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風險管理:理論與方法》是一本關于風險管理的書——以2007年金融危機后的新形勢為背景。《企業風險管理:理論與方法》可供擁有實際風險管理經驗的業內人士、對風險管理感興趣的人士及相關讀者研究和學習之用。
第一章 風險與風險管理
第一節 風險概述
第二節 風險管理概述
第二章 概率統計基礎知識與風險統計
第一節 風險衡量
第二節 概率的基本知識
第三節 概率分布
第四節 統計推斷
第五節 效用與決策
第六節 蒙特卡羅模擬
第三章 風險識別
第一節 風險識別的概念
第二節 風險識別工具
第三節 風險識別原則與程序
第四節 風險識別方法
第四章 風險應對方法
第一節 風險應對的內容
第二節 避免風險
第三節 損失管理
第四節 分離風險單位和非保險方式的轉移風險
第五節 融資型風險管理措施
第六節 專業自保公司
第七節 保險
第五章 企業損失風險管理
第一節 企業風險的劃分
第二節 企業財產損失風險
第三節 企業人身風險
第四節 企業法律風險
第五節 項目風險
第六節 技術創新風險
第七節 網絡風險
第八節 戰略風險
第六章 信用風險管理
第一節 信用風險概述
第二節 信用風險管理方法
第三節 現代信用風險評價模型
第七章 利率與匯率風險管理
第一節 利率風險管理
第二節 匯率風險管理
第八章 應急管理
第一節 應急管理概述
第二節 應急預案
第九章 巨災風險
第一節 關于巨災風險
第二節 巨災風險管理
第三節 國外巨災風險管理的經驗
第四節 我國巨災風險管理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二、風險列舉法
風險列舉法是根據企業的財務資料及作業流程加以分析而列舉每項財產及活動可能遭遇的風險。其由企業風險管理人員將該企業、單位可能面臨的風險逐一列出,并根據不同其的標準進行分類。專家所涉及的范圍可能廣泛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般的分類標準為直接或間接、財務或非財務、政治性或經濟性等。
1.財務報表分析法
財務報表是企業一定期間內經濟活動及其經濟效果的綜合反映,它記載了企業的大量經濟活動情況,包括企業的建筑物、機器設備、產品種類、產品成本及其他資產項目。財務報表還可以反映出企業內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企業對供貨方、消費者的依賴程度,企業財務計劃與財務狀況,企業過去處理風險的財務開支及過去曾發生的風險損失規模等。
財務報表分析法是由克理德爾(A.H.Criddle)于1962年提出的,其優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因為任何企業的經營活動最終涉及的不是現金就是財產,所以對這些項目進行研究會非常可靠和客觀;其次,財務報表很容易得到,不像現場調查法或流程圖法那樣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實地采集資料和繪制特別的圖表;再次,應用財務報表分析法進行風險識別的結果也是用財務術語的形式表達的,企業中其他管理人員和銀行家等外部人員易于接受;最后,雖然財務報表分析法在初期只是用來識別純粹風險,但實際上因為財務報表中也包含投機風險的信息,所以這種方法也可以用來識別企業的金融風險。
企業重要的財務報表有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通過資產負債表,我們可以得到損失暴露的信息;損益表中體現了公司業務盈虧風險的來源;現金流量表則反映了現金流量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