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o 3.0工程應用精解叢書:Creo 3.0高級應用教程》是進一步學習Creo 3.0高級功能的書籍,其內容包括Creo軟件工具的使用、高級基準特征(如圖形特征)及一些高級特征(如掃描混合、可變截面掃描、圖形參數)的創建、特征的變形功能、裝配高級功能(如撓性元件的裝配、Top_Down產品設計等)、模型的外觀設置與渲染、ISDX曲面設計、運動仿真、動畫、行為建模、柔性建模和結構分析等。
在內容安排上,書中結合大量的范例對Creo高級功能中的一些抽象概念進行講解,對其使用方法和技巧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這些范例都是實際生產一線工程設計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這樣安排能使讀者較快地進入高級產品設計實戰狀態;在寫作方式上,《Creo 3.0工程應用精解叢書:Creo 3.0高級應用教程》緊貼軟件的實際操作界面,采用軟件中真實的對話框、操控板和按鈕等進行講解,使讀者提高學習效率。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掌握更多的Creo設計功能和技巧,進而能夠從事復雜產品的設計工作。
《Creo 3.0工程應用精解叢書:Creo 3.0高級應用教程》附帶2張多媒體DVD學習光盤,制作了165個高級設計技巧和具有針對性的范例教學視頻并進行了詳細的語音講解,時間長達8個小時,光盤中還包含本書所有的模型文件、范例文件和練習素材文件(2張多媒體DVD光盤教學文件容量共計6.5GB)。另外,為方便Creo(Pro/E)低版本用戶和讀者的學習,光盤中特提供了Creo2.0、Pro/E5.0版本的配套文件。本書內容全面,條理清晰,范例豐富,講解詳細,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Creo 高級自學教程和參考書籍,也可作為大中專院校學生和各類培訓學校學員的Creo課程上課或上機練習的教材。
本書內容全面,條理清晰,范例豐富,講解詳細,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Creo 高級自學教程和參考書籍,也可作為大中專院校學生和各類培訓學校學員的Creo課程上課或上機練習的教材。
Creo是由美國PTC公司最新推出的一套博大精深的機械三維CAD/CAM/CAE參數化軟件系統,整合了PTC公司的三個軟件Pro/ENGINEER的參數化技術、CoCreate的直接建模技術和ProductView的三維可視化技術。作為PTC閃電計劃中的一員,Creo具備互操作性、開放、易用三大特點。Creo內容涵蓋了產品從概念設計、工業造型設計、三維模型設計、分析計算、動態模擬與仿真、工程圖輸出,到生產加工成產品的全過程,應用范圍涉及航空航天、汽車、機械、數控(NC)加工以及電子等諸多領域。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Creo 3.0工程圖設計的一般過程、方法和技巧,其特色如下。
● 內容全面。與其他的同類書籍相比,包括更多的Creo工程圖設計內容。
● 范例豐富。對軟件中的主要命令和功能,先結合簡單的范例進行講解,然后安排一些較復雜的綜合范例幫助讀者深入理解、靈活運用。
● 講解詳細,條理清晰。保證自學的讀者能獨立學習和靈活運用書中介紹的Creo高級功能。
● 寫法獨特。采用Creo 3.0軟件中真實的對話框、操控板和按鈕等進行講解,使初學者能夠直觀、準確地操作軟件,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 附加值高,本書附帶2張多媒體DVD學習光盤,制作了208個工程圖設計技巧和具有針對性實例的教學視頻并進行了詳細的語音講解,時間長達8個小時,2張DVD光盤教學文件容量共計6.3G,可以幫助讀者輕松、高效地學習。
本書主編和主要參編人員來自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專門從事CAD/CAM/CAE技術的研究、開發、咨詢及產品設計與制造服務,并提供Creo、Ansys、Adams等軟件的專業培訓及技術咨詢,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該公司的大力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由詹友剛主編,參加編寫的人員有王煥田、劉靜、雷保珍、劉海起、魏俊嶺、任慧華、詹路、馮元超、劉江波、周濤、段進敏、趙楓、邵為龍、侯俊飛、龍宇、施志杰、 詹棋、高政、孫潤、李倩倩、黃紅霞、尹泉、李行、詹超、尹佩文、趙磊、王曉萍、陳淑童、周攀、吳偉、王海波、高策、馮華超、周思思、黃光輝、黨輝、馮峰、詹聰、平迪、管璇、王平、李友榮。本書已經多次校對,如有疏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予以指正。
