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獨立執業的律師李正代理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結識了受害人的女兒楊曉玲。楊曉玲在李正的影響下,也成為一名律師。兩人搭檔,成功辦理了一系列案件。李正利用自己熟悉法律的長勢,和寶信會計師司務所主任賈作章設計一系列案件,套取十數套房子;又合伙使一個企業破產,偽造合同,利用股權抵押,占有受害人上億資產。楊曉玲鄙視李正所為,兩人決裂。李正陷入自己設計的合同無法自拔,手機被監聽,汽車被定位,遭人追殺,后幡然醒悟,幫助楊曉玲,扳倒收受賄賂、位高權重的法院副院長,使受害人的財產重回手中。
作者為資深律師,案件都有生活原型,內容曲折精彩,充滿智慧。
乾坤大挪移,十二套房子是怎么騙走的?
判決已生效,一千萬拆遷補償款為何執行不了?
委托人和律師反目,律師為什么被追殺?
從來都是贏,這一次律師自己卻想讓案件輸!
……
怎樣從無案代理走向經濟獨立,如何由草根修煉成金牌,小律師的辦案手記,還原真實的律政生態,如野草般自由,頑強或荒蕪,展現功夫盡在法庭之外的智慧與勇氣較量。
精彩紛呈的故事,內容卻觸目驚心。作者通過辦案小律師的眼睛,呈現出人們如何基于不同動機,或受不同力量驅動,走向犯罪之路的經歷。故事情節離奇,人性復雜,走向曲折,作者只以生動筆觸娓娓道來。
人為什么要犯罪?如何判斷一個人會犯罪?這是數百年來,犯罪學家們孜孜探求的一個問題。作者嘗試著給出答案。
自序
上世紀七十年代,法學研究興起兩個分支學科:法律與經濟,法律與文學。學者稱之為一對孿生兄弟。三十多年后,兩個孿生兄弟的命運發生了很大變化,法律與經濟已然成為一門重要學科。波斯納為其奠基人,而它的另一兄弟法律與文學可就沒這么幸運。波斯納本人也批評文學與法律的研究,說那是一場誤會。就在加入論戰時,他發現了興趣所在"后來便有著作《法律與文學》的誕生。
或許沒有人比波斯納更有資格談論法律與文學,這位在耶魯大學讀文學、在哈佛讀法學都以第一名畢業的人,據說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法學家之一。他在擔任美國上訴法院法官、法學教授的同時,每年還要出版一本專著,撰寫八十多份法律意見書,其作品被引用統計,歷史第一。他以法學家的身份解讀狄更斯《荒涼山莊》、卡夫卡《審判》、陀斯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等文學經典,讀來讓人耳目一新。國內一些法學家,如蘇力等也撰文探討《竇娥冤》《梁祝》《十五貫》等中國傳統文學作品中的法律現象。有趣的是很多作家如巴爾扎克、托爾斯泰、卡夫卡都有法律從業的經歷。司湯達更是每天要朗讀幾段法律",為的是讓自己的語言簡潔有力。
法律糾紛成為文學作品最喜歡的表達內容之一。今天,影視編劇們對炮制車禍、遺產糾紛這樣的事件樂此不疲,有關律師和法庭的笑話更是不計其數。至今,法律與文學是否為一個學科仍在爭議之中,但法律因文學而生動,學因法律而真實卻是不爭的事實。
我大學里修的是法律,一九九七年通過了律師資格考試,二〇〇六年起做專職律師,這期間接觸、辦理了一批案件。回想這些案件,我感覺每個案件就是一個精彩故事。我曾對有些故事做過種種設想,比如案件沒有發生,證據沒有找到,官司勝訴,但無論何種可能,都不及現實這一種恰當合理。我的苦惱在于如何把這些故事講述出來。法律之規定、訴訟之嚴格都無法使人隨意發揮我是個律師,所寫的作品就不能違反法律之一般規定。
二〇一二年七月的一天,我找到了感覺,一口氣把這些故事寫了下來。當然,既是文學作品,我就想努力給故事披上一件彩色外衣,使之看上去更美麗,只是能力所限,這種努力常常顯得蒼白。后來我索性放棄努力,老老實實寫案件。因為對于我,記述現實遠比想象來得容易。
