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南碳硅泥巖型鈾礦成礦規律與找礦方向》在闡述廣西西南部區域地質背景基礎上,系統從巖石學、礦物學、沉積學、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年代學等方面深入研究了典型碳硅泥巖型鈾礦的成礦規律,揭示了研究區碳硅泥巖型鈾礦的成礦機理,建立了成礦模型,劃分了成礦遠景區,為該區碳硅泥巖型鈾礦的研究及找礦提供了科學參考及依據。
《桂西南碳硅泥巖型鈾礦成礦規律與找礦方向》可以供鈾礦地質找礦人員參考,也可供鈾礦地質專業學生學習參考。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區概況
1.1.1 地理位置
1.1.2 研究區自然地理經濟條件
1.1.3 礦產資源概況
1.2 以往地質工作程度及存在的問題
1.2.1 碳硅泥巖型鈾礦床研究概況
1.2.2 大新地區鈾礦地質勘查及研究概況
1.2.3 存在的主要問題
1.3 研究目的及意義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2章 區域地質概況
2.1 大地構造位置
2.2 區域地質構造發展史
2.3 區域地層
2.3.1 寒武系(□)
2.3.2 泥盆系(D)
2.3.3 石炭系(C)
2.3.4 二疊系(P)
2.3.5 三疊系(T)
2.3.6 第四系(Q)
2.4 區域巖漿巖
2.5 區域構造
第3章 典型礦床(點)地質特征
3.1 大新礦床地質特征
3.1.1 地層巖性
3.1.2 構造
3.1.3 礦體特征
3.1.4 礦石特征
3.1.5 圍巖蝕變特征
3.2 普井屯礦點地質特征
3.2.1 地層
3.2.2 巖漿巖
3.2.3 構造
3.2.4 圍巖蝕變
3.2.5 鈾礦化特征
3.3 雷屯礦點地質特征
3.3.1 地層
3.3.2 礦區構造
3.3.3 熱液活動和圍巖蝕變
3.3.4 礦帶、礦段特征
3.3.5 礦體特征
3.3.6 礦石物質成分
3.4 巴江礦床地質特征
3.4.1 地層巖性特征
3.4.2 構造特征
3.4.3 鈾礦化特征
3.4.4 礦體特征
3.4.5 礦石特征
3.4.6 礦床成因及找礦標志
3.5 不同礦床(點)地質特征對比
3.5.1 含礦層位及巖性對比
3.5.2 控礦構造對比
3.5.3 圍巖蝕變對比
第4章 礦床地球化學特征
4.1 大新礦床地球化學特征
4.1.1 不同品位樣品地球化學特征
4.1.2 不同巖性樣品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
4.1.3 礦床內部典型剖面特征
4.1.4 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
4.1.5 形成環境探討
4.2 普井屯礦點地球化學特征
4.2.1 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
4.2.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
4.2.3 形成環境探討
4.3 雷屯礦點地球化學特征
4.3.1 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
4.3.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
4.3.3 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
4.3.4 形成環境探討
4.4 巴江礦床地球化學特征
4.4.1 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
4.4.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
4.4.3 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
4.4.4 眵成環境探討
4.5 地球化學特征對比
4.5.1 微量元素特征對比
4.5.2 稀土元素特征對比
4.5.3 碳氧同位素特征
第5章 大新鈾礦床成礦機理研究
5.1 成礦物質來源
5.1.1 鈾及伴生元素的浸出特征及來源探討
5.1.2 共生伴生元素來源討論
5.2 成礦流體的來源探討
5.2.1 成礦流體來源的地質學證據
5.2.2 成礦流體來源的地球化學證據
5.2.3 小結
5.3 熱源——兼論中基性巖脈及其與成礦的關系
5.3.1 中基性巖脈的地質特征
5.3.2 中基性巖脈的地球化學特征
5.3.3 中基性巖的年代學特征
5.3.4 中基性巖脈與礦化關系
5.3.5 小結
5.4 有機質與鈾成礦關系
5.4.1 樣品選取及分析
5.4.2 有機質類型及成熟度
5.4.3 有機質與鈾礦化關系
5.4.4 小結
第6章 大新地區鈾礦成礦模式及找礦方向
6.1 鈾成礦模式
6.1.1 大新地區鈾成礦條件
6.1.2 鈾成礦模式
6.2 大新地區鈾礦找礦方向
6.2.1 鈾礦化的定位標志
6.2.2 鈾成礦遠景區劃分及找礦方向
6.2.3 大新礦床找礦建議
第7章 主要成果與建議
7.1 主要成果
7.2 存在問題及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