《200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農學門類聯考考試大綱》中規定的有關無機化學(普通化學)和分析化學內容確定]、深入提高的內容和知識擴展內容三個層次。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農林類、生物類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教師及科技工作者參考。
代性,內容編排也更加科學、合理,便于教學。主要變動表現在:①無機化學部分將原子結構、分子結構兩章內容及配合物價鍵理論整合成物質結構基礎一章,并增加了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分子軌道理論等內容,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②分析化學部分將原來各自成章的四大滴定合并成滴定分析方法一章,增加了現代儀器分析簡介一章;③為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在部分章中附有反映****動態的“知識拓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0章 緒論
0.1 化學研究的對象和發展簡介
0.2 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的任務與作用
0.3 無機及分析化學在專業中的重要性
0.4 學習方法與要求
第1章 溶液和膠體
1.1 分散系及其分類
1.2 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
1.3 稀溶液的依數性
1.4 膠體溶液
1.5 乳濁液
知識拓展:納米材料
思考題與習題
第2章 化學反應速率
2.1 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
2.2 反應速率理論和反應機理簡介
2.3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知識拓展:化學動力學在藥學中的應用
思考題與習題
第3章 化學熱力學基礎及化學平衡
3.1 基本概念
3.2 化學反應的反應熱
3.3 化學反應的方向和限度
3.4 化學反應的限度——化學平衡
知識拓展:人工合成金剛石
思考題與習題
第4章 酸堿平衡與沉淀—溶解平衡
4.1 酸堿質子理論
4.2 酸堿水溶液pH的計算
4.3 酸堿平衡的移動
4.4 緩沖溶液
4.5 沉淀—溶解平衡
知識拓展:痕量組分的富集——混晶共沉淀
思考題與習題
第5章 配位化合物
5.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5.2 配位平衡
5.3 螯合物
5.4 配位化合物的應用
知識拓展:配位化合物用于醫療
思考題與習題
第6章 氧化還原反應
第7章 物質結構基礎
第8章 分析化學概論
第9章 滴定分析方法
第10章 吸光光度法
第11章 電勢分析法
第12章 現代儀器分析簡介
第13章 重要生物元素化學
參考文獻
附錄
第1章 溶液和膠體
溶液和膠體是物質在自然界中的不同存在形式,它們與人類生命活動過程以及工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生物體內的無機鹽、有機成分等均以溶液或膠體的形式在體內流通。在工農業生產中,農藥的使用、無土栽培技術的應用、組織培養液的配制、土壤的改良、工業廢水的凈化處理等都離不開溶液與膠體的知識。那么,什么是溶液?什么是膠體?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它們各自又有什么樣的特點?要了解上述問題,需要了解有關分散系的概念。
1.1 分散系及其分類
1.1.1 分散系的概念
物質除了以氣態、液態和固態的形式存在之外,還常以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物質中的形式存在,這種存在形式稱為分散系統,簡稱分散系。例如,糖分散在水中形成糖溶液,黏土分散在水中稱為泥漿,水滴分散在空氣中成為云霧,奶油、蛋白質和乳糖分散在水中成為牛奶等都是分散系。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質稱為分散質(或分散相),處于分割成粒子的不連續狀態;而容納分散質的物質稱為分散劑(或分散介質),以連續的狀態形式存在。在上述例子中,糖、黏土、水滴、奶油、蛋白質、乳糖等是分散質,水、空氣就是分散劑。分散質和分散劑的聚集狀態不同,分散質粒子大小不同,分散系的性質也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