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習和發展》在習總書記關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與中國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相結合,根據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取得的重要理論成果,進一步研究了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理論、社會主義經濟本質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全球化與對外開放理論以及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理論問題。書中回顧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相關論述,然后總結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實際情況進行的探索和發展,并提出值得進一步研究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習和發展》:
1955年,魏塤和谷書堂兩位教授在《南開大學學報》(經濟科學版)聯合發表了題為《價值法則在資本主義發生與發展各個不同階段上的作用》一文,提出了兩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共同決定商品價值的觀點,引起了經濟學家們的爭論,爭論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是否提出和論述過兩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概念?商品的價值究竟是由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還是由第二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抑或由兩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共同決定?20世紀90年代以來,這場爭論的焦點則轉向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主體地位方面,涉及堅持還是否定勞動價值論這一敏感問題上。
1.單一決定論
有些經濟學家否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包括兩種含義的觀點。宋則行教授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在1996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宋教授堅持認為,所謂第二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實際上也就是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兩者的意思相同,都是指在現有的社會平均生產條件下,當某種商品的生產與社會需求總量一致時生產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謂第二種含義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概念是不成立的。如果堅持認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包含兩種含義, 終的結果必然會陷入價值決定的二元論困境,從而徹底否定勞動價值論。也有一些經濟學家與宋教授的觀點相反。這些經濟學家們承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包括兩種含義。但是,在價值量如何決定的問題上,他們堅持單一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的立場,即或者承認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或者認為第二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