編者
前言
本書導讀
第1章 軟件的基本設置
1.1 設置Windows操作系統的環境變量
1.2 創建用戶文件目錄
1.3 設置軟件的啟動目錄
1.4 系統配置文件config
1.4.1 設置系統配置文件config.pro
1.4.2 配置文件config的加載順序
1.5 設置工作界面配置文件
第2章 使用Creo的工具
2.1 創建模型關系
2.1.1 關于關系
2.1.2 創建關系舉例
2.2 設置用戶參數
2.2.1 關于用戶參數
2.2.2 創建用戶參數舉例
2.3 用戶自定義特征
2.3.1 關于用戶自定義特征
2.3.2 創建用戶自定義特征
2.3.3 放置用戶自定義特征
2.4 Creo軟件中的族表
2.4.1 關于族表
2.4.2 創建零件族表
2.4.3 創建裝配族表
2.5 創建和使用快捷鍵
第3章 高級基準特征
3.1 基準點的高級創建方法
3.1.1 創建曲面上的基準點
3.1.2 創建曲面的偏距基準點
3.1.3 在曲線與曲面的相交處創建基準點
3.1.4 在坐標系原點處創建基準點
3.1.5 在指定的坐標位置創建基準點
3.1.6 在三個曲面相交處創建基準點
3.1.7 利用兩條曲線創建基準點
3.1.8 創建某點的偏距以創建基準點
3.1.9 創建域點
3.2 坐標系的高級創建方法
3.2.1 利用一點和兩個邊(軸)創建坐標系
3.2.2 利用兩個相交的邊(軸)創建坐標系
3.2.3 創建偏距坐標系
3.2.4 創建與屏幕正交的坐標系
3.2.5 利用一個平面和兩個邊(軸)創建坐標系
3.2.6 從文件創建坐標系
3.2.7 坐標系的應用
3.3 基準曲線的高級創建方法
3.3.1 利用橫截面創建基準曲線
3.3.2 從方程創建基準曲線
3.3.3 用曲面求交創建基準曲線
3.3.4 用修剪創建基準曲線
3.3.5 沿曲面創建偏移基準曲線
3.3.6 垂直于曲面創建偏移基準曲線
3.3.7 由曲面邊界創建偏移基準曲線
3.3.8 創建投影基準曲線
3.3.9 創建包絡基準曲線
3.3.10 創建二次投影基準曲線
3.3.11 基準曲線應用范例──在特殊位置創建筋特征
3.4 圖形特征
3.4.1 圖形特征基礎
3.4.2 Creo圖形特征實際應用
3.5 參考特征
3.5.1 關于參考特征
3.5.2 Creo參考特征實際應用
第4章 其他高級特征
4.1 復雜的拔模特征
4.1.1 草繪分割的拔模特征
4.1.2 根據樞軸曲線拔模
4.1.3 拔模特征的延伸相交
4.2 混合特征
4.2.1 混合選項簡述
4.2.2 混合應用舉例
4.3 旋轉混合特征
4.3.1 旋轉混合簡述
4.3.2 混合應用舉例
4.4 掃描混合特征
4.4.1 掃描混合特征簡述
4.4.2 創建掃描混合特征的一般過程
4.4.3 重定義掃描混合特征的軌跡和截面
4.4.4 掃描混合特征選項說明
4.4.5 Creo掃描混合特征實際應用
4.5 掃描特征
4.5.1 掃描特征簡述
4.5.2 掃描特征選項說明
4.5.3 用"垂直于軌跡"確定截面的法向
4.5.4 用"垂直于投影"確定截面的法向
4.5.5 用"恒定法向"確定截面的法向
4.5.6 使用X軌跡線
4.5.7 使用軌跡線控制特征的形狀
4.5.8 Creo掃描特征實際應用1
4.5.9 Creo掃描特征實際應用2
4.6 環形折彎特征
4.7 特征陣列的高級操作
4.7.1 填充陣列
4.7.2 表陣列
第5章 特征的變形工具
5.1 進入扭曲(Warp)操控板
5.2 特征扭曲
5.2.1 特征的變換工具
5.2.2 特征的扭曲工具
5.2.3 骨架工具
5.2.4 特征的拉伸工具
5.2.5 特征的折彎工具
5.2.6 特征的扭轉工具
5.2.7 特征的雕刻工具
第6章 裝配高級功能
6.1 在裝配體中創建零件
6.1.1 概述
6.1.2 在裝配體中創建零件舉例
6.2 撓性元件的裝配
6.3 裝配中的布爾運算操作
6.3.1 元件合并
6.3.2 元件切除
6.3.3 創建相交零件
6.3.4 創建鏡像零件
6.4 元件的替換
6.4.1 元件替換的一般操作過程
6.4.2 替換失敗的處理
6.5 骨架零件模型簡介
6.5.1 概述
6.5.2 骨架零件模型的創建和應用
6.6 自頂向下(Top-Down)設計鼠標
6.6.1 設計流程圖
6.6.2 詳細操作過程
第7章 模型的外觀設置與渲染
7.1 概述
7.1.1 關于模型的外觀設置與渲染
7.1.2 外觀與渲染的主要術語
7.2 模型的外觀
7.2.1 "外觀管理器"對話框
7.2.2 "基本"外觀
7.2.3 貼"圖"外觀
7.2.4 關于模型外觀的保存
7.2.5 修改打開模型的外觀
7.2.6 系統圖形庫
7.3 設置模型的透視圖
7.4 光源設置
