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仁編*的《文藝美學的生態拓展》涉及文藝 美學與生態美學兩個方面的研究。前者著重闡釋了文 藝美學的產生、發展與主要內涵,作者在藝術本質的 實體論、關系論與經驗論的爭論中持審美經驗的學術 立場;后者則闡述了生態文明時代到來的背景下,社 會文化與哲學美學轉型所必然導致的生態美學的產生 ,并論述了生態美學區別于傳統美學的存在論與生命 論美學內涵及其在中國傳統美學與藝術中的呈現。此 外,本書的文藝美學研究以“藝術的審美經驗”作為 對象,不同于傳統美的本質論與審美活動論,而是以 現象學作為文藝美學的研究方法,這使文藝美學與生 態美學之間自然產生聯系,也使文藝美學的生態拓展 稱為一種學術研究之必然。
曾繁仁(1941.1-),安徽涇縣人。*名美學家,當代中國生態美學的奠基人之一,山東大學終身教授。曾任山東大學黨委書記和校長等行政職務。現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國家重點學科山東大學文藝學學科學術帶頭人,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西方文學理論》項目首席專家。兼任教育部社科委委員及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和藝術學學部召集人、山東省比較文學學會會長等職。曾任國家社科項目中文學科組成員、教育部藝教委常委、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中外文論學會副會長。曾獲全國百篇**博士論文指導教師獎、山東省第五次社會科學突出貢獻獎,以及教育部和山東省社科**成果獎多項。
文藝美學的生態拓展(代序)
輯一 文藝美學之歷史與發展
《文藝美學教程·導言》
中國文藝美學學科的產生及其發展
回顧與反思:文藝美學三十年
當代一次中西藝術對話所給予我們的啟示
社會文化轉型與文藝美學研究
當代生態美學的發展及美學的改造
胡經之教授與文藝美學學科
輯二 生態美學理論之闡釋
再論作為生態美學的哲學立場的生態現象學
試論人的生態本性與生態存在論審美觀
生命之美——一種新的生態詩學原則
“生態”與“環境”之辯
關于生態美學的幾個問題——在少林寺的講演
生態美學是“客觀論美學”嗎?
輯三 中國生態美學之探索
生態美學的中國話語探索——兼論中國古代“中和論生態一生命”美學
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與當代生態文化建設
“天人合一”——中國古代“生態一生命美學”
中國古代生命論美學的舞臺呈現——試論中國戲曲所包含的生態生命論美學意蘊
敦煌藝術中由“天”的形象到“天人”形象的歷史嬗變
宗白華“氣本論生態一生命美學”評述
劉綱紀教授有關《周易》生命論美學研究的重要意義與價值
輯四 西方生態美學之研究
生態美學的東方色彩及其與西方環境美學的區別
試論基督教文化的生態存在論審美觀
梭羅所給予我們的真理的啟示:人類要永遠與自然友好為鄰
人類掠奪自然的殘酷記錄——從生態維度對小說《白鯨》的重評
對小說《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生態美學解讀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