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第二故鄉》正文以回憶記實文和大量照片描述1967年一批原上海第一醫學院的19名學子響應祖國的號召,組織《指點江山》醫療隊奔赴貴州少數民族山區安家落戶的故事。這些年青人在缺醫少藥的山區,爬山涉水, 送醫送藥,用學到的醫學知識和技術勤墾地為群眾防病治病,挽救了成千上萬條生命, 被當地稱為毛主席派來的好醫生。通過培訓衛生員, 建立合作醫療制, 開展衛生運動, 使當地缺醫少藥面貌發生顯著改變。同時他們經受緞煉,向山區群眾學習,思想感情發生了巨大變化。本書附錄中收集了部分隊員的事績、回憶體會、當地政府和群眾對醫療隊的評價、醫療隊幾次回訪笫二故鄉以及幫貧助教關注當地發展的情結,生動地反映一代醫務青年為祖國擺脫缺醫少藥面貌、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夢想。
建隊赴黔篇
上醫南一樓里的一個
奔赴大西南
漫長的旅程
走進苗寨侗村
毛主席來過劍河
缺醫少藥的太擁
山溝里切除26斤腫瘤
搶救森林大火
徒步220里救治患兒
第20位隊友
山村趣事
南哨篇
駐地遷往南哨
“四張”學燒炭
建新院迎接第二批隊友
麻疹暴發流行
城里難碰到的病例
山區是個大藥庫
“小共產主義”
牛的胎盤不是圓的
兩次獻血
本領緊連健康與生命
山溝里的樂趣
母校的關懷
榮譽與教訓
抗洪救災見真情
笫一次回滬探親
生命筑成的鐵路
是朋友更是老師
都是城里來的大學生
山溝里成家
強大的后援隊
回母校充電
岑鞏篇
開辟新天地
天地更寬廣
撤不走的醫療隊
隊里的知青
文化圈里的朋友
祖孫三代聚岑鞏
過雷山下叢江
北京傳來的聲音
新的轉折
舊夢重演
考場拼博
告別貴州
附錄
附錄一重訪劍河
闊別廿余年重訪第二故鄉
2001年重訪劍河
今日第二故鄉——劍河縣
附錄二奉獻一生
追憶周劍萍醫生
懷念隊友楊淑輝
夢想在貴州繼續踐行
入黨意味著什么……
命里注定我就是一頭開荒牛
——記微創泌尿外科吳開俊教授
附錄三難忘的回憶
淳樸、好客的苗族鄉親
天安門城樓國慶20周年觀禮記
愛心助學讓我們永遠牽掛山區
難忘的經歷
小分隊培養我成為一名婦產科醫生
小分隊送我上大學
附錄四第二故鄉歷史記載與鄉親心聲
《南哨鄉志》中的醫療隊
《中國共產黨岑鞏縣歷史》中的醫療隊
鄉親的心聲
附錄五貴州省委有關醫療隊的文件
中共貴州省委文件省發(1973)197號
(79)省通字第1號中國共產黨貴州省委員會(批復)
附錄六涉及醫療隊的部分新聞報道
附錄七醫療隊成員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