《小律師辦案記》講的就是這樣一些法律故事。那個交通事故案件基本是照搬。離婚案件沒有那么夸大。最讓我難忘的是割孩子耳朵的案件。最有趣的是那個房產案子,我以為那會成為一個死案,快要完稿時,委托人突然來找我說,房子拆了,于是故事有了最好的結局。我寫得最痛苦的是最后一個案件,因為那個案件還沒結案,我沒有參照。但是,那個遺囑案件除外,我沒有辦理,卻也并非子虛烏有。我有個朋友曾咨詢過,辦理的過程正如作品中所述,她現在移民了,她說:沒想到結局會是那樣。慚愧的是,我只是個小律師,所辦的也是些交通事故、工傷、婚姻、繼承、勞動爭議、拆遷和房屋買賣等案件。可有時我又想,誰的生活不會遇到這樣的事?每個案件都有真實原型,法律上的處理更是嚴謹的,包括法條的出處和引用。
《小律師辦案記》不是單純的文學故事,閱讀本作品還可學習和收獲法律知識!大家一定記得藥家鑫案件,我曾經痛心疾首地想,如果他懂一點點法律知識,知道自己的車有保險,事故發生后,他幾乎不用賠償一分錢時,他還會去殺死張妙嗎?我想不會。如果讀了本作品的人還能學到一點基本的法律知識,知道如何面對一個糾紛,那將是我最大的心愿。另外,作品中也有不少有關律師與法庭的笑話,如嫁給律師的理由與不嫁給律師的理由、女孩穿裙子的法律分析等,讀來令人捧腹,它們是法律人的共同智慧,不是我原創,我只是作了歸納與引用。
我曾讀過一些國內寫律師的作品,基本可分為兩類:一類把律師寫得很壞,他們和法官勾結,操縱案件,無惡不作;一類把律師寫得很高大,他們成了正義之化身,或許還有一種,辦理了不少奇案、大案。其實,任何一種都不符合真實的律師職業。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里專門論述道:沒有任何合法的職業,像律師一樣毀譽參半。被奉為英雄,也被貶為無賴,因為律師會以同等的努力同時捍衛正義的事業與邪惡的利益。執業多年,我的理解是,律師首先是一種制度,其次才是一個職業、一群人,是公民個人權利的捍衛者,本質是對公權的限制。當一個人與公檢法打交道時,他就要去請律師。只是在當下中國,做律師充滿了艱辛,路途布滿荊棘,但在民主與法治的進程中,他們又扮演著其他行業無法替代的角色。遺憾的是他們常常被誤解,越是民主的國家,律師越發達,反之,則警察發達。在這里,我要深深祝福我的職業和同行!特別是那些在一線維權的律師,他們是我們這個行業的靈魂,我對他們充滿敬意!
《小律師辦案記》是我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現在看比較幼稚,能夠出版,非常感謝原編輯周昌義先生、走走女士和上海文化出版社。此后我又寫了短篇小說集《案件集》、長篇小說《實習律師》和《刑法第六十七條》,這些作品將陸續出版。但愿讀者能夠喜歡,同時懇請律師同行及文學界的朋友提出批評,讓我能夠不斷進步,寫出更好的法律小說。謝謝。
田建宏
二〇一七年五月四日
田建宏,男,甘肅會寧人,早年畢業于西北政法大學。曾在第二炮兵某部服役,現為山東青島某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著有法律題材作品《實習律師》《刑法第六十七條》《案件集》等。
總序
職場高手 行業專家 文學情懷,在人性的褶皺處多元折射生活的真實。
自序
沒有任何合法的職業,像律師一樣毀譽參半。被奉為英雄,也被貶為無賴,因為律師會以同等的努力同時捍衛正義的事業和邪惡的利益。
引子
這些案件真實記錄了我這個草根律師的成長之路,小小糾紛,驚天大案,巨額財產,得而復失,有人身陷囹圄,有人至今生死不明。愛與恨,法與情……一切就像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從眼前流過。
上部
剛剛獨立執業的律師李正代理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結識了受害人的女兒楊曉玲,楊曉玲在李正的影響下也成為一名律師,兩人合作,成功辦理了一系列案件。
下部
李正利用自己熟悉法律的優勢,和寶信會計師司務所主任設計一系列案件,套取十數套房子……最好陷入自己設計的圈套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