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著作引文方式及引文來源縮略語
概說
第一編 “超越的自由”乃自由一詞之真義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自由不能是一個經驗的概念
第二節 康德言“超越的自由”之諸義概說
第三節 “超越的自由”諸義簡表——超越的自由乃自由一詞之真義
第二章 就思辨理性而論“超越的自由”之宇宙論意義——自由理念的可能性
第一節 自由作為一個宇宙論的理念——思辨理性在其使用因果性概念中需要超越的自由
第二節 憑借“顯相與物自身之超越區分”消解“自由”與“自然必然性”之沖突
第三節 自由從一個宇宙論的理念轉到實踐的理念
第四節 自由之實踐的概念建立于超越的自由之理念的基礎上
第五節 就《純粹理性批判》中“超越的自由”與“實踐的自由的關系問題與阿利森商榷
第三章 自由與意志——“意志自由”的先驗性之闡明
第一節 引子
第二節 意志不外是實踐理性
第三節 意志自由無非意志自律
第四節 循環之假象的消除及一個第三者之理念的提出
第五節 人之感觸界身份與智性界身份之區分作為意志自由可能之根據
第六節 理性的最重要的工作是把感觸界與知性界彼此區分開
第四章 意志自由與道德法則——自由之超越推證
第一節 引子
第二節 純粹實踐理性的法則是純粹理性獨有的事實
第三節 德性原則中的自律作為事實證明純粹理性自身事實上是實踐的
第四節 道德法則之推證——道德法則作為純粹理性事實之闡明
第五節 道德法則作為自由之推證原則
第五章 論意志自由作為人的超感觸的本性而堪稱人的真正主體——意志自由之存在論證
第一節 引子:論超越的主體之實存不能從主體認識機能之活動推論出來
第二節 論“自由”乃超感觸者中唯一可依據顯相與物自身之超越區分決定其實存者
第三節 論自由作為人的意志之因果性而堪稱人的真正主體
第四節 論“自由”在意志自立法則自我遵從的現實行動中證實其為事實物
第五節 論自由(人格性)是人性中的超感觸的本性
第六章 自由與純粹實踐理性之客體
第一節 純粹實踐理性之對象(善)之概念是通過自由產生的一個結果
第二節 通過意志自由產生圓善是先驗地在道德上必然的
第三節 由意志自由產生的圓善之條件證明上帝和不朽的實踐的客觀實在性
第四節 具有自由意志的人作為道德者乃創造之終極目的
第五節 通過意志自由實現自然合目的性與自由合目的性之統一
第二編 建立在“超越的自由”基礎上的宗教學、德性學及政治歷史哲學
第一章 自由作為理性宗教的基礎
第一節 通過意志自由產生圓善并由之導致理性的宗教
第二節 積極地考慮的“自由”作為純粹實踐理性的設準
第三節 基于自由的純粹的道德宗教
第二章 從基于自由的道德最高原則回轉到道德的通常的理性知識
第一節 自由概念乃德性形而上學的其余概念之基礎
第二節 外在的自由與內在的自由
第三節 抉意自由
第三章 建基于自由的人類史之理念及政治理念
第一節 從人類的意志自由建立預告性的人類史
第二節 從人作為造化的終極目的論預告性的人類史是自由之合目的性與自然之合目的性結合之實現進程
第三節 建基于“自由”的公民社會與永久和平之政治理念
附論 論美學判斷中的“自由”義不同于實踐哲學中的自由之概念
第一節 自由的情感
第二節 諸認識機能的“自由的游戲”
第三節 自由的判斷力聯系理論哲學(自然領域)與實踐哲學(自由領域)于一整體
第三編 析疑與辯難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評黑格爾對康德自由學說的批評
第一節 超過還是摧毀
第二節 評黑格爾貶斥康德所論自由只是主觀的形式主義
第三節 關于“為義務而義務”及與之關聯的道德價值問題和情感問題
第三章 關于后康德哲學針對康德而發的“假問題”
第一節 評所謂“物自身的困難”
第二節 關于理論認識之界限和“自由如何可能無法理解”及與此相關的諸問題
第三節 關于席勒的批評
第四章 關于英語世界學者對康德自由學說的批評
第一節 所謂“智思物主義”之責難
第二節 評貝克對康德自由學說之解釋
第三節 評阿利森對康德自由學說的解讀及批評
結語
附錄一 本書引用康德著作漢德對照
附錄二 人名對照表
附錄三 詞匯漢德對照
附錄四 參考文獻