7.4.1 關于光源
7.4.2 創建點光源
7.4.3 創建聚光燈
7.5 房間布置
7.6 模型的渲染
7.6.1 渲染的config.pro文件設置
7.6.2 PhotoRender和Photolux渲染器
7.6.3 不銹鋼零件的外觀處理及渲染
7.6.4 在模型上貼圖(貼花)及渲染
7.7 Photolux渲染器的特殊效果
7.7.1 反射設置
7.7.2 色調映射設置
7.7.3 設置背景
7.7.4 設置景深
第8章 ISDX曲面模塊
8.1 ISDX曲面基礎
8.1.1 ISDX曲面的特點
8.1.2 進入ISDX曲面模塊
8.1.3 ISDX曲面模塊用戶界面
8.1.4 ISDX模塊入門
8.2 創建ISDX曲線
8.2.1 ISDX曲線基礎
8.2.2 創建自由(Free)ISDX曲線
8.2.3 創建平面(Planar)ISDX曲線
8.2.4 創建COS曲線
8.2.5 創建下落(Drop)曲線
8.2.6 點的類型
8.3 ISDX曲線的編輯
8.3.1 ISDX曲線的曲率圖
8.3.2 ISDX曲線上點的編輯
8.3.3 在ISDX曲線上添加點
8.3.4 刪除ISDX曲線
8.3.5 刪除ISDX曲線上的點
8.3.6 分割ISDX曲線
8.3.7 組合ISDX曲線
8.3.8 延伸ISDX曲線
8.3.9 ISDX曲線的復制和移動(Copy、Move)
8.4 創建ISDX曲面
8.5 編輯ISDX曲面
8.6 ISDX曲面的連接
8.7 ISDX曲面的修剪
8.8 Creo ISDX曲面設計實際應用1
8.9 Creo ISDX曲面設計實際應用2
第9章 機構模塊與運動仿真
9.1 概述
9.1.1 術語
9.1.2 進入和退出機構模塊
9.1.3 機構模塊菜單
9.1.4 創建一個機構裝置并進行運動仿真的一般過程
9.2 連接與連接類型
9.2.1 連接
9.2.2 銷釘(Pin)接頭
9.2.3 圓柱(Cylinder)接頭
9.2.4 滑塊(Slider)接頭
9.2.5 平面(Planar)接頭
9.2.6 球(Ball)接頭
9.2.7 軸承(Bearing)接頭
9.2.8 剛性(Rigid)接頭
9.2.9 焊縫(Weld)接頭
9.3 主體
9.3.1 關于主體
9.3.2 突出顯示主體
9.3.3 重定義主體
9.4 拖移(Drag)
9.4.1 概述
9.4.2 "拖動"對話框簡介
9.4.3 點拖動
9.4.4 主體拖移
9.4.5 使用"快照"作為機構裝置的分解狀態
9.4.6 在拖移操作之前鎖定主體
9.5 Creo運動仿真實際應用
9.5.1 裝配一個機構裝置--啟蓋器
9.5.2 運動軸設置
9.5.3 定義伺服電動機
9.5.4 修復失敗的裝配
9.5.5 建立運動分析并運行機構
9.5.6 結果回放、動態干涉檢查與制作播放文件
9.5.7 測量
9.5.8 軌跡曲線簡介
9.5.9 模型樹
9.6 創建齒輪機構
9.7 創建凸輪機構
9.8 創建帶傳動
第10章 動畫模塊
10.1 概述
10.2 創建動畫的一般過程
10.2.1 進入動畫模塊
10.2.2 創建動畫
10.2.3 建立事件
10.2.4 建立時間與視圖間的關系
10.2.5 建立時間與顯示間的關系
10.2.6 建立時間與透明間的關系
10.3 Creo動畫設計實際應用
第11章 行為建模模塊
11.1 行為建模功能概述
11.2 分析特征
11.2.1 分析特征概述
11.2.2 測量分析特征──Measure
11.2.3 模型分析特征──Model Analysis
11.2.4 曲線分析──Curve Analysis
11.2.5 曲面分析──Surface Analysis
11.2.6 關系──Relation
11.2.7 電子表格分析──Excel Analysis
11.2.8 用戶定義分析──UDA
11.2.9 運動分析──Motion Analysis
11.3 敏感度分析
11.3.1 概述
11.3.2 舉例說明
11.4 可行性研究與最優化分析
11.4.1 概述
11.4.2 可行性研究
11.4.3 優化設計
11.5 多目標設計研究
11.5.1 概述
11.5.2 舉例說明
第12章 柔性建模模塊
12.1 柔性建;A
12.1.1 柔性建模用戶界面
12.1.2 柔性建模功能概述
12.2 識別和選擇
12.2.1 選擇凸臺類曲面
12.2.2 選擇切口類曲面
12.2.3 選擇圓角類曲面
12.2.4 幾何規則選取
12.3 柔性變換
12.3.1 柔性移動
12.3.2 柔性偏移
12.3.3 修改解析
12.3.4 柔性鏡像
12.3.5 柔性替代
12.3.6 編輯倒圓角
12.4 識別
12.4.1 陣列識別
12.4.2 對稱識別
12.5 編輯特征
12.5.1 連接
12.5.2 移除
12.6 Creo柔性建模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